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這屆ICT冬奧會背後的5G應用和網路都有哪些?

這屆ICT冬奧會背後的5G應用和網路都有哪些?

想必你已經看了平昌冬奧會的開幕式,無人機、AR、5G、AI、智能汽車、物聯網、大數據...各種酷炫的科技元素融入...

事實上,韓國政府早就宣布「2018年平昌冬奧會」為ICT(信息通信技術)奧運會,以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因而融入了各種ICT技術,尤其是5G。

今天我們就以平昌冬奧會官方通信合作夥伴、韓國運營商KT的「平昌5G試商用網」為例,介紹一下這屆ICT冬奧會背後的5G應用和網路。

KT工程師在平昌進行5G測試

平昌5G服務

本次冬奧會主要為用戶提供沉浸式5G體驗服務,包括:同步觀賽、互動時間切片、360度VR直播等。

1)同步觀賽(Sync View)

就是在運動器材、運動員身上安裝感測器、高清攝像頭和配置5G通信模塊,將數據實時通過5G網路傳送,觀眾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視,以運動員的第一視角來觀看賽事直播。

2)互動時間切片(Interactive Time Slice)和360度VR直播

360度全景VR,就是在不同的賽場,賽場內不同的角落安裝360度全景攝像機,再通過5G網路將高清視頻信號實時傳送到觀眾席的VR區域。觀眾可以沉浸式體驗賽場每一個角落,還可以切換到運動員的休息室、等待區等。

互動時間切片,就是在賽場周圍安裝多達100個攝像頭,獲取不同角度的視頻信息。用戶在通過手機觀看比賽時,不僅可以選擇從不同的角度來觀看比賽,還可以隨意回看精彩瞬間。

此外,該5G試驗網還測試了5G自動駕駛、無人機、全息技術等。

總之,就是通過5G技術徹底顛覆人們傳統觀看體育比賽的方式,讓觀眾享受到沉浸式的觀賽體驗。

那麼,支撐這些服務的背後是一個怎樣的5G網路呢?

平昌5G試商用網

2016年6月,韓國KT與三星電子、諾基亞、愛立信、英特爾、高通等多家設備商和晶元商合作夥伴,為2018年平昌冬奧會制定了5G技術規範,內容包括了ITU和3GPP對5G的技術要求和關鍵技術。

這就是著名的5G-SIG標準,該「5G標準」與美國運營商發起的5GTF標準一樣,屬於非3GPP標準,當時一度搞得業界普遍擔心5G標準會碎片化(不過現在不用擔心了,業界已達成共識,5G標準要統一化)。

如上圖KT的PPT所示,該5G標準的KPI和3GPP一樣,峰值速率要求達20Gbps(帶寬800MHz),時延小於1ms,正是如此超高性能的5G網路支撐了上述5G服務。

但是,除了無線傳輸性能大幅提升之外,為了支撐5G服務,平昌5G試商用網的網路構架和4G網路也不一樣。

首先,為了支持高速率、低時延應用,該網路的核心網採用了用戶面下沉和雲化部署方式,他們在首爾研發中心部署了一個中心核心網節點,在平昌、江陵附近部署兩個邊緣節點,組成分散式構架。

這樣做的目的是,邊緣節點確保在物理距離上更接近用戶,每個邊緣節點配置了應用伺服器和緩存伺服器,以實現交付低時延、高流量的VR、高清視頻。

比如,觀眾在用VR觀看比賽時,攝像機採集的海量視頻數據不用傳送到首爾研發中心的中心核心網,而只需傳送的靠近賽場的邊緣節點,再傳送到觀眾的頭顯上,傳輸的物理距離更近,保證了更加實時的觀賽體驗。

邊緣節點還配置了緩存伺服器,這就支持了觀眾可隨意回看精彩瞬間。

接入網採用分離的RAN構架,將LTE接入網的BBU和RRU兩級構架演進為CU、BBU 和RFU三級結構。

CU:原BBU的非實時部分分割出來,重新定義為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單元),負責處理非實時協議和服務。

BBU:剩下的功能仍保留在BBU,負責處理物理層協議和實時服務。

RFU:即射頻單元,相當於集成了天線的RRU。

CU功能可以根據業務實時性要求靈活部署。

對於實時性要求不高的業務,CU可部署於邊緣節點;

對於實時性要求極高的業務,CU和BBU集中部署於中心機房(基站)。

平昌5G基站

據報道稱,本次C-RAN也採用了虛擬化技術,通過雲化BBU池,共享資源的方式來應對難以預知的海量數據流量。也就是說大量流量處理和轉發由虛擬化技術完成,極大的考驗通用處理器的性能,也包括5G射頻RFIC晶元。

總之,這次平昌冬奧會不僅是一次體育盛會,更是一次信息通信技術盛宴,而此次推出的5G服務能否成功,也將對整個ICT行業產生重要影響。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無處不在 的精彩文章:

體溫挖礦是真正的「躺著賺錢」?

TAG:科技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