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朝鮮的骨頭有多硬,400年前就已經有答案了

朝鮮的骨頭有多硬,400年前就已經有答案了

原標題:朝鮮的骨頭有多硬,400年前就已經有答案了


相隔了359年的兩次援朝作戰,究竟有何異同?


江湖上有規矩,小弟挨揍了要找大哥,大哥拿了小弟的保護費就要替小弟出頭。這算是利益交換,也是維持幫派穩定的重要一環。其實,不光一個江湖門派是這樣,國家之間也是如此!


對於中國而言,尤其是古代的中國,朝鮮這個國家就像是我們的小兄弟一樣。雖然平時有時候會不聽話、鬧脾氣,但是到了最後還是會以一個小弟的姿態來尋求中國大哥的保護。說起中國對於朝鮮的保護,我們永遠繞不開那場震懾世界的「抗美援朝!」


但是,大家知道嗎?在抗美援朝之前,中國還有一場抗日援朝!那個時候,中國還是明朝,而朝鮮也沒有分裂。

兩場戰爭,國門之外,揚威世界!




禦敵於國門之外——抗日援朝


說起抗日援朝,就不得不提一個大多數人都耳熟能詳的名字——豐臣秀吉!這個被稱為「日本戰國三英傑」的日本大將,在日本甚至世界上都是聲名赫赫。雖然我們總是嘲諷日本所謂的戰國不過是「村長大亂斗」,但是能在亂世取得一席之地,也足以證明豐臣秀吉的本事。


當時,日本國內發生了變化。中部尾張國織田信長被刺死,其部下大將豐臣秀吉,對外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戰爭, 初步結束了戰國以來延續百年的分裂局面。基本上統一日本的豐田秀吉格外膨脹,自以為天下無敵。於是,他瞄準了隔海另一側的,同為中國附屬國的朝鮮!



不光是朝鮮,豐臣秀吉還想通過朝鮮這個跳板,將一直壓在自己腦袋上的這個宗主國踩在腳下。甚至志得意滿的豐臣秀吉還大肆叫囂:「超越山海,直入於明」。於是,這個剛剛統一日本的「猴子」發動了震驚世界的「壬辰倭亂」。


萬曆二十年豐臣秀吉正式發布命令,以9個軍共15萬兵力大小艦艇七百餘艘,出征朝鮮。朝鮮在我們的印象里,似乎他們打仗從來就沒有在行過。而經過日本內戰洗禮的日本軍隊僅用了19天就被攻克了都城漢城,1592年6月15日平壤也陷落。不到兩個月,朝鮮國土大部分淪喪。


小弟被打的潰不成軍,自然要向大哥求助。而對於明朝而言,一方面確實身為朝鮮的宗主國,有義務出兵援助朝鮮。二來,當時的明朝也看清了日本其矛頭直指中國的意圖,而且因為倭寇擾邊,一直對日本人也沒什麼好感。所以,毅然決定出兵,援助朝鮮。


當時的明朝還沒到最後的千瘡百孔,內政邊事相對比較平穩。起先,明朝小看了日本,覺得蕞爾小國能有何能耐?所以只派將領史儒率兵2000出征,祖承訓率兵3000繼後。史儒進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適逢大雨,誤中埋伏,力戰犧牲。隨後,丟了明朝政府開始正視自己本來瞧不起的小國,而且這次是真的動真格的了。明朝命令李如松統領4萬精兵,去朝鮮教訓一下倭寇。李如松把日本打的潰不成軍,在後續的漢城圍困戰中,12萬人面對僅僅3萬多明軍竟然不敢出戰,以至於明軍僅僅百人的敢死隊就可以深入日軍腹地燒毀龍山倉庫,如入無人之境。


指一下,日本頓時就慌了。察覺到明軍的強大後,日本佯裝和談,狂妄地提出以大同江為界,將平壤以西歸還朝鮮,意欲吞併平壤以南的大片領土。這種損害朝鮮人民利益的和議,被明朝政府直接拒絕。


1597年,朝明聯軍抗倭進入決戰階段。明朝調動了陸水軍共14萬兵力,再度增援朝鮮,並決定兵分三路,進攻倭寇盤踞的三座要塞:蔚山、泗川、粟林。中國援朝抗倭大軍的東征軍,在中路提督董一元、副總兵張榜率領下,明軍分四路向盤踞在朝鮮半島南部永春、昆陽、晉州、泗川等地的倭寇發起進攻。朝鮮慶尚右兵使鄭起龍也率兵2200人與明軍組成聯軍,共同作戰。


最終倭寇大敗,「舉陣驚駭奔散」!1598年8月18日,倭寇主帥豐臣秀吉在朝鮮戰場節節敗退,羞憤積鬱,終於在伏見城死去,臨死前遺命撤兵。最後,「露梁海戰」朝明聯軍大獲全勝,擊沉日艦450艘,殲滅日軍1萬多人,日軍徹底戰敗,日本水軍大部被全殲,陸軍殘部勉強撤回了日本。而這也標誌著這場歷時七年的抗日援朝戰爭宣布結束!



在四川有一個山丘,那就是400多年前朝明聯軍的軍冢,安葬著3.6萬多名朝明將士的頭顱。山丘上有一座「慰靈碑」,石碑的後面刻著這樣的一行字:「為懷念「遙遠異域土地上,不歸的恨客———那些明代盟邦民的深厚戰友愛。特立此碑,以表對朝明聯合軍靈的祭奠。」


異國他鄉,他們為了勝利長眠於此。後人早已記不得他們的名字,唯獨記得的是他們「為中華民族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悲壯慷慨!



中國的立國之戰——抗美援朝

有人說,作者你這個標題不對,中國的立國之戰應該是抗日戰爭。這一點我也不能說你錯,但是在我看來,抗日戰爭應該是建國之戰,而真正讓中國昂立與世界之林的戰爭是197000人民志願軍生命換取勝利的朝鮮戰爭。


一戰,震懾宵小!一戰,睥睨八方!一戰,天下震驚!


與日本同樣,美國攻打朝鮮的主要目的也是北邊的中國。而中國雖然不再是朝鮮的宗主國,但是為了保衛革命勝利的果實,這一戰,必然要驅敵與國門之外!



雄赳赳!氣昂昂!將世界第一大國的美軍打回了三八線。說一個事情吧,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朝鮮戰爭前他在歐洲旅行,人們常對華人持歧視態度,可是新中國出兵朝鮮並接連獲勝後,西歐海關人員一見華人都肅然起敬。從此,李光耀開始認真學習漢語。


美第八軍軍長范佛里特曾這樣評價人民志願軍:以個人而論,中國士兵是一個頑強的敵人。他們沒有防彈背心,沒有鋼盔。他們只穿上軍服,戴上軍帽,踏著一雙帆布鞋。他們攜著步槍,腰上皮帶配有二百粒子彈。他們所攜帶的數枚製造粗劣的手榴彈,爆炸力不如美軍的一半。糧食是用米和雜糧磨成粉狀而成的,裝在一條長管形布袋裡,必要時可維持十幾天。中國軍隊醫療設備簡陋,萬不能和我們的醫療隊,前線救護站,以及完善的後方醫院相比擬。但是,他們永遠是向前作戰,奮不顧身的,有時甚至滲透到我們防線後方,令我們束手無策。」



這一戰,讓世界重新認識了這個剛剛從百年的屈辱中走出來的新中國。乃至於越南戰爭時期,由於中國警告美國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國,所以美軍始終不敢命令美國地面部隊越過北緯17度線。


甚至於後來李奇微曾回憶:「當我聽到有影響的人物向我們擔保中國『不敢』採取這種或那種行動時,我感到不安。我相信,我們軍界的決策人再也不會由於錯誤地判斷中國的意圖而產生麻痹情緒了。」


一戰之威,乃至於此!


我們不會忘記——長眠於外的國魂


明朝抗日援朝!中國抗美援朝!這是兩場看起來都是中國十分「仗義」的戰爭。有人說,這兩場戰爭中國都不該打,因為本來也不是攻擊我們的國家,何必去為朝鮮流血賣命呢?


說這句話的人,都忘了中國有一句老話:「唇亡齒寒」!


兩場戰爭,朝鮮從來就不是主要目標,真正的目標是中國!也正是因為看到這這一點,無數的愛國將士,前仆後繼,走出國門,奔向外國的戰場。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中國人都講求一個落葉歸根,就算是死中國人也都想回到自己的故土。這是中國的家國情懷,在中國人看來,最慘的結果莫過於客死異鄉。但是,這些軍人就是將自己的鮮血與生命留在了國門之外。



朝明聯軍有3萬多將士在抗倭戰場上犧牲。兇殘的倭寇為向日本天皇表功,將朝明將士的耳朵割下鹽腌後,裝進十幾隻大木桶內,用船運回日本。為掩蓋罪行,日寇又將朝明聯軍烈士的頭顱割下並集中埋在一起。


朝鮮戰爭上,中國將士用血肉之軀,面對美軍的鋼鐵巨炮。近20萬志願軍英魂長眠於這片異國土地。朝鮮國土,遍地華魂!


戰爭,無論勝敗與否,從不是為了炫耀。這些消失於異國他鄉的年輕生命,是為了國內億萬萬人民的和平與幸福。當他們背上行囊,踏上異土,便從未想過回來!


犯我中華者,雖國門之外,誅!

本文是金不換為《蔣校長精選》獨家撰稿,版權所有!


如需轉載或有意投稿請聯繫微信:tiexuevivian

差一點我們就擦肩而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校長 的精彩文章:

這個在西方看來最不起眼的東西,正是中國的制勝法寶
意想不到,他們竟然以這樣的方式拜年

TAG:蔣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