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你恨死上班了對嗎,但你知道藝術家上班時的樣子嗎?

你恨死上班了對嗎,但你知道藝術家上班時的樣子嗎?

藝術家Claire Basler在工作室創作

逐漸繁忙的交通讓城市又蘇醒了過來,人們各自準備著上班的心情。當我們留戀於假期的慵懶時,藝術家們早就悄然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甚至,在他們的工作室里,從沒有什麼休止符。曾經的「工作狂」大師們,他們神聖的工作室又長什麼樣子呢?

「老年時最大的安慰莫過於意識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獻給了永不衰老的事業。」

—— 叔本華

那些工作的房間

對於藝術家來說,工作室當然是最重要的地方,他們在這些房間里度過了人生中大部分的時光。實際上,我們也許認識大師們的作品,但較少了解他們各自工作室的模樣。藝術家的性格決定著工作室的樣子,工作室的氣質又反過來影響著藝術家。

後人還原的達·芬奇工作室

達·芬奇說過:「一個藝術家的工作室應該是佔地空間小的,因為小空間才會讓精神集中,而大場地則會讓人分神。」這是個很有趣的觀點,但也不適用於所有人,後來的藝術家們似乎並未奉行這條箴言。

畢加索在工作室

畢加索在法國的工作室有著古典的裝飾風格,既可以做家又是社交場所,在眾多藝術家工作室之中,堪比「宮殿」。

藝術家歐姬芙鍾愛的墨西哥「幽靈農場」,既可以室內創作又可以室外寫生。內部以白色為基調,乾淨整潔,一反眾人認知中對於藝術家大多髒亂的誤解。藝術家歐姬芙的工作室

在工作室里,藝術家個個都是工作狂。他們並沒有節假日的概念,甚至,越是大家都在休假的時候,越是藝術家們精心創作的好時機

馬蒂斯哪怕卧在床上,也沒能阻止他想要創作的慾望。這樣一種對藝術的極度熱情和永不停歇的思考,著實引人反思和敬佩。

馬蒂斯在創作

馬蒂斯在21歲時的一次意外,令他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著我。」

馬蒂斯在創作

1908年,馬蒂斯在他的《畫家札記》中說:「我所夢想的藝術,充滿著平衡、純潔、靜穆,沒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題材。一種藝術對每個精神勞動者,像對藝術家一樣,是一種平息的手段、一種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靈。對於他,意味著從日常辛勞和工作中求得寧靜。」德·庫寧在創作

藝術家德·庫寧是新行動畫派的代表之一,他擁有很寬敞的創作空間。他的工作室幾乎是一個完全通透的空間,單面是從上到下的落地窗戶。幾張簡單的桌子隨意地置於空間中,上面擺滿了所要使用的顏料和工具,地板和牆面上鋪滿了他正在創作的多件作品。想必,對於這樣一位富有激情的抽象藝術家,毫無刻意裝飾的大空間最合適不過了。德·庫寧在工作室創作

抽象藝術的出現是一個信號,表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的感覺存在。德·庫寧的工作室就是能夠把他所有對藝術的感覺和筆觸肆意揮灑的最佳空間。

德·庫寧藝術的獨創性,在他於上世紀40年代的抽象作品中就充分地展現出來了。他的筆觸迅疾、粗重、猛烈,充分地表達了其躁動不寧的情緒。經過風格上不斷的實驗和漸變過程,德·庫寧終於在50年代成為了新行動畫派的大師之一。德·庫寧在工作室創作

藝術家波洛克彷彿在某種層面上遵循了達·芬奇對於工作室的看法。他的作品尺幅很大,但工作室的整體空間並沒有非常寬敞。他的工具和顏料異常密集,都圍繞在伸手就容易拿到的地方。整體木質結構的空間配上正常大小的窗戶,顯得格外神秘。這與達·芬奇所認為的「小空間才會讓精神集中,而大場地則會讓人分神」的觀點不謀而合。

波洛克在工作室創作

波洛克的藝術精髓實際上也僅存於他工作室的空間之中,凝聚在他每一個行動之上,並不在其作品的畫面里。他與德·庫寧一起代表著新行動畫派所擁有的巨大力量,發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繪畫概念,為後人進一步探索繪畫藝術找到了新的出發點。

羅斯科在工作室

藝術家羅斯科比起同時代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德·庫寧,所佔有的地位和評價似乎僅僅是一個陪襯角色。他的工作室有一種強烈的安靜感、沉澱感,他後期的畫作沉寂而發人深省。同樣,他本人也常常靜坐在椅子上,在自己的畫前陷入沉思。

「我可以在100個地方展出我的畫,可是我一點錢也賺不到。我可以演講,可是他們不付演講費用。有人寫我,我的作品在各地展出,但一年連1300元都賺不到。」可見,羅斯科死後贏得的巨大聲譽和財富,與生前的困苦、焦慮和掙扎構成了強烈反差。羅斯科的工作室

上世紀50年代,羅斯科的聲望逐漸上升,經濟狀況有了很大改善。1958年,他在普羅溫斯鎮擁有了一間工作室。但那時,他的抑鬱症迸發,變得越來越神經過敏和消沉。他需要全神貫注方能畫出那些顯得平穩安靜的巨幅作品。

對他來說,作畫過程類似宗教祭典。他對作畫過程嚴守秘密,作品完成前決不示人。他常常徹夜不眠,從下午5點一直工作到次日早上10點。他在劇院舞台那樣強烈的燈光下作畫,展覽時卻把燈光安排得較暗,從而使他那些強烈的大色塊從環境中凸顯出來,彷彿懸浮在空中,給人造成強烈的視覺震撼。

羅斯科在工作室

1955年,羅斯科在工作室對拜訪者不無憤慨地傾訴:「我年輕時藝術是一條孤獨的路,沒有藝廊、沒有收藏家、沒有評論家,也沒有錢。但那卻是一個黃金時期,因為我們都一無所有,反而能更肆無忌憚地追求理想。今天情況不同了,這是個累贅、蠢動、消費的年代,至於哪種情況對世界更好,我恐怕沒資格評論。但我知道許多人身不由己地過著這種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靜的空間,讓我們紮根、成長。我們得抱著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考爾德在工作室創作

藝術家考爾德以動態雕塑作品聞名,他的工作室有著令人神往的落地大玻璃窗,窗外就是大片的植物和樹木。他也就是在這裡研究著"動態構成"的意圖,發現了動感與構成的完美結合點。考爾德以手動、風動、機動、直接懸吊等各種樣式嘗試了許多雕塑作品。考爾德在工作室創作

杜尚曾說:「考爾德的藝術是樹與風的升華」。凝聚了樹的靈性、風的飄渺,這與他被自然所環繞的工作環境也是如出一轍。

那些懸掛著或者站立著的金屬元素,都以簡單的形狀展示出不同的形態。它們會因為空氣的流動或者觀賞者的擺弄搖曳發出聲響,就像工作室窗外風中的樹葉一樣。

考爾德在工作室創作

1932年,考爾德在紐約朱利恩·拉維畫廊作品展覽時發表談話時說:「為什麼所有的藝術都必須是靜止的,雕塑的下一步是會動的。」從某種層面來說,這是他整個藝術的宗旨。以後,他的藝術都是沿著這種「動中有靜,靜中含動」的觀念在創作。Claire Basler在工作室創作

說起植物,更有甚者將它們布滿了工作的空間。藝術家Claire Basler很喜歡植物,她所偏愛的主要是靜物畫,而且對花卉和樹木情有獨鍾。花園一般的工作室令人神往,植物也彷彿很喜愛這裡,僅僅是水培卻生長得極為茂盛。

Claire Basler的工作室

Claire Basler繪畫出人類與大自然的根本關係。她的作品中隱含著生命的周期,並透過植物在四季中的變化,展示生命的極端脆弱和驚人的抵禦能力。不論是吹散的落花,還是茂密的枝叢,風吹不息的畫面里傳遞著生氣盎然的感覺。

Claire Basler在工作室創作

Claire Basler的工作室,一切都那麼井井有條,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在現實生活中,她的真正靈感是與大自然的直接接觸:一棵樹的力量、一朵花的柔弱、樹林內遮蔽的空間以及遼闊草原的震撼,都是她靈感的來源,也是她工作室的模樣。

那些工作中的藝術家

James Nares在創作

每一個藝術家都把工作室當作最重要的作品來打造,那藝術家們在工作的時候,又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呢?

藝術家James Nares工作時充斥著高難度動作,為了他的畫面,他在工作室內吊了威亞。完成這樣一幅作品需要很好的體力,實際上,許多藝術家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作品,平時都會刻意地注意健身。由此,保證自己哪怕到了老的一天,還是可以進行大尺幅的創作,其實畫畫真的是個體力活。James Nares作品

如果我們在欣賞藝術家的作品以外,多了解他們創作的狀態,便能更深刻地把握作品所能傳遞出的更多內容。

Fabienne Verdier是當代歐洲罕見地以書法形式為創作的藝術家,她十分欽佩並景仰中國繪畫及書法,在中國學習了數十年。她的作品在中國書法傳統技藝上,開創出獨樹一格的繪畫風格。Fabienne Verdier在創作

Fabienne Verdier在創作

可以說,藝術家是一群無所不能的人,一切事物可以為他們所用,同時,他們也可以創造出一切適用的新玩意。藝術家Fabienne Verdier為自己專門製作了特殊的繪畫工具,她常用巨大的「筆」進行創作。這樣一支筆堪比一部重型機器,並不是誰都能駕馭好,看她工作的樣子,實在是過癮。Fabienne Verdier在創作

Fabienne Verdier說:「我探討的是思考生命的起源,自發性所出現的結構、運動、轉折和動形態的誕生。在畫布上運動的大毛筆,成為我們看待世界的軀體。繪畫的特性並非複製那些山水的表象,而是在觀眾心裡引發一種感受,讓其沉浸於一種現實風光的冥想過程。」Fabienne Verdier在創作

還有一些有趣的創作方式,來源於藝術家自身的一種自然而然。基思·哈林是一個典型的紐約街頭藝術家,堪稱塗鴉藝術之父。他的藝術創作不僅在街頭或某個空間的牆面上出現,也有很多一部分誕生於他的工作室中。

基思·哈林在創作

其中,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非常有趣。藝術家把畫紙平鋪在地上,與這一角落的面積幾乎相當。他在畫紙的邊緣最先畫出一個範圍,畫紙的一角有一個凹。隨著他不斷地創作,他也不斷地後退,直到完成時,基思·哈林蜷坐在最開始隔出的那個凹中,格外有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利希滕斯坦在創作

這樣邊畫邊移動,實際上一天下來也多是腰酸背痛的。為了一幅作品,藝術家們可以「上天入地」,在所不辭。

利希滕斯坦的工作室和他的畫作一樣,明亮乾淨而時髦。他的工作室內有幾架升降機和梯子,方便他創作大尺幅的作品。這種爬高創作的本事,許多藝術家也都具備。把時間拉回到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在繪製天頂壁畫時,就是每天爬上幾層樓高的檯子,完成了偉大的作品。在創作面前,所有的恐高症也都能被治癒。

羅斯科在工作室

古往今來,藝術家在他們各不相同的空間里,不分晝夜地工作著,創造出各不相同的藝術。不論外面天氣如何,不論世人在追求著什麼,他們在工作室里永遠不會迷失了自我。這裡的時間永無休止地流淌著,在一罐罐顏料和一捆捆畫筆之間,工作持續著,彷彿並沒有一個開始或是一個結束。

波納爾在創作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特別的恩賜,不要揮霍上天所賜予的才華。只為自己的益處去做,並算不上工作,更稱不上職業。真正的工作,不僅滿足個人的需要,還有益於他人和社會,最終還能贏得尊重。人生的價值,在於找到自己的定位,並活出自己的使命。

新年伊始,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像這些藝術家們一樣獲得那份快樂和滿足。

[編輯、文/張婧雅]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聞強識 的精彩文章:

直擊史上最奇葩的偷渡者,冒著生命危險穿越邊境
這個原始部落全部是女性,繁衍方式讓人吃驚

TAG:博聞強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