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奇葩朝代兒子立為太子,母親卻要被殺死

奇葩朝代兒子立為太子,母親卻要被殺死

在古代的宮廷中都是講究「母以子貴」,只要生下一皇子,母親的身份就會提高很多,如果皇子被立為太子,那身份就更加珍貴了。在後宮中的嬪妃們,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當上太子,眾多嬪妃之間都進行著你死我活的明爭暗鬥。若兒子當上皇位繼承人,那嬪妃的地位必然迅速提高,成為令人羨慕的皇后、太后。

但是在北魏時期卻有些不一樣,有的嬪妃並不願意生皇子被立為太子,因為她們不但不能母憑子貴,而且還會因此惹來殺身之禍,妃嬪們「相與祈祝,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在北魏的法律里有一條很嚴格的制度:立某皇后或嬪妃的兒子為太子後,即賜太子母親自盡。這一制度叫做「立子殺母」,從道武帝開始,凡是兒子被立為儲君的嬪妃都要賜死,並且此制實行了七代,歷一個世紀之久。

這樣的做法始於漢武帝。漢武帝年事已高,想要立年幼的劉弗陵為太子。但是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正值盛年,經歷過漢初呂后事件,擔心鉤戈夫人專政的局面,便下令將其處死。

北魏建立後,由於是鮮卑少數民族,尚未確立一套父子傳承的嫡庶長幼繼承製度,儲君的策立和登基往往依賴於母族的強大,所謂「母強子立」。在道武帝時,由「母強子立」到了「立子殺母」才有所改變。

到了宣武帝元恪時期,宣武帝篤信佛教,不忍殺生,「立皇子詡,始不殺其母」,「子貴母死」終於被取消。立子殺母的舊制雖然換得了北魏穩定的君位傳承秩序,促進了拓跋部的穩定和發展,但卻是由犧牲無辜的母親換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