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古典詩詞要泛讀和精讀結合

讀古典詩詞要泛讀和精讀結合

所謂泛讀,就是要求從字面上弄通一首詩或詞,大致上領會詩意、詞意。精讀則要求好好琢磨,在頭腦里藝術地再現作者彼時彼地所感受的表象,領會作者的心情和藝術構思,並且反覆吟誦,背熟記牢。沒有相當數量的泛讀,不廣泛地接觸各種題材、各種流派、各種風格的詩詞,可供你選擇精讀的園地就不大,同時,當你寫作需要參考某種作品時,往往「踏破鐵鞋無覓處」 。沒有一定數量的精讀,就不能深刻領會詩詞的內涵。所謂「詩無達詁」 ,許多好詩詞,是要在反覆吟誦中,逐漸悟出區區數行里所包含的豐富內容,有自己的新體會。同時,只有精讀相當數量的詩詞,才能在自己的記憶庫中,儲存各種創作套路、詩詞語彙、詩律詞調等。儲存得越多,當你動筆時,可供選擇和取用的「框架」 和「零部件」 越豐富。

古人的許多名篇佳句,就是從他的前人的作品中,或借鑒其「框架」 ,或摘錄其「零部件」 綴連而成的。例如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有人研究,這是摹仿唐人張謂的《春園家宴》中的「竹里行廚人不見,花間覓路鳥先知」 而成的。又如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則借鑒了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安知清流轉,忽與前山通。」 站在巨人肩上,比巨人更高。學作詩也是同樣一個道理。蘇軾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概括了泛讀和精讀的關係,讀詩詞和創作的關係。

選擇哪些詩詞來精讀呢?有人主張要精讀名篇,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什麼算名篇?往往各時代、各階級、甚至各個人鑒賞標準都不一樣,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境遇,情趣也大相迥異。我的體會是,各種選讀本和教材上開列的名篇目錄等,可供參考,但不宜抱著不放。不妨先進行泛讀,多流覽些作品,看看哪首詩或詞,你讀得最投入,最感興趣,最引發你心靈上的共鳴,那你就在這首詩或詞上多下工夫,即使它在名篇榜上無名。這樣的作品,由於你喜愛它,就容易理解它,也容易背得熟,記得牢。有些作品,雖是名篇,你若不喜愛,硬去啃它,往往費工很大,而所得甚少,勉強背了,過不多久又忘了。記得「九一三」 事件之後,社會上傳抄白居易的《放言》其三(見本書《二 怎樣學會讀詩詞》)。我讀了之後,感觸很深,就把《放言》五首都找出來讀,而最感興趣的,還有其一: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後來在「四人幫」 猖獗時,讀清人龔自珍的《詠史》:

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當時感到,這首詩好像百多年前的詩人為今天的災難而寫的,是投「四人幫」 及其爪牙的標槍和匕首,於是反覆吟誦。二十多年過去了,當時讀的許多詩詞,現在大都印象模糊,而這三首及其他一些引起共鳴、為之動情的詩詞,至今還能背誦得出來。

我的體會是:在廣泛接觸古今舊體詩的基礎上,進行自我篩選,精讀自己喜愛的作品,比按名家推薦,或教材開列的目錄去精讀,效果好得多。精讀什麼作品,不妨」 從心所欲」 ,無須隨人俯仰。

歡迎加入羽匯漢服小窩(全國群)

新浪微博搜索「羽匯漢服」關注我們!

結語:更多漢服小知識盡在羽匯漢服,微信公眾號搜索「羽匯漢服」,關注我們,讓小羽帶你認識漢服,了解漢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匯漢服 的精彩文章:

作詩可以是零件組裝,還可以借句!

TAG:羽匯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