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豆瓣8.0到6.8!三集過後的《舌尖上的中國3》還能實現逆襲嗎?

豆瓣8.0到6.8!三集過後的《舌尖上的中國3》還能實現逆襲嗎?

毋庸置疑,《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成功的紀錄片。那一年,市面上多了很多以「舌尖」二字為前綴的系列跟風作品。甚至直到今天,「舌尖體」文案仍然是廣告界從業人員的學習教科書。我相信,每一個酷愛文案的人電腦里應該都珍藏著一份《舌尖上的中國》旁白文案,並以能夠寫出那樣優美動人的好文字為自己的學習目標。

到了今天的《舌尖上的中國3》,這樣讓外界不由自主進行盛讚的場面怕是很難再出現了。不僅如此,三集過後的《舌尖3》在豆瓣上的評分,也由第一集播完後的8.0降到了6.8。

有人抗議:「這是觀眾在故意挑刺,是被黑的」。但不能永遠都是你說好就是真的好,別人說不好就是在抹黑,也不能你說不好就是真的不好,別人說好就是在灌水。況且,我不信九千多人的評價都是刻意抹黑。允許大眾的批評,讚美才會更加真實更加有意義。

也有人抗議:「不要總是和第一季比較,想看美食直接去看美食介紹去」。我想,製作組在創作《舌尖3》時應該做好了觀眾會和前兩季進行比較的心理準備。因為這部記錄片就叫《舌尖上的中國》,只不過是第三季。除非你換個名字,否則大眾進行對比在所難免。

那麼說到底,《舌尖3》到底好不好看?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觀看的群體是誰,如果是國外友人可能人家會覺得還不錯?不過,我想對於大多數坐在電視劇前觀看的普羅大眾來講,《舌尖3》目前播出的三集並沒有特別好看,或者說是沒有達到大家的心理預期。

第一集播完後,有觀眾吐槽跑題了,節目里沒有美食。那個時候,我寫文章說沒有跑題,因為本來第一集主要講的就是「器具」。

但坦白講,看完第二集、第三集感覺自己有點被打臉。因為這兩集講「小吃」和「宴席」,全是和美食離不開的話題,可是紀錄片播出後顯然並沒有滿足觀眾的胃口。其實,第二、三集還是有美食的,只不過美食探討的比重較少,而關於人的部分又太多。比如,觀眾可能更想知道煎餅餜子的「餜篦兒」是怎麼做出來的,而不是成本問題。

再比如,第三集看到結束,觀眾也沒有了解到「綠豆水子」到底是什麼,故事都在講述拜師收徒弟。

估計為《舌尖3》解說的李立宏老師,再也不會出現當初為《舌尖1》配音時,自己犯饞肚子咕咕叫,以至於錄音師不得不停止操作的現象了。

美食少了,故事重了。《舌尖1》是以美食為主,而故事滲透在美食中,《舌尖3》則是故事為主,美食遊離在故事外。所以,觀眾就很難通過紀錄片明白製作組的意圖,節目原意是想講述胡辣湯走出河南的故事,但是觀眾看完後並沒有GET到這個點,反而覺得河南的胡辣湯為什麼跑到杭州去介紹。

如果想告訴大家胡辣湯走出了河南,個人感覺首先必須得真的是胡辣湯在杭州很普遍,再有一定要選一家很正宗,甚至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胡辣湯店才能更有說服力。

甚至在講述「十大碗」時,基本都在介紹禮儀孝悌。這本無可厚非,但比重失衡,給人帶來濃濃的說教感。說實話,看完節目也沒有弄清楚「十大碗」包括哪些東西,只記得第一碗是炸肉。

至於紀錄片中涉及到的一些錯訛之處,如「自己帶雞蛋做煎餅餜子,是只有在天津才能看到的風景」。如果多方考究,你會發現北京、河南、河北,甚至上海等很多地方都可以自己帶雞蛋。出現這樣的錯誤,就顯得紀錄片不夠嚴謹。

沒有人是奔著把效果做差的想法去的,或許是暗合了「工欲善其器,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或許《舌尖3》的節目定位導致受眾不對位。但不管怎樣,目前三集口碑的不盡人意是事實。文章還沒寫完,看了一眼評分又到了6.7。現在來看,想要逆襲不是沒可能,但很難。

相信觀眾們絲毫不懷疑製作組對《舌尖3》的誠意,但更希望看見過人的能力。畢竟每一期的選題切入角度還是挺不錯的,所以還是希望最後能夠看見奇蹟,看見大中華美食以切合主題的方式回歸。

註:文中圖片來源於《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視頻,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謝謝。文明探討,謝絕人身攻擊,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蝸牛文案 的精彩文章:

這顆來自海洋深處,由相差11歲的男女主派發的甜糖,要不要吃?
你見過靠尿液相親的大貓嗎?豆瓣9.6,重度吸貓患者看了想給十星

TAG:蝸牛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