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食葯監體系大部制改革呼聲較高 專家建議考慮大健康、大市場監管並行新模式

食葯監體系大部制改革呼聲較高 專家建議考慮大健康、大市場監管並行新模式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一個話題再度引發各界關註:政府大部制改革在新的一年裡是否會有新的動向?

按照十九大部署,新一輪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不僅要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也要統籌使用各類編製資源,並賦予省級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權。

多位學者表示,中央部委有進一步推進大部制改革的空間。目前來看,食葯監體系大部制改革為呼聲較高的大部制改革之一。

「可嘗試考慮大健康、大市場監管並行的新模式。藥品、醫療器械、特殊食品作為高風險品種納入大健康範疇,普通食品安全工作劃歸大市場監管領域。」長期研究食葯監管體制的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胡穎廉日前對第一財經表示。

「大部制」的特點是把多種內容有聯繫的事務交由一個部管轄,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在專家看來,中國食葯監管體系興起20年後,還有進一步改革完善的空間,比如考慮嘗試大健康、大市場並行的新監管模式。

1998年國家葯監局成立是中國食葯監管體系變革的起點,之後的20年里,食葯監管體制幾經變遷,經歷了從「垂直分段」向「屬地整合」的轉變,以及2013年的食葯監管機構改革大整合。由各級政府整合質監、工商、食葯監部門所形成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和隊伍,通過相對集中監管,解決了「九龍治水」這一基礎性難題。2014年進行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改革後,一些地方還在市縣兩級推行市場監管部門「多合一」的改革。

然而,綜合執法對食葯監管專業性的影響尚存爭議,個別地方在體制改革中沒有突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單純追求機構合併,異化了改革初衷。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報告中也說了,綜合執法改革在一些地方弱化甚至邊緣化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綜合執法改革使得藥品監管力量有所弱化,監管人員多由其他部門劃轉,人員老化、專業知識匱乏,專業人員流失較嚴重。」胡穎廉說。

此外,按照一般規律,農牧業生產和食品藥品生產加工規模大的地區應單設食葯監管機構,實現監管與產業相匹配,可現狀並非如此。有研究統計發現,全國前500個食品產業大縣裡,單設食葯監管機構的僅佔到48%。

當前,我國許多農產品和食品產量已居世界首位,但產業整體「大而不強」,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特性表現得尤為明顯。藥品產業也如出一轍,當前全國藥品生產企業近5000家,解決了缺醫少葯、產業壯大問題後,正在從仿製葯大國向創新葯強國轉變。

「全國1300多萬家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主體,僅有18萬食葯監管人員,監管資源與監管任務呈現結構性不匹配。」胡穎廉表示,「走新時代中國特色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道路,可以嘗試考慮大健康、大市場監管並行的新模式,即藥品、醫療器械、特殊食品(含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醫學食品)作為高風險品種納入大健康範疇,普通食品安全工作劃給大市場監管領域。可以考慮在大健康部門下設專門的藥品、醫療器械、特殊食品中心,並在條件允許情況下行政級別適當高配,在監管上形成註冊審批、監督檢查、稽查辦案、應急處置的閉環,而不是目前的分環節監管。」胡穎廉表示。

胡穎廉認為,藥品、醫療器械審批和生產可以都劃歸國家垂直管理,高風險食品品種尤其是特殊食品監管、重大案件辦理等專業性較強的事務也應從國家層面一管到底。與此同時,中國食品藥品領域面臨產業發展、市場秩序、質量安全等多重任務,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全方位、強有力的支持。

「從長遠看,還應考慮將食品藥品安全作為基本公共服務向全民提供。食品藥品安全必須建立戰略性、基礎性、長效性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確保屬地責任落到實處。」胡穎廉說。

胡穎廉表示,一些地方已經在依據《「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借鑒公共衛生領域做法,根據每千人抽檢批次、職業化檢查員數量、監管隊伍裝備配備標準化率等指標,科學測算常住人口人均監管經費和所需監管資源,避免區域不均衡。

(來源:第一財經網)

大家都在看

執行編輯:靳媛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工商報 的精彩文章:

王江平:今年將繼續改革市場准入制度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TAG:中國工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