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從一千里以外的地方趕來

我從一千里以外的地方趕來

臨近春節的車票總是被很快搶光,人們卸下精緻,再遠再難也要奔赴親人在的最原始的地方。

過年,一直都是溫馨又有趣。

數日子變成了農曆,臘月二十三,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變得格外令人珍惜。

過年前一切工作都告一段落,算著一年的收穫,句式也總是「今年又可以過個好年」。

小時候最喜歡過年了,過年是家裡最熱鬧的時候。在東北,街道上和各家各戶的陽台總是早早掛起紅燈籠,和皚皚白雪交相輝映。

每一個習俗都被一絲不苟的認真對待,臘八要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三要過小年,三十晚上要等待零點的餃子,吃到硬幣的小朋友可以得到額外的壓歲錢獎勵。

大年初一早上要放一掛長長響響的紅鞭炮,晚上有好看的煙花,貼上新的對聯,一起舉杯喝酒到盡興。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過年在朋友圈裡好像變成了一件恐怖的事情。似乎七大姑八大姨都是青面獠牙的怪物,逮著過年的契機撕開塵封的傷口。

這幾年禁燃煙花爆竹,城市變得安靜起來,晚輩們都長大了,開始被詢問人生歷程。

發壓歲錢的時候不再像從前,認真說祝福的話,拿到一個手寫著祝福的紅包,反而微信、支付寶轉賬成了更受歡迎的方式。大家都說,現在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

今年過年,我吵著鬧著要回長春。家裡的過年氣氛好像也變了,我和弟弟不再策劃自導自演的「春節聯歡晚會」;

我們不再守著電視機看春晚,跟著主持人倒計時;我們不再賣力的吃餃子,為了吃硬幣把自己漲到走不動路;我們也不再恭恭敬敬的給老人跪下磕三個頭,而變成拿了壓歲錢只剩下一句「謝謝」。

我有點失望,為什麼長大了就不再對過年那麼期待,不再興奮地盼著每一天了呢。

郝家吃年夜飯的習俗倒是一點也沒變。爺爺奶奶先致辭,然後十幾個人輪流提兩杯酒,把祝福送到每一個人。

一圈酒下來,每個人都要表演節目,全家跟著拍手唱歌,到最後甚至跳起了舞。

唱歌跳舞的時候,姑姑要求錄像,我說別錄了,又給自己增加黑歷史。她說那怎麼行,你爺爺奶奶一年在家沒什麼人陪,這樣他們就能反覆看你們了呀。

我突然眼眶一濕。在緊張的考試周,我聲嘶力竭的哭了兩個晚上,要求媽媽帶我回長春,不就是為了遵守對爺爺奶奶「今年回家過年」的承諾嗎。

雖然在一起的時候沒有很多話聊,但我記得他們說想我,被告知我不能回家過年眼裡的黯淡,以及我回去看到他們時他們開心的樣子。

全家人坐在一桌,真誠的表達想念與祝願,這對老人們來說,不就像小時候我盼著過年一樣,期待著一年只有一次的熱鬧嗎。

我一直很慶幸感恩自己的家庭,從來沒有尷尬,每個人和睦相處,講究孝道,重視親情。

即使一頓飯要吃三個小時,即使聽老人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已經聽到快要背下來,即使十幾個人在小房子里又吵又熱,即使我根本不理解他們幾塊錢都一定要節省的價值觀,即使我覺得東北的城市慢慢衰弱,也不能阻止我對親情的牽掛。

媽媽問我,為什麼不能暑假再回去,我說因為過年總是有特殊的意義。老人們那種提前一個月就開始籌備全家的團圓,是把千言萬語都凝在了一個「年」字。

今天在悉尼的城裡轉,悉尼也在舉辦「中國年」的活動。漂泊在異國他鄉的中國人,借這個機會看見更多熟悉的中國面孔,中國漢字,心裡一定也是對遠方家人的思念吧。

我看著繁華的城市,多年後的我,或許也會在悉尼,或者世界上任何別的城市工作生活,我是不是也會因為忙碌無法回家過年,我是不是又要看見家人失落的神色。我很害怕「子欲養而親不待 」這句話,我很害怕因為自己的自私,破壞了老人心中期待的一年僅有一次的團圓。

悉尼city的麻將與小狗

過年的習俗變了。年味兒越來越淡了。但過年所承載的親情越來越濃了。

過年不是吃喝玩樂和完成傳統,過年是對家人的敞開心扉,過年是風雨飄搖的停泊,過年是更加深刻的理解,親情永遠在背後。

大年初五,珍惜在家過年的日子吧,新年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VR直播平台Vreal完成了1170萬美元A輪融資!遊戲者的福音!
狗:汪汪汪……我:what?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