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公私兩個口袋要分清」

「公私兩個口袋要分清」

原標題:「公私兩個口袋要分清」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魯聞戀


老紅軍黃開群,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說的一句話知道的人應該不少,這就是:「公私兩個口袋要分清。」

黃開群在戰爭中負傷右眼失明後,被調整負責後勤工作。老伴郝書琴經常對人講:「老黃這輩子幹革命分為兩截,一截拿槍杆子,一截拎錢串子。」並不無幽默地說:「俺家老黃儘管只有一隻眼,可對待公與私從來不睜隻眼閉隻眼。」黃開群過生日時,一位老部下送了副對聯:「一隻眼睛看得真看得准一目了然,兩個口袋分得清分得明兩袖清風。」橫批是:「一清二白」。老兩口看了很高興。


「兩個口袋」的比喻,形象生動,富有哲理。


當年,教育家陶行知,還特意在衣服上縫了兩個口袋,一個口袋放公款,一個口袋放私款。有一次他去募捐,裝在私款口袋裡的錢被偷了,而裝在公款口袋裡的錢安然無恙。他沒有用一分公家的錢,硬是從十幾里外步行回到學校。幾十年之後,我們看到這段軼事,仍可想望其風采。


「萬分清廉,不過小善,一念貪污,即為大惡」。


公與私,是自有私產以來人們都要面對的問題和考驗。圍繞這兩個字,演繹出許多佳話,也暴露過很多醜聞。對於公私分明的人,哪怕是讀一封家書,也要滅掉公家的蠟燭;而對於以公謀私的人來說,私的就是私的,公的也是私的。沒有什麼公家的東西,是不能拿來私用的。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公與私之間,決定興邦與喪邦,其利害關係,非同一般。它如同天平之兩端,此消則彼長:「私」大則「邦」弱,「公」大則「邦」興。今天,如何對待公與私,也絕不是一樁小事,而是衡量人品官德好壞的一個重要標誌。對於共產黨人而言,更是檢視黨性強弱、覺悟高低的一面鏡子。榮辱成敗,亦多在公私之間。


延安時期,張聞天陪同客人參觀,吃飯時上了土雞、海帶燉肉等菜肴。席間,張聞天僅吃了兩碗小米飯,菜一筷子都沒動。有人不解,張聞天回答:「菜肴是讓客人吃的,不能揩公家的油。」


繆敏是方誌敏的妻子。她不幸被捕入獄後,同志們極力營救。作為丈夫的方誌敏,手上正拿著為革命籌集的公款。但他力排眾人花錢營救之意,哪怕妻子也是為了革命。「占公家便宜的事兒一點兒都不能做!」這就是共產黨人面對公私的抉擇。


革命夫妻繆敏、方誌敏(左起)。方誌敏犧牲後,繆敏將自己的照片與方誌敏獄中照合成為一張,以作珍藏。


「我要為眾人,營私以為羞。」當今,少數黨員幹部忘記自己的身份,忘記權力的屬性,公私不分,公權私用,假公濟私,以權謀私,不存為公為民之心,只作為私為利之想。試想,這樣的人,權力怎麼敢交給他?嘴上說「一心為公」,誰又能相信?


就像黃開群說的,「有個別幹部躲得過敵人的子彈,卻躲不過『糖衣炮彈』」。公與私之分,即廉與貪之界。看看那些落馬者,哪一個不是敗在「私」字上,哪一個不是從公私不分開始,進而以權謀私,走上犯罪道路的。有的剛開始日用家常用公款,慢慢發展到衣食住行靠公家,最後竟至直接把公家的東西往家裡拿,把公家的錢往腰包里裝,走上一條不歸路。事實證明,不棄私心,必廢公事;不祛貪慾,必栽跟頭。


公私一念間,榮辱兩重天。貪一分公款,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規矩,就留下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因此,習主席諄諄告誡:領導幹部要分清公私兩個字,砥礪品德操守,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


治公事必先去私心,私心不去,不能為公。「見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謀公事。」理官事不營私家,營私家則官事不成;在公門則不言貨利,言貨利則公門不正。守得住「公」,則無善不舉,無功不成。就像朱熹所說的:「官無大小,凡事只是一個公字。若公時,做得來也精彩。便若官小,人也望風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來做去,也只得個沒下梢。」


共產黨人的權力姓「公」不姓「私」。嚴格區分公與私的界限,這是每個黨員幹部所必須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第一條要求就是:「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克己奉公。」寧公而貧、不私而富,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無愧於一個合格的共產黨人。


作者單位:武警部隊後勤部

配圖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強勢圍觀!海軍大慶艦與潛艇、航空兵「背靠背」訓練
《敘利亞戰爭啟示錄》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