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用典狂人辛棄疾:悲往矣,玉環飛燕皆塵土李廣謝安志難酬!(下)

用典狂人辛棄疾:悲往矣,玉環飛燕皆塵土李廣謝安志難酬!(下)

用典,是一種修辭手法,多見於詩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能文能武,有「詞中之龍」之稱。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但奈何壯志難酬,滿腔熱血與慷慨激昂盡付詩詞之中。他是用典(典故)狂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基本思想內容,這表現在他的諸多詞作中,不斷重複對北方的懷念。

舉例說明(下):

9:《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長門:漢代宮殿名,漢武帝陳皇后失寵後被幽閉於此。詞人借用漢武帝陳皇后失寵的典故,來比擬自己的失意。

玉環飛燕:指楊玉環、趙飛燕,皆貌美善妒,最終均死於非命,化為塵土。皆塵土:用《趙飛燕外傳》附《伶玄自敘》中的語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講趙飛燕姊妹故事,伶玄對她說:「斯人(指趙氏姊妹)俱灰滅矣,當時疲精力馳騖嗜欲蠱惑之事,寧知終歸荒田野草乎!」詞人藉此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慨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之情。

10:《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鴂(tí jué),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馬上琵琶:指王昭君出塞。

更長門翠輦辭金闕:指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時辭別「漢闕」,幽閉長門宮。

將軍百戰身名裂:此處「將軍」引用漢武帝時期的李陵,雖身經百戰,但因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

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指李陵送別蘇武一事。

看燕燕,送歸妾:《詩經·邶風》有《燕燕》一篇,漢毛萇傳曰:「燕燕,衛庄姜送歸妾也。」

易水蕭蕭西風冷:指荊軻刺秦王。

詞人引述歷史故事,鋪敘古代種種人間離情別恨,借送別族弟,抒發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壯士難酬的義憤。

11:《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

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譚笑過殘年。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時、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桃李無言: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代指李廣。

裂石響驚弦:引用李廣射石虎的典故。

歲晚田園:指李廣屢立戰功卻沒有被封侯,晚年閑居田園。

辛棄疾二十三歲就起兵抗金,南歸後亦多有建樹。但因其剛正不阿,敢於抨擊邪惡勢力,遭到朝中奸臣忌恨,不僅未能實現恢復中原的理想,且被誣以種種罪名,在壯盛之年被削除官職。他的遭遇,極似漢時名將李廣。詞人作此詞時已年四十八,借李廣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發自己遭讒被廢的悲憤。

12:《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借用謝安(字安石)受讒被疏的典故。謝安早年居會稽,與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漁弋山水」、「言詠屬文」,風流倜儻逍遙洒脫。但至晉孝武帝末年,謝安位高遭忌,被皇帝疏遠,後被罷相。詞人借古人之酒杯,澆己之憂愁,曲折隱晦地表達自己不被重用且志不得伸。

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這段歷史本來說明謝安主持國事,沉著與矜持。可辛棄疾改變原意,把詞意變成:建立功名的事,讓給小兒輩干吧,我只須整天下棋消磨歲月!不難看出,這裡包含著詞人壯志未酬、虛度年華的愁苦,同時也給予議和派以極大的諷刺。

13:《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甚矣吾衰矣:源於《論語·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是孔丘慨嘆自己「道不行」的話(夢見周公,欲行其道)。---作者藉此感嘆自己壯志難酬。

問何物、能令公喜:源於《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還有什麼東西能讓我感到快樂。---詞人與典故中喜權欲的桓溫相比,抒發自己寄情山水的情志。

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這兩句出典於李白的《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搔首東窗:借指陶潛《停雲》詩就,自得之意。詞人意在以陶自況。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引《南史·張融傳》的典故:「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詞人借張融典故,以他之「狂」,顯示詞人難覓知音而心中憤慨不平,道盡了詞人特立獨行的超逸豪放,點名了詞人胸中的慷慨激越。

知我者,二三子:引《論語》的典故:「二三子以我為隱乎」。---詞人表明自己知心朋友稀少。

這首詞幾乎句句用典,卻能熟練化用典故和前人詞句,渾然天成,有千錘百鍊之功,全詞在典故的層疊中抒發詞人無人能及的豪放情懷。

辛棄疾篇,已完結~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東雜談 的精彩文章:

關於「汗牛充棟」的成語故事
封神榜中的誅仙陣,元始天尊為什麼不能破?

TAG:曉東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