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的世界暨新年的展望!

未來的世界暨新年的展望!

首先,筆者在這裡給各位拜個晚年,感謝各位朋友對我的大力支持。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很難堅持下來,而我也從這麼多朋友的支持里,看到了我們未來的希望所在,我們國家的鋼鐵脊樑。愛國從來就不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情,堂堂正正的做個愛國者,是我們這群人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你、我、他,我們能夠聚集在一起,傳播正能量,揭示中國未來充滿希望的原因,我們自豪,我們驕傲。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總結一下過去,展望一下未來。看看我們在過去取得了那些成績,再看看我們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即便我們作為微小的個體改變不了什麼,但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今年的農曆春節來得比較晚,直到二月十五日才是除夕。也就是說,在我們喜迎金狗的時候,國際通行的陽曆元旦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於是,關於2017年的各種官方盤點也早已出台。我們無需過多的盤點,只需要看看官方的數據和說明即可。

一說到數據,初中時代數學就不好的筆者會很頭疼。毋庸諱言,面對著海量的數據和各種讓人眼花的演算法,就是我們的銀河計算機也不一定能算出一個靠譜的結果。很多網上的名人偏偏就能從這些數據中提煉出那些令人瞠目結舌的結果,這個實在不是我的強項,我也不敢濫竽充數。所以,數據這一塊我們還是不要說的好。我們可以看事實。

2017年到底把怎樣的一個世界交棒給2018年。雞飛之後狗會怎樣跳,世界幾大板塊的事實已經給了我們很明確的答案。從這些答案里我們也不難尋找出未來一年或數年間的世界發展趨勢。

簡略的分一下,這個世界上目前算得上有話語權的國家或地區大致和IMF的特別提款權相當,也就是歐元,美元,英鎊,日元和人民幣。大致對這個世界能起到決定性影響的也就是這麼幾個國家和地區了。當然,我們還要加上那個裸露上身,一身腱子肉的俄羅斯。腰桿不粗拳頭硬也是可以咋呼一下的。

首先我們來說說歐洲。這是一個幾近沒落的世界。雖然他曾經很輝煌,如今還是很迷人。但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的歐洲,所謂的歐債危機並沒有徹底解決,甚至可以說只是歐洲的一些國家已經漸漸適應了後歐債時代的生活。這個還不是最主要的危機,真正的危機來自於大量移民和難民潮給歐洲帶來的深遠影響。德國這台歐洲發動機正在苟延殘喘,氣喘吁吁。而隨著難民潮進入歐洲的極端恐怖分子也潤物細無聲的潛伏下來,就等一聲春雷,發芽開花。歐洲的整體局面頗不穩定,雖然我斷定這些恐怖分子辦不成什麼大事,比如佔領歐洲。但是如果歐洲的恐怖襲擊四面開花,那麼歐洲的極右實力必然會蓬勃生長,最終,再一次引發歐洲的一次大清除行動。局面是恐怖的,結果是血腥的。

歐洲的大鄰居俄羅斯顯然日子也不好過。普京的強勢外交給了俄羅斯人民精神上的回歸,可口袋裡的困窘會促使俄羅斯發生改變,或者普京能夠在下一任期內繼續維持俄羅斯的穩定,後普京時代只怕就不會那麼幸運了。促使俄羅斯做出改變的種子也在悄然的生根發芽。

日本,一月份的一個總結報告說明了它現在也很難受,儘管所謂的安倍經濟學似乎給日本有了起死回生的模樣,但我們看到,日本的國債再創新高。步著美國的後塵,日本也是一個還不起國債的國家。他的2016負債率已經高達百分之五百,2017又一次創了新高,也就是說,日本正在朝負債率百分之六百一路狂飆。而美國的負債率也不過是百分之三百。這也就是安倍晉三為什麼堅持提名讓黑田東彥連任。只有這傢伙可以幫安倍捂住日本這個臭水缸,繼續採取貨幣寬鬆政策來維繫日本當前的經濟困境,幹這種事,黑田已經是輕車熟路了。至於以後怎麼辦?那是安倍以及日本政客們的事情。

美國,我們更不需要用數據來說話。因為2018年剛剛開始,美國就迎來了首次政府關門。原因很簡單,政府沒錢了。同日本一樣,美國也是一個還不起國債的國家。在2月8號晚上的國會投票上,最終國會議員們選擇了妥協,繼續增加國債發行量,好維持美國政府的運轉。

增發國債,這是美國必然的選擇,除此別無他法。國會內的爭吵並不是圍繞著是否舉債的問題,而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使然。不過美國的危機還不在於國債的無休止增長,而是來自於國內政治勢力的博弈。這次特朗普政府之所以關門,就是因為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內部出現了分化,前期投票居然有57個共和黨議員投了反對票,站到了民主黨一邊。而後期之所以涉險過關,沒有繼續關門,也是因為這些反水的議員被做通了思想工作,或者說是自身的利益得到了某些承諾,才投了贊成票。國債高企,使得美國政府必然要進一步保證美元的強勢,內部分裂,也會促使矛盾的外延。美國正在一個懸崖的邊緣踱步,思考著下一步的人生。

最後是我們的中國。中國的局面也不是很好。既然世界各大經濟體都在走下坡,而且我們最大的出口國美國又在對我們的產品做進一步的限制,那麼光靠國內的內循環和非洲,南美以及世界上其他的小經濟體來維持我們的高增長就變得很是困難。從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來看,中國正在設法進一步增加我們的內循環力度,以保證在一段時間內,盡量減少對於外部經濟環境的依賴。這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外部我們無力做出根本性的改變【無論是歐洲還是日本美國,我們都只有順應他們的形勢,擇機而動,而無法對其展開決定性的影響。】我們也只有盡量從內部調整下手。對於我們來說,最好的消息就是我們有一個穩定而堅強的核心團隊,這是除了俄羅斯之外,其他幾方勢力都無法和我們相媲美的。有了這樣一個核心,我們應對起世界的變局就有了很好的基礎和條件。

說句老套的話,這是一個比爛的世界。相比較而言,我們是一個內外都還算光鮮的國家。不過隨著國民福利的增加,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們也正在一步步走進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想要避開這一陷阱,唯一的辦法就是跳過去,也就是努力做到加快發展,成為這個世界上的領頭羊,用世界經濟的大循環幫我們躍過這一陷阱。這其實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但是這個世界已然如此,我們又怎能輕易的跨越?

綜合以上,我們知道了,2017年,這個世界各大經濟體的日子都不好過,有的經濟體幾乎面臨著破產的危險,只是因為有著「國家」這樣一個金字招牌,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繼續生存,如果是一家公司面臨著百分之五六百的負債率,只怕早已經被法院強制破產。主權國家的好處就在於,他可以用主權來維繫自己的生存,即便像辛巴威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哪家國際法庭宣布他破產。當然,破產更好,真要破產了,就可以宣布債務大部分作廢,還可以進行一些平時不能做的金融管制,就像歐債危機下宣布破產的冰島一樣。

但是有些國家是不能宣布破產的,冰島畢竟只有三十多萬人口,還不如中國城市裡的一個大型小區。比如美國要是宣布破產的話,解決問題就不是賴賬和詐騙【金融管制】那麼簡單了。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狀況發展不一的美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和動蕩,甚至會出現局部地區的分裂。就像英國脫離歐洲那樣。所以,美國和日本這樣的國家是不能宣布破產的。當然,日本要是宣布破產或許不會分裂,而是會被債主們打死、弄殘。

現在我們看到了,進入2018年後,傳統的西方國家日子都開始越來越難過,舉債過日子成了常態。可是我們也都知道這樣的一個常識,借錢過日子的結果就是最終有一天你會借不到錢了。借不到錢的公司會宣布破產,借不到錢的國家則不一定會宣布破產,而是採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抹平這些債務。這種極端的方式就是戰爭。

當下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以及俄羅斯,都面臨著經濟困難,內部博弈嚴重的困境。想要解決這些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矛盾外延,想辦法在這個世界上進行一次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戰爭。這個筆者在之前相關文章里提到過。歐洲、中東以及東北亞這三大坑無論哪一處爆發劇烈衝突,都會幫這些國家解決以上的這些問題,要麼煥發生機,要麼徹底沉淪,面對這種勝負各半的機率,美日等國都在摩拳擦掌的想要冒險一試。

2018年,不會是一個平凡的年份,有些國家已經無法維繫正常的經濟增長,有些國家已經無法平衡區域內的政治平衡。他們都需要一場劇烈的衝突來解決積累數十年的矛盾,這就像地震,板塊力量的不斷積累,最終會引發一場劇烈的震動。

當然,現在還未出正月,我不應該來說這些沉重的話題。只是對於我來說,既然是展望,那就不如把心中所想的都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以一種最真實的方式來告別雞年,以迎接一個嶄新的狗年,一個我們可以看到大概輪廓的狗年。

即便2018年真的不平靜,那麼我們也是可以把這種不平靜推得離我們遠一點。先用一盆涼水把東北亞這個本來火熱的坑澆一個透心涼,讓它著不了火。

這個我們是可以做到的。畢竟這些年我們的國防軍工沒有停下腳步,或許我們不能打一場遍及全球的戰爭,想要維繫自身周邊的安全那是一定可以的。這一點我們充滿信心,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半島突然一片祥和的主要原因。中國堅決的維持和平態度起了關鍵性作用。

東北亞這個坑冷下來,但以上所說的那些國家的膿瘡卻依然要出頭。怎麼辦?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選擇另外兩個坑去突破了。

我們看到,當前的中東看上去似乎有了一絲穩定的跡象,可是通過最近幾次發生的的敘利亞事件,俄羅斯戰機被擊落,跟著以色列的戰機也被擊落,再跟著俄羅斯客機墜毀,敘利亞境內的幾個基地受到以色列快速的報復性攻擊,土耳其的軍隊在敘利亞被庫爾德人圍殲,種種跡象表明,在中東這塊充滿黑油的土地上,矛盾正在被急速的激化,或者這裡是一塊最好的代理人戰爭之地。庫爾德人或許會成為這世界上未來五年里最大最強的僱傭軍集團。

如果這塊土地最終被確定為幾大勢力博弈的場所,那麼對於我們來說,算得上是一件比較好的選擇。通過對於代理人的選擇我們可以進一步熟悉國際戰爭的遊戲規則,並相應的獲得更多更好的籌碼。在世界局勢極度的惡化的情況下,我們還能順手牽羊,解決一些家門口存在的問題。

中東這個坑,適合中美俄歐四方博弈,卻會讓日本無從下口,所以我們一定可以看到,在未來的狗年裡,日本這條狗一定會上躥下跳,除了修憲武裝自己,還會在南海,乃至東南亞和澳洲一線挑起爭端。因為日本的希望就是中美在太平洋上來一場博弈,這樣它才可以上下其手,得其所利。

好了,2018年的基本面大致也就如此。在這新的一年裡,我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一場撼動世界的衝擊波。只有堅定的做好自己,才能有把握承受住這場衝擊。

衝擊之後,或許我們就能迎接到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新的格局。還是那句話,我們最大的優勢除了完善的國防體系,還有一個堅定團結而強大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任何外圍的衝擊都不會撼動我們分毫。這一點我堅信,而這一點,那些試圖發動衝擊波的國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們會在發動之前一定會分化我們對於核心的信心。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儘管這個世界正在動蕩,但中國的穩定可以預期。發展會遲緩一點,前進的步伐不會停下。我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愈加美好,我們的祖國愈加強盛。

再次給大家拜年,祝大家新春愉快,萬事如意!!!我們繼續努力,繼續向前!!!

今年春節,竟隱藏了一個中國大國崛起和強勢復興的重大秘密!

周小平

自媒體出現的好處是有了百家爭鳴和各抒己見的平台,但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謠言和荒謬的言論也有了大行其道的空間。前不久筆者就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宣稱說清王朝不是因為工業技術落後於西方而被擊敗,而是因為體制和文化問題落後於西方,所以才被擊敗。

為了得出整個神經錯亂的結論,作者還煞有介事地擺出了一些數據,例如當時清王朝有多少多少火槍和大炮,最初的射程和火力也並不輸於西方等等。我們且先不追究這些羅列出來的數據是不是真的,就當它是真的,這也什麼問題也說明不了。清王朝,就是亡於工業體系落後於西方,這一點沒有任何爭議。雖然滿清王朝的制度弊端也有,可是你若是了解西方殖民歷史的話就會知道,當時西方的政治和社會是十分混亂不堪的。甚至在大航海早期,西方還有嚴重的制度不自信和文化自卑病。這些,都在早期航海家的日記和史料里有詳細記載。

那些鼓吹清王朝火器不亞於西方侵略者的人,其實是犯了一個基本的常識性錯誤。他們把火槍火炮數量等同於工業化程度。這就好像把「親美網路大V」當成「互聯網話語權」一樣弱智。

工業化是什麼?工業化不是火槍火炮,而是逐漸成體系的一系列現代物理學化學等現代自然科學的誕生,並基於這些現代自然科學而衍生製造出運用於方方面面的工業製成品。這些工業製成品可以全面提升一個民族的綜合實力,並對非工業化國家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就拿戰爭來說,戰爭絕非是簡單的比拼火槍火炮數量。否則的話,蔣介石就不會丟了政權龜縮海外了。否則的話,我們在上甘嶺也早就被美國人打下來了。實際上,戰爭至少要比拼信息傳遞指揮能力、後勤保障以及戰略投送能力、以及裝備火力。而工業化體系,恰好就可以讓這三個方面徹底脫胎換骨,羽化登仙。

首先是信息傳遞和指揮能力。1837年,英國已經掌握電報技術,1866年電報網路就已經跨越大西洋了。而當時的清王朝,信息傳遞主要靠馬匹,這兩者之間存在恐怖的代差。戰爭爆發的地點雖然總是離清朝的首都比較近,距離英國的首都要遠得多。但是,英國藉助各個海外戰略支點的電文接力傳遞,往往只需要2-3天就可以完成情報的傳回以及戰略指揮命令的下達。而與此同時,清朝前線的指揮官要想把前方戰況傳遞迴京城,則需要快馬加鞭跑上半個月,而京城的戰略指揮命令再傳回前線時,已經至少過去一個月了。這仗還怎麼打?

假設爆發戰爭的雙方都是非工業國家,那麼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雙方的信息傳遞和戰略指揮系統都依靠馬匹,沒啥大的問題。但是對方卻是個工業化國家,這個就很恐怖了。戰略指揮是一個問題,戰場現場指揮也是一個問題。非工業化國家只能依靠傳令兵拚命跑,而對方則可以依託電報來完成。廈門石壁戰的時候,對方發現清朝的巨炮射程較遠之後,就立刻指揮步兵從背後的山坡進攻,摧毀炮台。

如果清王朝有同樣的指揮體系的話,就可以指揮步兵及時回防,但是清王朝並沒有,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摧毀了自己的龐大巨型炮台,然後一敗塗地。現實中的戰爭對指揮系統的要求是極高的,並不像我們平常打網路遊戲那樣,點點滑鼠部隊就可以跟著游標移動,而是需要一整套的信息傳遞機制和體系。在這方面,工業化的西方徹底碾壓了清王朝。有人很奇怪,為什麼幾十萬的部隊還圍不住幾千人的英軍。

其實道理非常簡單,英軍指揮系統靈活迅捷,而清王朝的指揮系統相較於工業化的英軍而言顯得極端緩慢。幾十隻烏龜,是圍不住一隻獵豹的。

其次,就是戰略投送和後勤保障能力。清王朝的士兵主要靠腿走,騎兵的速度長途奔襲也快不了。從一個省到另外一個省,從內陸到沿海經常一走就是幾個星期甚至一兩個月。而英軍搭乘的是工業化的船隻,工業化的船隻帶來的是快速的機動投送能力。英軍在一個地方打完之後,可以幾天就撲向另外一個地方,而這個時候的清軍還在趕往上一個被襲擊地點的路上呢!等於說,由於缺乏工業化的信息傳遞和指揮體系,加之缺乏工業化的戰略投送能力,清王朝的軍隊指揮中樞永遠不知道英軍到底在哪,清王朝的部隊也永遠追不上英軍。

這仗還怎麼打?此外,工業化體系的出現還極大地改善了後勤保障。非工業化國家進行長途奔襲的代價是很大的,主要問題是出在後勤上。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豆腐盤成肉價錢」,意思就是運送越遠,價格就越貴。但是這個定律可以被工業化打破。在工業化時代,未必越遠就越貴。

為什麼呢?因為工業化可以製造出防腐包裝的鐵皮罐頭食品,便攜壓縮乾糧,然後搭乘工業化的運輸工具無損耗運送。而非工業化的軍隊則只能投入大量的人力運送糧食,不僅這些糧食的防腐保鮮都是問題,而且運送損耗也極大。一艘工業化的船隻要遠距離運送1萬士兵一周的糧食,可以一粒都不損耗,因為船是不吃糧食的。但一隊非工業化的後勤運輸隊要遠距離運送1萬士兵一周的糧食,則至少要損耗2/3!也就是說,需要運送3萬士兵一周的糧食總量,最後抵達目的地時有可能剩下只夠1萬士兵一周吃的糧食。更何況,這裡還有糧食運送效率和時間的問題。

所以,別看英國距離戰鬥發生地遠,清王朝距離戰鬥發生地近,但是英軍的後勤保障卻十分充足,而清王朝的後勤保障則損耗極大不說,還經常上頓不接下頓,有時候被逼無奈甚至只能就地搶糧,導致民怨沸騰。

最後就是武器的火力問題,清王朝的確可以仿製一些火炮和火槍,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問題是,清王朝沒有成體系的現代物理學、數學和化學。這就要了命了。為什麼?因為不掌握核心技術的民族,是沒有後續可持續發展力的。就像筆者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目前缺乏的是一整套的互聯網體系,而不是比西方少多少大V或宣傳片。掌握了互聯網體系,要多少大V有多少大V,要什麼宣傳片就有什麼宣傳片。

現代自然科學也是如此。只有掌握了現代自然科學,才有可能不斷研發出更好更快更強更猛的火槍大炮,還能生產出電報電燈,甚至同樣製造出鐵甲巨艦。而如果不掌握現代自然科學,單純地依樣畫葫蘆仿製的話,一開始或許還勉強能跟上,而一旦別人技術升級之後,你連圖紙都看不懂,連基本的新材料生產參數和配方都搞不懂,還怎麼仿製呢?就像你能仿製獵槍,但你仿製一個DF-21給我看看?

實際上在整個戰爭時期,清王朝和西方的武器差距都在不斷拉大,甚至是迅速拉大。究其原因就在於,當時的清王朝並不掌握現代自然科學。一直到北洋時期,才有一些真正獨具慧眼的仁人志士,開始留洋西方,開始摸索和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筆者在曾經的北洋工學院見過當年的中國人用毛筆書寫的化學公式。這種充滿濃烈畫風對立的場景,令人感慨萬千。這些東西,足以見證我們中國追趕西方的道路有多漫長,有多艱辛,有多困難,甚至有多危險。

那麼回到今天的文章題目,今年的春節為什麼還隱藏了一個大國崛起和強勢復興的秘密呢?其答案就在於春運!今年春運雖然照樣到處都是人山人海,但不知大家有沒有體會到,今年似乎比往年更好買票了,回不了家,買不到票的人越來越少了。在網上吐槽搶票難的網友,似乎也都突然不見了。不是票更好搶了,而是中國的運力實在太發達了。

隨著四縱四橫高鐵網路的開通,隨著高鐵的全面提速,隨著八縱八橫高鐵網路的規劃和建設,加之成百條的新航線以及每年上百架的新飛機訂單甩出,再再加上諸如雅西高速等「縣縣通高速」的目標接近完成,中國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全世界立體交通網路全國範圍內,超遠距離超大人流大規模集中投送能力最強的國家。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今年南方突然大降雪天氣影響導致部分動車和高鐵臨時停運的話,今年春運的回家路還會更順暢。

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能在縱橫幾千公里的超遠距離上,在短短几天的時間裡,通過龐大的立體交通網路將十幾億人和幾十億人次的投送全部完成,且基本不會出現重大遺漏和無法投送等問題,更不會有人在投送過程中挨餓受渴。這種投送能力在平時是春運,在戰時就是戰略投送能力。況且,現代智能化立體交通和當年工業革命早期不同,這種投送還需要同步建設龐大的智能立體交通信息指揮網路和反饋系統。也就是說,我們還擁有了全球最複雜最龐大的信息指揮和反饋網路。

在中國軍事裝備火力不輸於任何國家的今天,這份強大到令人窒息的信息傳遞指揮能力、後勤保障以及戰略投送能力,實際上就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最佳象徵。從百年前因為信息傳遞指揮能力、後勤保障以及戰略投送能力的落後被人壓著打,如肥羊般任人宰割。再到今天我們擁有了如此強大的信息傳遞指揮能力、後勤保障以及戰略投送能力,這一份中國力量,懂行的人自然會明白這其中的分量有多重!

這麼強大的綜合實力,除春運之外,還能發揮什麼作用呢?嘿嘿,別急嘛。畢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博弈 的精彩文章:

中國千萬要小心:這個國家最近動作有點大!

TAG:全球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