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驚悚!美頂尖智庫預測:大陸突襲台灣前「暗殺美國領導層」!

驚悚!美頂尖智庫預測:大陸突襲台灣前「暗殺美國領導層」!

「解放軍突襲台灣」、「中國用巡航導彈襲擊美國」、「中國暗殺美國領導層」……這些聳人聽聞的情節並非出自小說,而是來自剛剛在20日發布的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報告。報告稱,雖然突發行動(surprise)是戰爭的常見狀態,但是,由於大國競爭可能威脅到國家的存亡,美國有必要現在就考慮可能出現的突發行動。報告列舉了大國競爭時代18種可能的突髮狀況,其中就包括上述「情節」。

羅列18種突髮狀況稱最大威脅來自中俄

環球時報記者在該智庫官網下載了報告全文,該報告分為8個章節,從戰略、技術、作戰原則和政治/外交四大領域列出了可能出現的18種突髮狀況,其中很多突髮狀況與中國有關。

報告說,雖然朝鮮和伊朗等區域國家也有可能對美國發起突襲行動,但是,這些國家的威脅不是毀滅性的。大國競爭時代,最具威脅的突襲行動來自中國和俄羅斯,因為「兩國有各種工具可以使用」。報告還列舉了戰略突襲的經典戰例,包括日本1941年偷襲珍珠港,德國1941年攻打蘇聯,中國1950年抗美援朝,蘇聯1968年侵佔捷克斯洛伐克以及1973年阿拉伯國家突襲以色列等。

報告認為美中之間最大的擔憂是「修昔底德陷阱」,即守成大國和崛起大國之間的競爭。報告說,台灣和南中國海地區是最容易爆發衝突的地方,雖然這樣的戰爭看起來不理性,但是,如果考慮到中國曾經在剛剛結束數年內戰以及數百萬人傷亡後,全然不顧美國剛剛擊敗日本和德國的戰績而入朝參戰,這樣的突襲行動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報告設想的第一種情況是:中國大陸搶在台灣可能宣布「獨立」前採取突襲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島周邊建立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卻不襲擊在太平洋的美軍。美國的大部分盟友呼籲談判,宣布中立,美國決定在這樣一個不利的環境里不進行反擊。

報告設想的第二種突襲行動則更驚人:「中國襲擊越南」,報告假設中國升級在南中國海的行動,在有爭議的海域豎立油井架或讓中國漁船進入。越南人「起身反抗」,中國對越南的空軍和海軍基地進行襲擊。如何幫助越南,美國沒有什麼好的選擇,從此美國在南中國海的地位下跌。

「劇情」驚悚:中國用巡航導彈襲擊美國,美國領導人遭刺殺

報告中描述了以出乎意料的方式來打破國際協議、常規做法以及互相威懾的平衡的「劇情」。其中就包括「中國利用巡航導彈襲擊美國本土」。

報告假設中國從潛水艇上發射巡航導彈襲擊美國西海岸的美軍設施,雖然損失很小,但是為了防止另一次襲擊,美國撤回部署在西太平洋的防空和導彈防禦部隊來保護本土,而且西海岸的各州要求國民警衛隊留駐本土加強保護。

報告認為第二個可能的突然襲擊情況是,在中國大陸突襲台灣前「通過暗殺行動斬除美國的領導層」。

而對於俄羅斯,報告則假設在歐洲的衝突中,俄羅斯竊取情報,阻止美國的增援,迫使北約推遲反應,從而使得俄羅斯擴大戰果,提出停戰。還包括包括俄羅斯製造事件,煽動巴爾幹半島國家的騷亂,然後以人道行動的名義侵入,而北約拒絕干預「內部」爭端。

擔憂美國東亞盟友體系崩潰

這份報告充滿著擔心美國全球霸權地位衰落的焦慮感,報告列出的首個外交上可能的突髮狀態是美國在東亞的盟友系統崩潰。報告猜想,美國和國際社會對朝鮮的制裁越來越嚴厲,朝鮮用常規導彈襲擊日本,在美國和日本考慮應對措施的時候,韓國、菲律賓、泰國和紐西蘭宣布中立。

報告還認為,在美中對立中,巴拿馬可能會擔心捲入一個跟自己無關的戰爭, 也可能是迫於中國的經濟壓力,宣布巴拿馬運河中立,禁止所有的戰艦通過以及軍方貨船進入。當美國威脅採取軍事行動時, 巴拿馬則威脅破壞運河。於是 美國讓步,想辦法解決增援和後勤被拖延的問題。

技術領域:不對稱網路襲擊、人工智慧無人機襲擊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報告說,技術領域的突發情況就是新工具的使用超過預期或是低於預期,從而產生戰略後果。報告還引用了二戰中日本零式戰鬥機的例子,當時零式戰鬥機的使用震撼了同盟國的空軍,讓日本獲得制空權將近一年。

二戰中日本零式戰鬥機。(資料圖片)

報告說,中國可以利用2010年從美國人事管理局(OPM)盜走的人員資料,祭出「殺手鐧」,對美軍發動威懾性網路襲擊。在襲擊台灣前,利用丟失銀行賬戶、虛假謠言、偽造錄像等手段擾亂軍方戰鬥人員的注意力。

在太空領域,報告猜想中國黑客利用釣魚式攻擊或在維護軌道站的說明書中安置虛假軟體等手段侵入美軍的衛星基地。在衝突爆發時,啟動虛假軟體,造成衛星背離軌道,最終消失,而美軍不得不啟動線下措施確保安全。報告還提到「珍珠港事件」的再現,潛在對手利用集裝箱貨船上的人工智慧無人機群襲擊在夏威夷、沖繩和關島的美軍基地,美軍的航空母艦和指揮中心遭到襲擊,最終癱瘓。報告在這裡沒有提到中國,但是據報道描述,中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的中心。

專家:智庫發報告只為博眼球

會傷害自身聲譽

為什麼會談論「突發事件」?報告說,美國在享受了大約20年到30年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後,中國和俄羅斯作為戰略競爭大國出現,他們可以在所有戰爭領域挑戰美國,特別是他們所處的近海區域。第二,大國之間多年的和平令人產生持久安全的錯覺。第三,科技的發展會改變戰爭的形式。報告說,因為這三大因素的存在,美軍目前處境堪憂。

報告還指出,美軍的另外一個弱點是驕傲自滿。過去幾十年,美軍一直擁有優勢軍力,並且在針對區域敵手的戰爭中輕鬆獲勝,這讓美軍認為自己的軍隊「不但是最好的,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驕傲可能讓美軍輕敵,導致最後的失敗。

「美國國內的政策團體中普遍存在著焦慮情緒。」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李海東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上台後,他的很多作為在美國政治精英中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美國政治精英普遍認為特朗普導致美國跟盟國之間的分歧加深,跟大國關係不穩定、美國國際形象遭到損害。所以,他們特別擔心美國的領導地位在內外交困中受損,這一點就反映在了報告中。

聽上去像小說一樣的臆想,為什麼還以學術報告的形式公開?

李海東教授認為,這是該智庫想彰顯自身在美國政策團體中的存在,目的就是為了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說得越離譜,越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媒體和公眾對其的關注就會越來越多,其影響力也就越大。但是,這份報告中許多臆想出來的「突發事件」過於離譜,以至於很多人意識到該報告跟現實差距太大,缺乏說服力。另外,該報告是在美國國內對華政策強硬,並沿著「擠撞」方向發展的大背景下出爐的,它的出爐想達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試圖呼應美國國家安全報告中對華強硬的定調,但呼應得不著邊際。「就好像溜須拍馬拍過了頭,卻拍到了馬蹄子上。該智庫會因為這份報告而聲譽受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 的精彩文章:

狗年第一波狗血!安妮斯頓離婚!要和前夫皮特複合?
「頭腦王者」小程序被暫停服務:題目審查不夠嚴謹

TAG: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