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閩北風俗 嶸衢坊的團拜

閩北風俗 嶸衢坊的團拜

閩北有一個地方,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它因地形獨特,因山勢崢嶸。

它就是邵武市桂林鄉橫坑村。

有意思的是它原來叫嶸衢坊,後改稱邵武四十一都,民國時期改名橫坑。

邵武市桂林鄉橫坑村

這個地方至今還較完整保留明、清時期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60多座,均為青磚碧瓦,純一色明清建築,大門和大廳門均以石條為框,門框三圍浮雕松鶴、祥雲。廳內百年壁畫色彩依舊鮮艷,每扇門、窗上雕刻的圖案各不相同,都非常的精巧。2016年11月,橫坑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談及歷史,都會覺得這是一個生態優美、人文積澱深厚的文明古鄉。而在這裡也有日漸式微的風俗,等待我們的認識。

GIF

今天小編帶來一篇閩北風俗

嶸衢坊的團拜

每年正月初六,是過去村坊上人團拜的日子,團拜的地點就在村坊的祠堂。

故鄉人的團拜,是既神聖又隆重的。參加的對象,是全村坊的男丁及未婚女子。團拜活動的內容很豐富,包括祭祀祖先、獎勵功名、尊賞壽星、添丁上譜、村人聚餐和唱大戲等

過去祠堂設有醮產,就是祠堂建立時,有錢人家捐贈和大家募集購置的山林和田產,作為村人共享的公共資源。每年團拜活動所需的物資和操辦,都由村坊的鄉紳議定出一個基本的方案,然後以祠堂醮產當年的發租、收租權為標的,按祖先繁衍下來的房份支系,輪流去選人承辦。祠堂還設有「故祚」一職,就是對村坊上有特殊貢獻的人,包括對祠堂醮產捐贈較多的人,其後裔被稱為祠堂「故祚」,他們有權對團拜活動的操辦進行監督。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正月初五的時候,承辦人就要召集人手,借盤借碗,壘灶搭鍋,殺畜宰禽,準備好團拜活動的一切所需。全村婦女也集中在祠堂做糍丸,以備次日所有團拜對象中午聚餐之用。

初六日卯時,村坊族長鳴雙眼土銃為號,一響大家準備,二響全員到位,三響列隊進人祠堂大廳。團拜的第一個程序是祭祖。全族有功名的人員按等級排列,鄉紳、族長、房長按字輩列隊,在領祭人的帶領下,各就各位。

祭祀大典由村坊資格最老的秀才主持,族長為主祭人。祭台上擺著豬頭、全雞、墨魚謂之「三牲」,桂圓、榛子、糖姜、粉豆、甘蔗謂之「五果」,還有年糕、甜點及香燭紙帛等物。那時候,村坊人崇尚讀書,凡取得高小畢業以上文憑的,就視為取得功名,列入鄉紳行列。祭祖開始,司儀引領鄉紳按照供奉在祠堂的祖先牌位,按輩分大小依次秉燭、上香、獻酒,行三跪九叩大禮並宣讀祭文,既祈先祖蔭佑後裔功名更進,也禱新年村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祭祖儀式之後,便由族長代表封賞取得功名之人和當年的壽星。古時,「人生七十古來稀」,很難得有能上八十的人,只要當年上整六十、七十歲的人,就在被尊賞壽星之列。封賞之物只有豬肉,一般最高學位為三斤六兩,選魁、貢元、庠生以及故祚等,依次為三斤、二斤六兩、二斤和一斤六兩。壽星也按年歲大小分別給賞。

這些程序完成之後,老秀才就在祠堂擺開族譜,為上一年村中新添人口取名登譜。村人族譜的最後幾頁是空白的,叫餘慶譜,也叫草譜,專用於每年登記新增人口,以備下次重修族譜時載入正譜。過去族譜登錄是很嚴謹的,一般乳名、小名不讓入譜,以防久後亂了長幼次序不好尋根。所以在這一天,凡有添丁的人家,都興高采烈,抱著孩子、帶著果點來到秀才的桌子邊,一邊遞上紅包,一邊等著秀才給孩子按字輩排行取名。

中午,整個祠堂熱熱鬧鬧,人聲鼎沸,所有參加團拜的人員都集中在一起就餐。午餐是非常豐盛的,按村坊人擺喜宴那樣講究十盆八碗。主食就是頭天婦女們做的糍丸。那是一種用米漿加草木灰浸濾出的植物鹼製作的米粿,香噴噴,圓溜溜,意寓全村坊人新的一年,日子香甜,圓圓滿滿。

圖片均來自網路

在飯桌上,菜,是一道道地上;酒,是一輪輪地斟。村坊上有幾把能一次性加熱二三十斤米酒的大錫壺,把用糯米釀製的美酒煨得滾燙。每張飯桌都各配一把小錫壺,由一位晚輩把持為桌上的人斟酒。每隔十幾分鐘,大錫壺就由兩人抬著,一桌一桌去給小錫壺續酒。大家尊老愛幼,觥籌交錯,笑語歡聲,好不熱鬧!

下午起,祠堂開始唱大戲,連唱三天。早期,戲班有村坊自己組建的,也有從外地請來的,聽說後來就以請外地戲班子為主。白天,能有空看戲的人不多,主要是鄉紳、長老和小孩,只點唱折子戲,晚上男女老少都有空了,就唱大戲本。內容以祝壽和迎新祈福為主,嘀嘀噠噠,鑼鼓喧騰,管弦和鳴,直唱得全村坊人其樂融融,連四村八舍的外鄉人,也趁著給親戚拜年趕來觀看。

時至今日

嶸衢坊的團拜已成過去

回顧起來

那良風優俗依舊如一縷馨香,從臉上拂過

來源:閩北日報(喬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閩北日報 的精彩文章:

南平又發現一座夫婦合葬古墓!這座墓年代更久遠……
過急噎著別害怕,這幾道良方快收好

TAG:閩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