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代中國最頂尖的作家們,都是怎麼讀書的?

當代中國最頂尖的作家們,都是怎麼讀書的?

王小波最喜歡的作家卡爾維諾,曾經寫了一本書《為什麼讀經典》。當然,這個書名也意味著讀經典作品的人是少數派。經典作品好,但讀起來費勁,不過我們認為,只要有著適當的引導,找到合適的領路人,閱讀的過程也將會是一個愉悅的過程。

作家就是那個領路人

但凡是作家,無不鍾情於閱讀,他們是人群中最出色的讀者。他們眼中的作品,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細節;他們對文學結構的洞察,就像最好的偵察兵一樣。

越是好的作家,他眼中作品的細節也就越多;越是優秀的寫作者,越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作品中令人拍案驚奇之處。

現在,我們邀請了麥家、阿來、蘇童、馬家輝做那個領路人,你願意跟著他們走一遭嗎?

如果你對當代中國文壇的了解,不局限於一個「莫言」的話,那他們的名字一定聽說過。就算沒看過他們的作品,也一定看過他們的作品改編的電視劇、電影:《塵埃落定》、《大紅燈籠高高掛》、《風聲》、《暗算》……

這四位作家中,有三位拿到過中國文學最高獎茅盾文學獎,沒有拿過茅盾文學獎的馬家輝,是因為他在很多年裡不寫小說,但去年一出手寫小說,就拿到了台北書展大獎等12個文學獎,杜琪峰導演已經預訂了這部小說的續篇版權。

總之,他們的經典課,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大師講授大師,天才解讀天才。聽這些真正的作家對作品的分析,是會有收穫的。

在我們有收穫前,不妨看看這四位作家對閱讀的態度,以及他們閱讀經典的收穫。

麥家:讀書就是回家

麥家說一個人一輩子精讀50本書就夠了,但是為了精讀這50本,是從廣泛的500本5000本中淘出來的,而這50本就是你一生的情人了。曾經有一年,麥家只讀了一本書,那本書就是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說集《沙之書》

在杭州,麥家開了一家純粹的書店——理想谷。店裡的書全部是麥家親自挑選的,這些書大都是海內外、歷史上的經典書籍。與其說它是一家書店,不如說它更像一家圖書館,吸引了很多人到這裡閱讀、寫作。來到這裡,就像回到了家。

麥家曾給在外讀書的兒子寫信說:讀書就是回家,書這一張紙比鈔票更值錢。

阿來:作家的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

阿來認為讀書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你得會讀」。

他認為讀書要從興趣出發,丟棄那種功利性地閱讀,並且他以自己舉例,「我能夠今天有一些成就,全是因為按照自己的興趣在讀。」

GIF

阿來出生於一個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的藏族小山村,放過羊,做過水電站工人,當過拖拉機手,也做過鄉村教師,因為愛好讀書寫作,被調到了雜誌社做編輯,慢慢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阿來的《塵埃落定》完稿後,找了不下20家出版社,遍投無門,四年後才得以出版。後來他說,「社會上那些亂七八糟的閱讀,首先不是讀者造成的,是出版界那些庸俗的人造成的。」

讀書需要交流,但阿來不想與批評家交談,他們讀書很少,見識可憐。他常跟一些作家談讀書感受,他認為作家的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

蘇童:讀書是我最大的積累

是什麼造就了作家蘇童,蘇童很可能會認為是閱讀,因為他曾經說,「讀書是我最大的積累,沒有第二種選擇。」

他喜歡讀海明威、博爾赫斯和塞林格。他說他對塞林格的喜歡,「是天性里的喜歡」。他曾經回憶閱讀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的體驗:它直接滲入我的心靈和精神,而不是被經典所熏陶。

同時,他覺得讀書可以處理孤單。在書中能夠與很多人相處,與很多新的世界相依,會有更多的發現。

現在很多人批判碎片化閱讀,但對於作家蘇童來說,他更看好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其實很適合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微信公眾號文章等題材和內容。」

馬家輝人生最滿意的事情,就是生了一個懂得寫作的女兒。懂得寫作,自然喜歡閱讀。他把閱讀和寫作看得是如此之重要。

他有個妙論,就是把讀書跟性、運動和賭博並列,認為這是世間最快樂的四種娛樂——性,打破了身體跟身體的邊界;運動,挑戰了自我內在的邊界;賭博,直接跟命運面對面;讀書,則是打破了世間和空間的限制。

他說,選擇讀書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帶來一種無法取代的快樂。地球上太多好玩的事情,看電視、看電影、唱卡拉OK等,可還是會覺得孤單。不過,孤獨的時候,可以選擇讀書,書裡面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可以交到想交的朋友。

一堂真正的經典導讀課

在錄製過程中,麥家老師為了錄好一本書,曾待在錄音室十多個小時;而蘇童老師則認為自己得了說話密集恐懼症,一輩子的話都在這個節目中說光了;阿來老師親自背了三十多本書,並從中精挑細選了五本來解讀,然後又像農民工一樣把剩下的書背走……

麥家像一個造密者,用聲音將你吸引,用故事讓你難以逃離。《朗讀者》中感動億萬人的《致信兒子》彌補了青春期家庭的裂縫、《風聲》《暗算》超高的票房口碑開啟了中國商業影視新紀元。這一次,他又為聽眾構建了一個精美的迷宮,嚴謹機密,迂迴而又有力。

蘇童的推薦彷彿他的小說《妻妾成群》般流暢,一氣呵成,感情細膩,用舒緩的語句娓娓道來。書中的情感、作者的敏銳都通過他獨特的磁性嗓音,彷彿穿上了量體裁衣的旗袍、戴上了匠心獨具的首飾而閃光發亮。

他慎重神聖的把人生最重要的書都背來了,一本本挑,一本本篩,哪一本都捨不得放下。創造《科幻世界》銷量奇蹟的他,創作《塵埃落定》文學成就的他,懷著神聖的敬意,再述有分量的人生經典。

他是香港文壇的馬爺、《明報》副總編"賤嘴馬"、不油膩的文壇梁朝偉。他是香港午夜電波里的馬家輝,半輩子與文字和話筒打交道。馬家輝的死忠粉絲里,有一位是女神林青霞。她創作《窗里窗外》就是源自他的他的鼓勵。她說,香港因為有了馬家輝而華麗又溫暖。

每月1份主題書單,「必讀」不是目的,「要讀就讀最好的」才是追求;每周1本經典好書,重要的不是把書讀厚,而是把書讀透;長達140天的陪伴,除了工作和睡覺,人生還需要好書和思考。

相信他們字斟句酌的導讀,絕對不同於我們中小學所聽過的語文課,而是一堂真真正正的經典文學課。

你有多久沒讀過一本書?

你有多久沒讀過一本好書

我們該讀什麼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文章來源:一時一課

編輯:思易安

溫馨提示:推廣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墨香學術 微信:moxiangxueshu)

轉載僅供思考 不代表【墨香學術】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香學術 的精彩文章:

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腳踏兩隻船」不符我風格

TAG:墨香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