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滇西大山深處一座曾被稱為「小上海」的古鎮

滇西大山深處一座曾被稱為「小上海」的古鎮

《雲南小村子》主編:大狗熊

出品:雲南畫報社新媒體中心

鳳慶?魯史

文圖/張有林 許黎歐 大狗熊

公元1639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一個陰雲密布的中秋夜,雲南瀾滄江附近的一個小鎮子,風塵僕僕走來一個曬得黝黑的書生。他登上長長的樓梯街,徘徊良久,大概是漆黑的夜空讓他鬱悶,書生一聲嘆息,尋燈光進客棧,日記未記便早早睡下。第二天,這個書生在日記里補記到:「「躡崗頭,有百家倚崗而居,是為阿祿司……是夜為中秋,余先在順寧買胡餅一圓,懷之為看月具,而月為雲掩,竟卧。」這位名叫徐霞客的書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阿祿司這個山間小鎮的人們也不會想到這個操著江浙口音的人會為他們在歷史上記下一筆。許多年以後,阿祿司名字演變為魯史。

史古鎮距臨滄市鳳慶縣城80公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魯史古鎮是雲南西部茶馬古道第一鎮,是中國最神秘的三大古鎮之一,2002年魯史古鎮被評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2006年,魯史古鎮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12年被列為全國210個特色小鎮之一;2013年,茶馬古道魯史段成為國家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GIF

鳳慶

魯史

魯史丨茶馬古道上的重鎮

瀾滄江青龍橋建於1761年,橋全長93.52米,寬3米,橋身距江面高15.64米,橋體由16根鐵索構成,每根鐵索長120米,上鋪木板,兩端各有橋亭5間。2004年,隨著小灣電站建設,橋被整體拆除,包括橋頭的石刻、建築都完好地運往鳳慶縣城。

隨著瀾滄江青龍橋的建成,交通條件改善,商旅與日俱增,魯史也隨之成為順寧、雲州(雲縣)、緬寧(臨滄)、耿馬、鎮康乃至緬甸,通往蒙化(巍山)、下關、省城昆明以及中原地區的重要住宿驛站。上世紀三十年代期間,魯史已成為順寧、昌寧、永平、蒙化四縣的商品交易中心。

魯史鎮有三街七巷一廣場,三街指的是上平街、下平街和樓梯街,七巷是曾家巷、黃家巷、十字巷、駱家巷、魁閣巷、董家巷和楊家巷,一廣場就是四方街。全鎮以四方街為集鎮經緯線的中心點,呈圓狀分布。民居多樣,有大理的白族民居「三房一照壁」風格,也有北方四合院和江浙民居貓弓式防火牆設計,融合了各地的特點,是滇西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群。歷史上這裡鋪面鱗次節比,開馬店、賣馬料的人家很多,還有打鐵的、釀酒的、染布的、裁縫的、照相的、壓面的、熬醬油的,酒館、茶樓、旅店、戲樓、賭場應有盡有,還有本地和外地客商開的大商號,基本上是一個以商業、服務業和手工業為主的小城鎮。平時街上有20%的人是大理、四川等外地人,來往客商很多,成立了西蜀會館、川黔會館、大理會館,故被稱為「小上海」。

雖然在數十年前,魯史就隱沒於大山的深處,再不是那個八方輻輳的「小上海」,但既然曾經做過「上海」,那種曾經闊過的氣韻卻在鄉民的骨子裡若隱若現。不僅僅是飲食,在老街上,在那些高門大宅的某個角落,在青石板路上的馬蹄窩裡,甚至在人們的眼神中,總讓我們感到這裡的與眾不同。三米多寬的青石板路,由南向北把古鎮一分為二,道路兩旁,一座座土木院落雜沓交織,相銜相擁自成一格,濃厚的舊時光的氣息和濃厚的人間煙火味瀰漫在古鎮的每一個角落,隨時都能讓人感觸到古鎮所歷經的那種滄桑和久遠。推開一戶人家的大門,院里整整潔潔,種滿花草,兩個老人坐在檐下做麻花,這麻花不是大麻花,而是小的,做了許多,顯然是要賣的。驀然抬頭,正房中懸掛著「進士」的牌匾。土坯牆的夾縫中,能看到精美的龍頭木雕;雕花大門的旁邊,卻寫著「聽毛主席的話」。大水井旁早已人煙冷落,石獅子用冷漠的目光看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而大青樹下的大馬店無影無蹤,變成了一幢嶄新的教學樓,旁邊只有一群孩子在捂著耳朵等待爆米花的聲響。滄海桑田,歲月總讓人感到許多的無奈,魯史在歲月中流逝。古鎮剎時在我們的眼裡充滿了生命的光芒,即使它已經衰老,仍像河流一般永不停息。

關注云南小村子

看神秘古老村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小村子 的精彩文章:

5億3千萬年地球上的動物是什麼樣的?這處世界自然遺產告訴你

TAG:雲南小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