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銀行首任總行長竟然是壽縣人!曾稱霸整個上海灘!

中國銀行首任總行長竟然是壽縣人!曾稱霸整個上海灘!

原標題:中國銀行首任總行長竟然是壽縣人!曾稱霸整個上海灘!


晚清政府的高官中,其子弟能夠在實業界有所作為的,實屬不多。


其中比較著名的,首推李鴻章的終身幕僚、兩江總督周馥的子孫——周學熙、周學輝、周叔、周志俊、周今覺等等。


他們三代人前仆後繼,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實業集團,在北洋時期頗能呼風喚雨;


其次大概要數壽州孫氏家族了,出了孫傳樾、孫多鑫、孫多森、孫多鈺、孫多炎、孫元方、孫豫方、孫煜方、孫晉方等企業家,亦形成了有實力的家族集團。

周家的實業領袖是周學熙,孫家的首領則是孫多森。


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政治背景,原本是吃穿不愁的公子哥兒,但他們沒有學晚清」八旗子弟」的樣子,而是選擇了一條艱苦的實業之路。



孫多森,安徽壽州人,李鴻章哥哥李翰章的外孫,孫家鼐哥哥的孫子。


也就是說,孫家鼐的哥哥與李鴻章的哥哥是親家。


孫家鼐,是清朝咸豐九年的狀元、光緒帝的老師,也是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的創辦人。


他這一輩人中兄弟五個,都是讀書人,出了一個狀元、三個進士、一個舉人。


所以安徽壽州有副對聯講孫家:」一門三進士,五子四登科」。


按說這樣一個書香門弟,後代中應出大學問家才是,然而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使孫家子弟大都走向了實業。


這其中與孫多森的母親李太夫人大有關係。所謂李太夫人,是李鴻章的侄女(即李鴻章的大哥李瀚章的二小姐)。

受李鴻章辦洋務的影響,思想頗為開放,她不主張子孫後代走科舉的老路,而要他們學洋文,辦洋務。


她曾教育孫多鑫、孫多森兄弟:「當今歐風東漸,欲求子弟不墜家聲、重振家業,必須攻習洋文,以求洞曉世界大勢,否則斷難與人爭名於朝,爭利於市……」


孫多森及其兄孫多鑫,按照其母的指引,在其父孫傳樾去世之後,發奮創業,先去揚州,向姑夫何維鍵(著名鹽商、揚州何園的主人)借了鹽票辦鹽;


賺得了第一桶金後,1900年,孫多森、孫多鑫兄弟集資20萬兩銀子,選擇蘇州河西段叉袋角河邊,購地80畝,興建了當時全國第一家民族資本機器麵粉廠——阜豐麵粉廠,日產麵粉2500包。



當時孫多森一眼就看準了機制麵粉市場的利潤空間和廣闊前景。


他首先調查了當時海關進出口貨物的情況,發現外國機制麵粉的進口數量日見增多,每年要賺去國人 70 到 150 萬兩的關銀。


雖然洋麵粉的售價是土麵粉的 4 倍,但因其色澤潔白、粉質細膩,仍然很受國人的歡迎。而當時,國家為了鼓勵工商,還對麵粉業給予免稅的優惠。


雖然人生地不熟,但兩兄弟還是毅然決定揮師東進、搶灘上海。


他們把廠址定在蘇州河邊,這裡水陸交通便利,且地價便宜。同時,他還考察了英國人的增裕麵粉廠。

這家外資廠光緒二十三年(1897)剛剛落成,正在試機出粉。孫家竟然有本事說動英國人,答應他們拿 300 擔國產小麥試驗。


孫多森派人在該廠呆了兩天一夜,詳細掌握了制粉的全過程,計算了成本和贏利,為孫家麵粉廠刺探了軍情。


光緒二十六年(1900),經過了兩年的籌辦,阜豐麵粉廠正式開張了。


孫多鑫花 5 萬兩銀子從美國買回機器,有鋼磨16部,每天可出粉2500包,是英商增裕麵粉廠的3倍。


除了外國設備和技術,精明的孫氏兄弟還敢於大膽吸納國外人才參與管理,使阜豐廠的管理水平迅速提升。


麵粉上市需要一個商標,孫氏兄弟想來想去,竟然叫作「自行車牌」,因為在當時的上海,自行車是個時髦的玩意,代表著速度,把自己的麵粉事業比作自行車是個蓬勃向上的好兆頭。


為了讓自己的麵粉迅速佔領市場,孫家兄弟一上來就打了個價格戰。


當時外國人的麵粉廠用的全是進口的洋麥,阜豐廠則用洋麥和國麥混合,更適合中國人的口味,而且價格便宜很多。


他們把麵粉拆成幾斤裝的小包,一家家飲食店、點心店去推銷,很快就成功地打開了局面。


至抗戰爆發前,日產能力已經上升至26000包,約佔當時整個上海日產麵粉產量的20%左右,是全國最大的麵粉廠。

之後,孫氏兄弟又在黑龍江、河南、山東、江蘇等地創辦分廠,孫氏兄弟也成了國內名副其實的「麵粉大王」。



之後他又辦起了銀行,一是參與創辦了中國銀行;二是創辦了孫氏家族的中孚銀行。


亂世中出任中行第一任總裁


中國銀行總行1912年8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孫多森於當年12月至1913年6月,出任第一任總裁。


他在位雖然只有短短半年時間,但那是個民國初建,南北對峙、政治形勢非常緊張,財政上捉襟見肘,各種矛盾錯綜複雜, 萬事開頭難的時期。


孫多森憑自己的膽識和智慧,辦了幾件有深遠意義的事情。


其實在就任總裁之前,孫多森就做了一些實事。


中國銀行的前身是晚清政府的大清銀行。然而大清銀行並不是完全的國家資本,而是有一半的民間資本(即商股)。


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王朝,大清銀行自然隨之垮台。作為其中的 官股部分由 民國政府接收沒有問題,而其中的商股怎麼辦?

新生的民國政權起初並不知道還有500萬商股問題,於是引起大清銀行股東們的巨大恐慌。


那時孫氏家族的親戚中,有許多人是大清銀行的股東,大家手裡捏著大把的股票,心裡非常著急,眼看有一夜間變成廢紙的危險。


這時候股東們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向孫中山先生呈文,要求新生的民國政府體恤民情,不要將大清銀行沒收,而建議改組為中國銀行,只將原有的官股改收,保留商股,使當年的股東繼為民國時期的股東,於國於民都有利。


但是新上任的財政總長 熊希齡不買「商股」們的賬,他要把商股的股本,全部轉換成存款存入中行,使中行變成全官股的國家銀行。


這樣一來,不僅商股股東們一下子都變成了存戶,而且中國銀行幾乎變成了一個無股本的銀行,因為原先的500萬元官股已經耗盡,全靠500萬元商股支撐。


如今商股變成了存款,那中國銀行豈不成了無資本之銀行?一個無本銀行還會有什麼社會信譽?


這不僅不會成為國家銀行,而且其生存都會成為問題。熊希齡的決定頓時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當時孫多森正在北京,他堅決支持了商股們的立場,多次為商股代表何世模出謀劃策,並向北京的實權人物傳遞信息,施加影響。


在參議院會上內定將由周學熙繼熊希齡之後任新財長時,他又抓住時機,積極向周學熙申明利害,促其拋棄熊財長的決定,而回到原先孫中山先生的決定上來。


待周正式上任時,商股聯合會舊議重提,周學熙遂作出了「如有股東不願改換 存單,仍願改換中國銀行股票者,亦聽其便」的決定,終於使這一中行初建時的巨大矛盾得以理順。

1912年9月,財政總長周學熙於財政部內設立了國家銀行事務所,派 金邦平為總辦、任命孫多森為會辦。


周學熙於當年12月呈准袁世凱,將孫多森任命為中國銀行管理(四個月後按《 章程》改稱總裁)。



除舊布新,從制度上防止重大失誤


他辦銀行,一是參與創辦了中國銀行;二是創辦了孫氏家族的中孚銀行。


孫多森上任後,鑒於中國銀行不僅在用人上大多沿用大清銀行的舊人,制度上也大多沿用舊式的 管理方法,遂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為銀行的長遠發展培養了許多新式人才……


關於總行內部機構的設置,中國銀行開始時只有營業、文書、發行三局,另設秘書2人。孫多森上任後參照 日本銀行的制度,將三局擴大為八個局。


為了防止工作人員 營私舞弊和工作差錯,他特聘請了兩位外國人擔任 稽核員和司賬員,直接向他本人負責。


這個稽核員的職位就是後來的總稽核的雛形。對於稽核工作的高度重視,後來形成了中國銀行內部機構設置上的一大特點。


孫多森還主持修訂了《中國銀行條例》30條,是由民國財政部公布的第一個中國銀行條例。

這些措施條例,無疑都從法律上很好的維護了銀行的健康發展。



做官險些送命,從此棄官從商


可是袁世凱當政的北洋初期,實在是個天下大亂的年頭,財政的極度睏乏仍是當國的第一頭痛大事, 財政部長換了一任又一任,公債發行了一批又一批,外債也一借再借,民心已喪盡。


作為國家銀行的中國銀行,日子自然也難過極了。況且袁世凱為了對付南方的革命勢力,大搞軍備,一再令孫多森為之籌辦軍餉,還拋出「 善後大借款」,又派出刺客謀殺了革命黨人 宋教仁,致使國內形勢更加動蕩。


孫多森自知這個「金融盤子」危機四伏,無心久留,在1913年5月周學熙辭去財政總長職務後,也於6月份辭去了中國銀行總裁職務。


可是「 樹欲靜而風不止」,袁世凱與南方國民黨人的矛盾終於激化,竟一下子下令罷免了國民黨籍的三個都督(廣東 胡漢民、江西 李烈鈞、安徽 柏文蔚)。


又以「皖人治皖」的名義,叫孫多森去填安徽都督的「空」,併兼民政長,又授予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及文憲章,以示寵絡。


孫多森久在北方,對南方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勢並未深入了解,於政壇事務遠不及辦實業來得得心應手,於是糊裡糊塗上了老袁的賊船,還差點兒送了命。


他受任後只帶了三位秘書(機要秘書方煥經、文秘 顧震福、庶務於從龍)和四個隨從,共8個人輕裝赴 安慶就任。

巧的是原先的安徽都督柏文蔚也是安徽壽縣人,並且在孫家還擔任過西席(孫家孫多枚的家塾老師),柏文蔚礙於情面,與之和為貴,交待了職守。


但是其他國民黨人大為不服,在孫多森上任後的第七天,就爆發了兵變。


12月14日,國民黨人李烈鈞、黃興、 陳其美等分別在江西、南京、上海發動反袁鬥爭。


15日,安徽駐軍胡萬泰( 旅長)在安慶發兵響應,鼓動安徽公民會及省議會要求孫多森辭都督職(仍保留民政長),擁柏文蔚復任都督兼臨淮關總司令。


16日, 都督府被圍,孫多森急電袁世凱及陸軍部,請求調派第八師即日 拔營前來救援,並電請安徽軍閥倪嗣衝出任 皖北司令。


然而,遠水救不了近火,安徽已是國民黨人的天下,胡萬泰還是率兵打入了都督府,囚禁了孫多森及其隨從,並揚言要把他們處死,以向袁世凱示威。


後來由柏文蔚出面調解,以孫之來皖「上命差遣,概不由己」,說「孫多森並無實力,殺之無足輕重,如果放了他,還能取信於天下」等等,終於倖免遇難。


最後由柏文蔚派出楚豫號炮艇,送他們到南京。而安徽方面另由國民黨人孫孟戟接任都督。孫孟戟亦是孫氏家族的人,是孫多森的族弟。


袁世凱 鞭長莫及,未表同意,亦未公開反對,反正孫多森決不能再幹了,也就算承認了 既成事實。


孫多森回到北京後再也不願過問政事,不久即赴日本考察實業,數月才歸,此後就一心一意地辦實業,通惠實業公司、中國實業公司等均是在這一時期創辦的。

為了使這些公司在資金上得到保障,1916年他又創辦了中孚銀行。



創辦孫氏家族的中孚銀行


孫多森從1896年籌辦阜豐麵粉廠到1916年,創辦了許多企業,但幾乎每個企業都遇到了資金短缺的困擾,因當時的銀行業遠遠不能適應 民族工業發展的需要,放款的數額少而且範圍狹窄,利息又非常高。


孫多森意識到銀行的至關重要,為使自己的企業能「活絡」起來,在周學熙的支持下,於1916年11月創辦了中孚銀行。


他自任總經理,他在中國銀行時的老搭檔聶其煒(上海道聶緝的兒子、 曾國藩的外孫)任協理,卞白眉任總稽核。


總管理處初設在北京,總行設在上海,另在天津等處開設分行。


後來發現總行和總管理處分在二處極不方便,於是把兩者歸到天津北馬路(即解放後天津中國銀行的行址),後來又遷到萬商雲集的上海。


中孚銀行為股份制的商業銀行,初定資本100萬元,後來增至200萬元。


最初的60萬官股是從通惠公司撥來的,其餘商股都由孫多森憑他在實業界的影響,陸續招來,其中大多數是孫家和周家的親戚,以及北洋官僚的親戚朋友。


後來隨著情況的發展,中孚銀行的股權幾乎全被孫家人買去了。


聶其煒與孫多森一度合作不愉快,一氣之下一走了之,致使銀行實權全被孫家人掌握,所以中孚銀行初為官商合辦的商業銀行,後來實際上成了孫氏家族的家族銀行,為上海阜豐麵粉廠、 新鄉通豐麵粉廠、山東濟豐麵粉廠、哈爾濱濱豐麵粉廠調度資金。


尤其是在上海和武漢各以60萬元建立的中孚大廈,轟動一時,在金融界聲譽頗隆。


這一方面反映了孫多森強烈的家族利益觀念,同時也反映了他對官場的厭倦和失望。



中孚銀行雖為商業銀行,但經營的業務非常寬,有國內匯兌及 押匯、國外匯兌及押匯、 抵押放款、存款、私人保險箱、 貼現、代募各種債券、貨幣交換、買賣生金銀。


其中代辦國外匯兌業務(通過美國 花旗銀行、運通銀行和日本帝國銀行代辦),在國內屬首創,是第一家特許經營外匯的商業銀行,足可知中孚的實力。


由於中孚銀行的創立,孫氏家族中出現了一批銀行業人員,如孫元方、孫仲立、孫錫三、孫藹仁、孫觀方等。


中孚銀行雖然後來遇到過幾次大的危機,由於有阜豐麵粉廠等經濟實體作後盾,又有孫氏家族內部的合力,一直維持到全國解放, 公私合營後逐步歸入國家工商銀行。


孫多森1917年6月再次被北洋政府任命為中國銀行總裁,但因 張勳復辟,動局動蕩,未去就職,後來即被免去,兩年後病逝於天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臉 的精彩文章:

安徽特產丨桐城小花不是花,中共一大竟然有它參加

TAG:徽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