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句句皆智慧,值得收藏!

《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句句皆智慧,值得收藏!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 史書的總稱,由於《 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 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 正史」。


一、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這是周告誡皇帝的話。他認為「夫太剛則折,至察無徒」,用它來治理國家,會給國家帶來禍患,用它來行事,就會傷害自己的家人。政治太苛刻就會使統治者與百姓之間不和睦,百姓則會怨聲載道,政府就會失去百姓的擁戴。這應該成為後人治世的一個法則。

二、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選自《後漢書·楊震傳》。可以譯作: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不知道呢?從古至今,很多志士仁人對自己的聲譽都是倍加珍惜的,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東漢時的昌邑縣令夜間懷巨金賄賂楊震時說:「幕夜無知者。」楊震回答說:「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結果楊震斷然拒絕賄金,維護了自己的清白人格,因此才有「震威四知」一語出現。


三、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選自《史記·滑稽列傳》。譯作: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時,他的話也是善良的。這句話見解很精闢,它認為再惡的人到了臨死的時候也會說出善良的話, 恢複本來善良的面目。總願將自已內心最美好的東西奉獻出來,給後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四、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意思是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包含了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說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聰明;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聰明的時候。

五、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名利"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人們會說「名利害人」,是因為有人過度地追求名利。人活於世,追求名利是一種常態,一個人想要實現自身的價值,想要讓更多人了解、尊重,這樣的「名"是每個人需要得到的;一個人想要通過努力累積財富,改變自身的條件,個人的生活,這樣的「利」是毎個人必須追求的。


六、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慄栗,日慎一日。

選自《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如履薄冰的心情就是,是指一個人好像在冰上行走一樣,每一步都必須小心謹慎,精神高度集中,害怕一個放鬆就會摔倒。如臨深淵的生活,跟前句基本差不多的意思,指一個就好像站在深淵邊上一樣,隨時可能掉下去,隨時可能萬劫不復,也是一種恐懼不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花禪心佛語 的精彩文章:

「給」一種處世姿態,是人生最高境界!
水知道答案,柔的哲學,水的大智慧!

TAG:蓮花禪心佛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