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漸漸遠去,你拜年了嗎

春節漸漸遠去,你拜年了嗎

關於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代的「拜年」是指向年長的人拜賀新年,包括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等內容。

不同時代的拜年

宋代以前

親朋好友帶著禮品相互串門,晚輩給長輩叩頭,說幾句平安長壽迎新的話;長輩給晚輩拿點壓歲的錢或禮品等。

宋代

拜年一般不進門兒了,流行送「飛貼」,相當與現在的賀卡。朝廷里的士大夫有用飛貼互相拜年的習俗,當時士大夫交友很廣,如果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因為紙還不流行,就用竹木削成條,寫上賀詞,派僕人送去代為拜年。這種方式一般流行於官場和文人墨客間。

明、清時代

大多沿用賀卡的形式,也就是以「投謁」代替拜年。賀年卡的設計更加完美、精緻,卡片上不僅印有姓名、地址,還寫上了「新年快樂」,祝福語。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出現「團拜」的形式,有的是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朋友之間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

現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也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電話拜年、簡訊拜年、微信拜年等等。特別是現在生活中,親朋好友之間往往遠隔千山萬水,網路亦已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所以,更多的人運用電話、微信等網路形式進行拜年,甚至過節費、壓歲錢也通過網上轉帳的形式完成了。

年味哪裡去了

拜年的形式越來越多了,而且拜年來越便捷了,但是,我們許多人都發出這樣的感嘆——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年味哪裡去了?

其實,許多時候,新的東西無法代替美好的傳統,關於拜年便捷的方式很難表達原有的情感,更不能把原來的形式虛化。關於這一點,明代的書畫家文徵明早就發出了感嘆——

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前兩句寫出友人們前來拜年都不要求見面,只是希望通過拜貼(賀年卡)來問候的現象,結果是從早上到現在我的屋中已經堆滿了各種名貴的拜貼(賀年卡)。

後兩句中,「簡」是省掉、略去的意思;「虛」是不實在,虛套的意思。詩人發出無奈的感慨:我也跟隨著潮流學吧,向他人投送拜貼,人們只會嫌棄簡易,而不會認為這只是空虛的禮節。實際上是對這種虛無的拜年形式的否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養齋 的精彩文章:

處世良言——不責人小過
瑞雪過後,這麼美的水鄉校園你是否見過

TAG:三養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