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滑秀偉:清代輿圖中的南海諸島

滑秀偉:清代輿圖中的南海諸島

南海自古以來就是就是中國人民的活動區域。早在秦漢時期,中國人民就已經開始了在南海的航行活動,此後的歷朝歷代又留下了大量發現、命名、開發經營和行政管轄南海諸島的史料證據,中國人民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逐漸地加深了對南海諸島的認識和了解。

清前期南海諸島的史料有很多,這其中包括有關南海諸島的地圖,根據韓振華《我國南海諸島史料彙編》的統計,清前期有關南海諸島的地圖有二十五幅之多,本文擬就以這二十餘幅地圖為基礎,來一窺清前期對南海諸島的認識觀和主權觀。

一、清前期對南海諸島的認識觀

首先,是對南海諸島群島特徵逐漸清晰的認識。宋元時期,人們對南海諸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對南海諸島的描述上還不是很具體,如趙汝適《諸蕃志》中記載:「南對占城,西望真臘,東則千里長沙,萬里石塘」 ,這裡的「千里長沙」「萬里石塘」泛指南海諸島;蔡微《瓊海方輿志》記載:「外匝大海,接烏里蘇密吉浪之洲,南則占城,西則真臘、交趾,東則長沙、萬里石塘」 ,這裡的「長沙」「萬里石塘」也是指南海諸島。在清代前期的有關地圖中這種泛指的標繪依然存在,如:1709年(清康熙丙申)測繪《大清中外天下全圖》中,繪有「萬里長沙」和「萬里石塘」,這裡的「萬里長沙」和「萬里石塘」就是指南海諸島,1724年(清雍正2年)佚名制《清直省分圖》第1頁《天下總輿圖》中繪有「萬里長沙」和「萬里石塘」,這裡的萬里長沙和萬里石塘也是指整個南海諸島,類似的情況還有1755年以前《皇清各直省分圖》、1678年顧祖禹著《讀史方輿紀要》中之《輿圖要覽》。

雖然以上幾幅地圖中的萬里長沙」「萬里石塘」和「石塘」「長沙」已經涵蓋了整個南海諸島,但是在標繪上顯然還不是很清晰和準確,南海諸島的四個群島特徵還沒有明顯的體現出來,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於南海諸島認識的相對模糊和生疏。但是,這個問題在以後的幾幅有關地圖中得到了解決,例如: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中,繪有「南澳氣」、「萬里長沙」、「萬里石塘」和「(七州)洋」,這裡的「南澳氣」指東沙群島,「萬里長沙」指中沙群島,「萬里石塘」指南沙群島,「(七州)洋」指西沙群島及其附近一帶的海域;1810年佚名繪《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中,繪有「南澳氣」、「萬里長沙」、「萬里石塘」和「七洲洋」,分別指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該圖繪有「氣沙頭」、「長沙」、「石塘」和「七州洋」,分別指東沙群島及其南續沙垠、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及其附近一帶的海域;1798年《咸朝七省詳圖》卷首中之《環海全圖》,繪有「氣沙頭」、「長沙」、「石塘」和「七州洋」, 分別指東沙群島及其南續沙垠、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及其附近一帶的海域;類似的地圖還有1730年陳倫炯的《海國聞見錄》、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1817年陶晉《大清一統天下全圖》、1895年佚名作《古今地輿全圖》。從後來這些清楚地標出南海諸島四個群島的地圖中可以看出,此時的人們已經對南海諸島的地理特點和空間分布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其次,南海諸島各群島名稱相對固定和統一。宋代以後,南海諸島多用「千里長沙」「萬里石塘」來泛指,這其中還包括「萬里長沙」、「千里石塘」、「長沙」和「石塘」等名稱,相對於過去,名稱相對固定。到了清前期,由於南海諸島四群島特徵逐漸被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視,針對每個群島的名稱逐漸統一和固定,如東沙群島在1800年曉峰作《清繪府州縣廳總圖》、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767年以後朱錫齡作《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和1895年《古今地輿全圖》中被稱為「南澳氣」,在1730年陳倫炯《海國聞見錄》、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咸朝七省詳圖》、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和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中被稱為「氣」;中沙群島在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767年以後朱錫齡作《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中被稱為萬里長沙,在1730年陳倫炯《海國聞見錄》、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咸朝七省詳圖》、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和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中被稱為「長沙」;西沙群島在1800年曉峰作《清繪府州縣廳總圖》、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767年以後朱錫齡作《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1730年陳倫炯《海國聞見錄》、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咸朝七省詳圖》、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和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中被稱為「七州洋」;南沙群島在1800年曉峰作《清繪府州縣廳總圖》、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767年以後朱錫齡作《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和1895年《古今地輿全圖》中被稱為「萬里石塘」, 在1730年陳倫炯《海國聞見錄》、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咸朝七省詳圖》、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和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中被稱為「石塘」。

再次,地圖繪畫更加的形象、直觀。陳倫炯《海國聞見錄》一書中的《四海總圖》是清前期地圖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地圖,其特點之一就是明確繪出南海諸島的四個群島,而且以形象直觀的小點表示「礁」、「灘」和「沙洲」,以無數小方塊表示「島」和「嶼」。類似的地圖還有: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咸朝七省詳圖》卷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和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這些地圖的畫法從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於南海的島、礁、灘、暗沙和沙洲有了更加具體的認識和了解。

二、清前期對南海諸島的主權觀

眾所周知,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民的活動場所,中國對南海諸島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宋代趙汝適《諸蕃志》記載:「南對占城,西望真臘,東則千里長沙,萬里石塘······四郡凡十一縣,悉隸廣南西路」,這裡的「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塘」泛指南海諸島,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早在唐代南海諸島就已經列入了中國版圖。宋代曾公亮《武經總要》記載:「本朝平劉張鋹復建方鎮為······,從屯門山,用東風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洲,有三日至不勞山」 ,韓振華認為,在屯門山與占不勞山之間的九乳螺州,應即賈耽所說的介乎屯門山與占不勞山之間的九州石和象石,其地指今之七洲列島和西沙群島,由文章可知,宋代建立巡海水師,巡管南海海面,文中的九乳螺洲就是水師所到達的地點。需要指出的是《武經總要》是1043年宋仁宗敕命編撰的,是宋代記載軍事制度和國防大事的權威性很高的文獻。因此,從宋代的西沙群島巡防可知,中國顯然擁有這些島嶼的主權。

時至清前期,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意識進一步擴大、加強和具體。在清前期的有關南海諸島的地圖中,有很多把南海諸島明確列入清朝版圖的範圍內。比如:1800年曉峰作的《清繪府州縣廳總圖》,這裡曉峰氏明確地把「七州洋」劃為我國的一個府,圖上有作為「府」這行政一級的紅色長方形的圖例;1838年嚴如煜《海防輯要》,作者明確地把西沙群島的「象石」和「九乳螺洲」列入「廣東洋」版圖之內,即屬廣東省管轄。同時,還有一些地圖把南海諸島列入清版圖及其藩屬的範圍之內,這些地圖有:1709年(清康熙丙申)測繪《大清中外天下全圖》、1724年(清雍正2年)佚名制《清直省分圖》第1頁《天下總輿圖》、1755年以前《皇清各直省分圖》、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767年以後朱錫齡作《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和1895年《古今地輿全圖》;需要指出的是,這幾幅地圖都是清代官方所出版的,因此有很強的代表性和權威性。從這些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清政府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這種主權是對中國在南海諸島歷史主權的繼承和發展,並且已經具體到了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個群島。

三、結語

通過對清前期有關南海諸島地圖的考察,筆者認為,清前期的中國人民對於南海諸島的認識相對於前代得到了加強,並且更加具體。這其中包括:對南海諸島群島特徵逐漸清晰的認識,南海諸島各群島名稱相對固定和統一,通過地圖繪畫表現出的對南海島礁、灘沙更加形象和直觀的了解。同時,清前期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清政府對於南海諸島的主權已經明顯地體現在了清朝官方的地圖中,通過清前期的地圖,我們可以明白無誤的得出清政府對整個南海諸島(這其中包括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的結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狗年說狗:故宮國寶——艾啟蒙《十駿犬圖》
葛兆光:從圖像看傳統中國之「外」與「內」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