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代廣西有三大貿易市場,既不在南寧也不在柳州和桂林,在哪呢?

宋代廣西有三大貿易市場,既不在南寧也不在柳州和桂林,在哪呢?

今天,你要問廣西最大的貿易市場在哪裡?相信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南寧的步行街、青雲街,柳州的步行街,桂林的中山路。

但換到古代,那就難說了。

眾所周知,宋代市場經濟繁榮,這我們可以從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看出一二。據古籍記載,廣西宋代最著名的貿易市場有三家,令人意外的是,它們既不在南寧,也不在柳州和桂林。

第一家 欽州東驛博易場

欽州東驛博易場,是宋代同交趾(今越南)進行物資交流的重要場所,位於當時欽州城外江東驛。交趾沿海的居民常以魚、蚌之類的海產品到欽州博易場出售,購買中國的大米,布匹等物,來往不受限制。規定私商從永安州入境,並事先將文牒報到欽州官府,同意後才能入境。

第二家 邕州永平寨

位於今崇左市寧明縣境內,主要與交趾國(今越南)交易。當時來永平寨交易的人大多是交阯峒落人,他們帶來各種名香、犀角、象牙、金、銀、鹽、錢等物,與宋朝商人和市民交換綾、羅、錦、布之類。武緣縣〈今南寧市武鳴區)壯族生產的狹幅布,成為交易的主要貨品。交趾鹽多,交易狹幅布,一羅鹽可換布一匹。

第三家 邕州橫山寨

邕州橫山寨(今田東縣縣城平馬鎮),是宋朝與大理國、自杞、羅殿等進行交易的場所,主要以馬匹為主。也是雲南、貴州、廣西少數民族進行貿易的集鎮。比如,雲南商人在此販賣麝香、胡羊、長鳴雞、披氈、雲南刀等,廣西本地商人則在此販賣錦、繒、豹皮、廉州石康鹽等。

交易量最大的是當時馳騁沙場的戰馬(又稱「廣馬」)。 宋建炎末年(公元1130年),朝廷派人在此採購戰馬,年交易量約1500匹;到了宋紹興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購買數量增至3550匹。

邕州橫山寨地處滇黔孔道,地面平坦,又有水路交通,因此商賈雲至,百貨彙集,成為廣西古代最大的貿易市場。橫山寨的繁華最後毀滅於蒙古騎兵的鐵蹄之下。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宋朝的貿易市場叫博易場,它是宋朝在廣西地區設置的地區之間乃至國際之間較大規模的貿易場所。博易場的貿易除民間商人進行商品交易之外,官商亦參加貿易,而且控制和管理著市場。

宋代壯族地區之所以出現較大規模的博易場,是由於當時宋王朝同北方的遼、金、西夏之間不斷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社會混亂,生產受到破壞,交易也無法正常進行,所需要的重要物資如戰馬等來源斷絕,於是不得不開闢南方的貿易市場,與西南各民族進行交易。另外,博易場的出現,也與宋朝經濟重心南移,嶺南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少爺 的精彩文章:

70多年前,貫穿廣西崇左的這條公路,是鮮為人知的抗戰生命線
村莊前後有深谷,20戶人家不是守寡就是離婚,風水先生說是兇險地

TAG:六少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