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偏愛德國純電子

偏愛德國純電子

德國純電子音樂的發展與法國截然不同

1949年,Wener Meyer(沃那·梅耶爾)提出用電子信號來合成聲音,擺脫音樂對傳統樂器的依賴。

電子音樂的誕生與序列主義音樂、整體序列主義有一脈相承的關係,既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現代音樂思維創新的體現。

個人特別喜歡Karlheinz Stockhausen(卡爾海因茲·斯托克豪森),他的創作以序列音樂為基礎,不斷探索和試驗,開拓了音樂創作的新途徑,因而也成為當今世界音樂生活中具有很大影響的人物。Stockhausen認為:「在音樂領域內要打破界限,趨向一體化」,創作出一種「人為的新民間音樂」,其中把世界各種風格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世界文化共棲的形式」,即「世界音樂」。

Studie I (練習曲 I)、Studie II (練習曲II)是第一個將加法合成方法運用到作品中,聲音的頻率、時值、幅度、振幅等之間都存在著特殊數學關係。

Studie I 樂譜

《Song of the youths》

值得一體的是《Song of the youths》(青年之歌),這部作品成為電子音樂史上的分水嶺,預示著法國與德國兩個流派對立格局的改變。這部作品是為人聲與電子音響而作,其中運用了序列音樂的創作技法來組織電子音響。除此之外,還使用了人聲作為創作的素材,這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創作手法,實現了電子音響與人聲的混合,將具體音樂的創作與電子音樂創作做了大膽有益的成功嘗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usicSharing 的精彩文章:

TAG:MusicSh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