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享經濟冰火兩重天

共享經濟冰火兩重天

回首2017年,一面是共享經濟所涉及行業的不利報道逐漸增多,一面是新的共享項目仍層出不窮,資本市場熱情依舊。

共享經濟大浪淘沙

得益於智能手機、移動支付、大數據云計算、社會徵信和數字貨幣等先進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共享經濟有了實現的基礎,並滲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諸多方面,似乎一切都將變得可以「共享」。

在資本市場的推動下,與「共享」相關的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經歷了一番優勝劣汰後,誕生了如共享交通的滴滴出行和Uber、共享單車的ofo和摩拜以及共享民宿的Airbnb等「獨角獸」企業,它們的誕生也意味著競爭格局的形成已近尾聲或塵埃落定。

這兩年,滴滴出行、ofo、Airbnb、淘寶眾籌和豬八戒網等的成功顯而易見,而共享經濟各領域倒閉、停運和破產的企業又何其多?

共享服裝:陸續倒下去了有衣、那衣服和4CUS等;共享汽車:友友用車宣布停運,EZZY宣布破產;共享單車:悟空單車、3Vbike和小藍單車等相繼停運;共享充電寶:樂電、街電科技和PP充電等紛紛出局......

失敗企業紛紛將問題歸結於資金鏈斷裂,後續融不到錢和無力提供服務。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共享經濟三連考

我們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那些存在倒閉、停運和破產現象的共享經濟企業本身就是「閑置」資源的唯一擁有權人,其競爭的焦點在於使用權用戶數量、使用頻次和使用習慣。

而滴滴出行、AirParking、Airbnb和淘寶眾籌則是一種為資源擁有權人讓渡使用權提供的平台,它們爭奪的焦點是資源擁有權人和如何快速培養用戶使用習慣,因而後期行業里只有兼并和重組,比如滴滴和快的。

然而,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它們在企業成長初期都經歷過共享經濟的三連考——國民素質、政企關係和資本的參與度。

前者如共享單車曾經歷過用戶破壞單車、被政府收繳以及與競爭對手比拼融資進而增加資源投放密度等考驗,後者如共享交通項目曾經歷過司機偷拍、非法營運以及與競爭對手比拼融資用來補貼用戶等考驗。

更多初創企業倒在了「國民素質」這第一道考驗關,失竊、人為破壞和無償佔有等低素質行為極大地侵蝕著它們的成本和贏利預期,如悟空單車有90%的車失蹤,共享小型KTV和汽車裡髒亂不堪,共享住宿被用戶肆意破壞和污損等。

同時,如共享經濟企業未經當地有關政府批准同意,還面臨涉嫌非法經營或佔用公共資源而遭查處——這是第二道「政企關係」考驗關。

想當初,滴滴曾因未獲《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而使得滴滴司機被處以2萬元的罰款,ofo、小藍和摩拜等也因涉嫌非法佔道而被政府相關部門收繳或暫扣。

第三道考驗關就是那些失敗共享經濟企業所認為的失敗根源——資本的參與度——他們普遍認為可以通過資本輸入投放更多的「閑置」資源以沖銷前面兩道關卡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和壓力。

如此看來,共享經濟應該是具備一定資本實力的企業在政府合理監管下通過讓渡「閑置」資源的使用權給具備基本國民素質的人而獲得回報,進而創造價值、提升資源利用率的經濟形態。

共享經濟的未來趨勢

未來共享經濟可能存在以下三大趨勢。

趨勢一

原有大型製造業實體企業加入共享經濟的戰局。戴姆勒Car2Go、寶馬DriveNow、大眾Quicar和通用RelayRides等全球主流汽車製造商都不同程度地介入共享汽車領域,吉利集團早在2015年底就以其自行生產製造的 「曹操專車」在目前全國十餘個二三線城市開展分時租賃服務。

可以預見,未來其他共享經濟領域,如共享衣服的各大服裝品牌生產廠商等, 或將以單一品牌或通過聯合其他品牌的形式分食這場共享經濟的「盛宴」。

趨勢二

在共享經濟各領域成長起來的「獨角獸」企業基於其巨大數據平台往更多新型相關服務擴展。

美國的Uber已經上線了UberChopper(直升機服務)、UberFresh(快遞送餐服務)、UberCargo(貨運服務)和UberMovers(搬家服務)等服務,中國的摩拜前不久也與貴州新特電動汽車簽約生產定製MOCAR摩卡品牌專版產品進入共享汽車領域。

趨勢三

共享經濟模式從個人消費領域向生產服務領域轉移。共享經濟的本質是科技帶來的組織重構與效率提升,是對閑置資源的充分利用。

過去小而散亂的定製化生產和相對較小的規模化生產在互聯網技術和數據演算法的幫助下,未來一定會對規模化的生產服務模式形成挑戰。

比如中國就擁有廣袤的農業土地資源和散亂分布的中小型製造業企業,它們的資源錯配和低利用率恰恰能給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帶來肥沃的土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業管理雜誌 的精彩文章:

突破關鍵制約,提升整體績效
年輕人,請多一點敢冒風險的衝動

TAG:企業管理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