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舊動能轉換風口上,山東銀行業究竟該做點啥

新舊動能轉換風口上,山東銀行業究竟該做點啥

今天朋友圈中,被「新舊動能轉換」刷了屏。

銀行間的同志們也是一樣,不少辦公室的朋友為了研究最新的政策和指示,開了七八個小時的會,點燈熬夜學習理論,那種精神頭,不亞於對待當年的聯產責任承包制。

洋洋萬字的講話稿,其實可以用一段話來概括:

緊緊抓住綜合試驗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抓住重點突出特色,大力發展現代優勢產業集群,要推動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醫養健康等五個產業屬於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所在。

新舊動能轉換大格局已定,對山東未來發展的帶動效應具有重要意思。

那麼這又會對山東省金融業大環境產生哪些具體影響,山東省的銀行機構和金融業監管部門究竟該借著這股東風做點啥?

在信貸方面,應儘快取消對魯中、魯北、魯西南一些地區的企業貸款非市場化指導。

就在今天下午,我和某外地城商行濟南分行的相關負責人就一個貸款糾紛案件聊了聊,按照銀行的說法,這家企業已經沒救了,但是當地政府還是要求銀行不抽貸,續貸。

這種事情,我並不是第一次聽說。2016年5月,在魯南蘇北交界的某縣,也有多家銀行抱就對我怨過此類問題。貸吧,有一定幾率收不回來,不貸吧,又顯得不好交代。

當然,主政方這麼想也是有原因的,都是當地的大企業,甚至是以前的支柱企業,一旦破產清算之後,這麼多下崗職工會不會造成新的社會問題?

然則,從新舊動能轉換的角度上講,這些半死不活需要貸款續命的企業,大多數都是「落後產能」的代表,例如魯南蘇北的那個企業,之前轉型好幾次,拖拉機都做過,但一直不太成功。

再說一個具體事例,之前接觸過一個投訴,老兩口的獨子是某股份行濟南支行網點的對公客戶經理,因為一筆魯中某地的擔保貸款,冒險借了幾百萬的過橋,最後行內出了變故,客戶也跑路了,竟然把自己套了進去,幾套房子都被民間借貸收走,硬挺了一年多,最後猝死才解脫了這一切,年僅31歲。

他生前所對接就是粗放型鋼鐵加工生產企業,也就是這次大會上亟需轉換的相對落後產能。其實監管部門也無需隱瞞,去年山東省不少銀行業壞賬都來自於這些落後產能的企業,這一點銀行做對公的都明白。

銀行自己也明白這一點,只不過有時候拗不過當地。整個業內已經對落後產能恐懼到了搞笑的地步,甚至我之前在濰坊開發區碰到這樣一個企業,本身是做高速公路護欄工程的,也沒啥風險,但是企業名字裡面有鋼鐵二字,在尋求貸款時,很多銀行一聽企業名就掛了電話。

一方面要抓緊現代新興產業的政策導向,另一方面還要為這些新興產業提供足夠的貸款,甚至設計專門的貸款產品,針對產業密集的地區設立支行、拓展業務,並且打破固有的貸款政策壁壘。

大約三四年之前,青島銀行科技支行在紅島掛牌成立,在基層深入了解了一周之後,很多高新技術創業企業的老闆跟我訴苦說,自己從國外回來,除了一張專利證書和沒法給銀行展示的知識水平之外,沒有任何可以抵押貸款的東西,所以在起步階段,很多銀行是不接受這種知識產權貸款方式的。風險高,未來無法掌握,銀行畢竟要為風險考慮。

也就在青島銀行的科技支行創立之後,其實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青島紅島地區的創業企業資金難問題,紅島地區又是青島本身的石墨烯研發基地,石墨烯本身又被譽為我國在新材料方面趕超西方國家的重要一環,這些年來,青島銀行的科技支行做了貢獻,更賺了錢。其實這很多錯,名利雙收。

在這個新舊動能轉換的風口上,既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新興產業未來的發展,既然銀行註定要從以往的鋼鐵煤炭落後產能方面走出來,何不學學青島銀行在幾年前的經驗?打破這種貸款壁壘。

風險固然會有,但銀行業做的就是風險買賣,利潤能夠覆蓋風險即可,甚至在當下金融環境下,以不良為主的風險完全可以看作是經營成本,多嘗試,總能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轉型道路。

另外,在固有的產業模式中,能夠賺錢的貸款項目莫過於機場、鐵路這類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而在這種原有模式下,地方政府較為看重五大國有行和地方法人銀行,對於當地規模本就不大的異地股份行或者城商行來講,這一塊肥肉很難吃進嘴裡。

但既然現在山東提出了新舊動能轉換,也提出了加快新型技術產業的發展,那些這一塊科技高低未來的財政扶持力度和政策傾斜度會海量加大,對於銀行信貸來講更是極優資產,與以往大型基礎設施投資不同的是,除了高端裝備製造外,高新技術產業、海洋醫藥、生物工程這些產業都具有「矽谷式」小快靈的特徵,只要看準機會,在信貸方面對這些企業予以恰到好處的支持,肯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調動內部積極性,做大做強零售業務,重視年輕業務骨幹,轉換固有的「唯資源論」選才方式。

其實銀行自身也需要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目前山東省銀行業當中,「落後動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外部來講,因為各種原因依然將金融資源注入落後產能、產業中,最終導致自己也被拖累;對內來講,過分注重「資源帶入」,講究短期效應,忽視了人和人才的能動性,最終導致零售業務過少,銀行發展「下盤不穩」。

目前山東省青島、濟南兩大銀行一級分行聚集地的分行總數在100家左右,這100家銀行中,絕大多數的零售業務比重低於三分之一。那這些銀行靠什麼來維持每年幾億、十幾億的增長規模?

當然是靠各種資源衝量了。弄一個大企業老闆、財務總監的孩子過來上班,這一下子資源帶入幾千萬、幾個億,那你們一個支行,甚至一個分行營業部,得奮鬥多少天才能做出這個業績?省事,省錢,還快,顯示了行長們的出色「政績」。

但你們也肯定知道,這個銀行今天出五十萬挖了一個人,明天那個銀行又出一百萬挖這個人,到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銀行業發展的虛胖,務虛。

這種選才背景下,也必然會導致絕大多數銀行基層員工晉陞無望,消極怠工,拒絕零售,依靠關係。或者隱忍,學了技術之後跳槽到別的銀行。

其實目前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山東銀行業更需要解決的是人和人心的問題,調動積極性,重視人才,注重長期規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雲逸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