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勵志看朱元璋,入仕讀楊士奇:從江西鄉村小塾師做到大明首輔

勵志看朱元璋,入仕讀楊士奇:從江西鄉村小塾師做到大明首輔

勵志看朱元璋,入仕讀楊士奇:從江西鄉村小塾師做到大明首輔

文:姜楠(微信公號讀史特約作家)

被譽為「玉質金相,通達國體」明朝首輔楊士奇,在「三楊」(楊溥、楊士奇、楊榮,三人皆於建文時入翰林院,歷建文、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中入仕最晚(36歲),身世最差(父早亡,母為妾),家境最窮(僅能糊口),但是他厚積薄發,歷經五朝,在明朝惡劣的政治環境里,屹立不倒,從漂泊江湖的小塾師,成為了大明執政最久的首輔。

出身坎坷 母親曾為人妾

士奇生於1365年,寡母陳氏帶著1歲的他改嫁江西德安一個叫羅性的官員為妾,羅性相當於德安分管司法、財政的副市長。 5、6歲那年春節,羅家準備歲終祀禮,弟兄們集合去家廟拜祭先人,父親獨把士奇留家裡,小孩雖然年幼,卻早慧敏感,纏著母親問出了實情。

原來士奇本姓楊,家住泰和,也是仕宦人家,爺爺做過元末翰林待詔,父親是個讀書人,戰亂年間早逝,母親隨舅舅安排,嫁到羅家為妾,從此士奇改姓羅。

某天繼父羅性發現,士奇在一間空屋裡,對著簡陋神台上擺貢的小泥偶,磕頭祝禱,一個孩童自己張羅了的祭禮,讓繼父可笑又感動。

羅性是器宇洪量的君子,他欣賞小士奇的志氣,放他恢複本姓,並在以後的歲月里對母子倆愈加照拂。羅性學識淵博,弟子眾多,經他提攜,科舉入仕,重振家族,指日可待。

這時命運開了一個玩笑。

兩年後,羅性開罪了同郡官吏,被誣後充軍西安,後客死他鄉。當時妾室地位低,在羅家失去了保護者,母子倆無奈返鄉,老家祖產已被兩個不成器的叔叔典賣殆盡,母子倆糊口都是問題,科舉已成妄想。

勵志看朱元璋,入仕讀楊士奇:從江西鄉村小塾師做到大明首輔

發奮讀書 在周圍郡縣小有名氣

士奇自傳《東里文集》介紹這段艱難歲月,孤兒寡母連粥都喝不起,八九歲的年紀要乾井里取水、躬操杵臼這些重活,衚衕兒童追逐嬉戲變成了無可奈何的穩重。鄰居縣隸同情他們,想帶他去打工,被母親婉拒。沒有童年的孩子只有發奮讀書一途,買不起書,就去討借教材,抄寫送回,不學咬文嚼字的酸腐文章,學詩、書、禮、樂《六經》,東漢、西漢詔令,這些實打實的從龍之術。

士奇每日手不釋卷,不聞窗外,無一日廢學業、怠長進!

15歲他作為鄉村塾師外出謀生,在碧溪、沙村教書,也曾遊歷到章貢琴江縣和江夏,「飄零江湖二十年,泛舟江贛夜無眠,轉眼已是白頭客,不知前路何處春」。期間多方搜集父祖手跡,雖浮光片羽,都無比珍視的收藏,漏夜反覆翻看,成了暗夜裡支撐下去的信仰。

在平凡枯燥的生活里,夢想漸行漸遠,當年那個夢,或許再也遙不可及。

轉機到來 遇貴人提攜

士奇因學問出眾,逐漸在吉安府小有名氣。永樂政局趨於穩定,政府急需人才,朝廷放寬招才渠道,除科舉正途,還有鄉舉、明經、貢生,以及官員舉薦,士奇期間多次被召喚到縣教育局任職。

36歲那年,終於遇到兩位貴人,柳暗花明。

一位是巡視到江西的翰林院修撰王叔英,叔英以有「治史」之才,推薦士奇進南京翰林院,參與《太祖實錄》編寫,「朝為閑散客,暮登天子門」,自此由一個民辦教師成為國家公務員。

一位是吏部尚書張紞(dan),吏部對這群來自民間的四海儒生進行了策論考試,當張紞看到士奇的卷子,驚呼:「這不應該是一個酸腐儒生所寫」,將他從群儒中簡拔而出,評為第一,朝廷授予他吳王府屬官的虛職,正式踏入仕途,後來兩位貴人都死於朱棣斬殺建文帝朝臣的「壬午之變」,士奇多方搜集王叔英的流落文章不可得,遂成遺憾。

每人都有自己時區,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勵志看朱元璋,入仕讀楊士奇:從江西鄉村小塾師做到大明首輔

奏對有方 獲成祖賞識

成祖朱棣嚴厲威重且睿智,臣子奏對往往不趁其心。士奇多年浮在基層,當過教師,口才絕佳,反應迅速正確,看問題接地氣精準,成祖很是欣賞,於是被提拔到內閣任機要秘書,一路飆升,5年提6級,除2次短暫入獄以外,屹立不倒,可算是罕見的順風順水。

成祖征蒙期間,士奇、蹇義被安插到太子身邊,名義輔助監國,實則監督,(「迎駕事件」東宮臣子多下獄,楊溥都在獄中讀書十年,獨楊士奇「旬日而釋」)。

相處歲月里,士奇被太子的溫和儒善、從善如流打動,成了名副其實的「太子黨」,太子體胖、腿殘,從小不被父王所喜,與幼年失父的士奇情感經歷相通,永樂那段黑暗歲月里,君臣互持,培養出深厚情誼。

當成祖決心不廢太子後,才日益察覺曾經最寵的二兒子漢王朱高煦,仍然慶父之心不死,頑固的想當太子,於是召士奇、蹇義來,有了段載入史冊著名的問話:「你們知道漢王不法的事情嗎?」

忠厚老實的蹇義不發一言,他和士奇雖然心向太子,但是前任首輔解縉薦立太子,攻擊漢王僭越,被漢王構陷,活埋在了詔獄的雪堆里,死狀凄慘,誰敢再言漢王是非。

士奇看準時機已到,他既有為太子張目的勇氣,也有保全自身的藝術。

「我倆輔助太子,漢王有啥不法的事情,人家也不敢告訴我們」,疏不間親,省的皇帝秋後算賬。

但是「您剛說要遷都北京,漢王立即要求留守南京,裡面恐怕有深意,請您留意」。成祖當年北京發兵「靖難」,三年取南京,強奪了侄子天下,漢王這是打算活學活用呀!

成祖默默良久,過幾日,盡查漢王不法事,強行打發他就藩山東,去德州吃扒雞吧,皇位別想了。

「三楊」中楊榮曾經說過:「事君有體,進諫有方,是我的原則,感情用事,懷著怒火進言,從而得到災禍,我不做這種事。」

向上級提意見,注意分寸講究藝術,進能善聽善用固然很好,退也能給彼此留條路,避免任何感情用事,才能得到賞識和尊重。

讀書有方 多能裨益於政事

楊士奇熟悉典故,多能活學活用,如太子喜歡王汝玉的詩,士奇教育他:「這些是末流小技,應該多學六經,有空看看兩漢詔令。」詔令之美莫過漢唐,那些行政令和儀式令背熟了,遇事比百度還方便呢,太子虛心接受,並改正。

朱棣打下越南作行省,當地人不服,履降復叛,明朝多次鎮壓,軍費開支巨大,實為雞肋。剛好當地一個貴族起義,要求承認他的統治地位,宣宗有心借坡下驢,於是召眾臣商議。提議用兵鎮壓的居多,只有楊士奇和楊榮同意放棄,最後士奇用漢朝珠崖事勸服了諸人。珠崖即海南島東北部,漢時收為國土,離內陸遠,漢官吏肆意欺壓當地土著。漢宮庭女子多用假髮裝飾髮髻,而珠崖土著婦女頭髮長而美,漢官們打起了惡毒主意,不少土著女子被殘忍剝頭皮取發,進貢宮廷,這就是「髡取為髲」事件,當地部族憤怒殺死漢官起義,漢王朝權衡之下,放棄了珠崖郡,在正史上留下佳話。經士奇、楊榮力諫,明朝把越南從行省變成了附屬國,年省軍費百萬。

仁宗太子監國期間,一個叫舒仲成的御史深深觸怒了他,繼位後,迫不及待想收拾舒仲成。士奇趕緊勸諫,不要讓以前得罪過你的人人自危,並用漢朝衛綰事開導他。當年漢景帝做太子時,曾宴請皇帝近臣,只有京城司令官衛綰裝病沒去,不給面子的行為,讓漢景帝記恨在心裡,繼位一年多對衛司令不聞不問,有次去皇家園林玩,突然請衛司令同坐,漢景帝說:「你知道為啥有榮幸跟我坐一輛車嗎?」衛綰說:「我是個鄉下來城裡開車的,啥也不懂。」「還裝,我當太子那會請你吃飯,你咋不去」衛綰解釋說病了,這才冰釋前嫌。仁宗於是放過了舒仲成,對士奇的勸誡,仁宗不但能聽從,還能舉一反三,非常難得。

勵志看朱元璋,入仕讀楊士奇:從江西鄉村小塾師做到大明首輔

輔佐兩代帝王 亦師亦友

成祖駕崩,按祖制27日後即可脫喪服。禮部尚書呂震朝議提出,被士奇否決。呂震大怒,朝堂上厲聲斥責士奇。第二日上朝,大臣們發現,只有皇帝和英國公張輔、士奇三人還穿著喪服。

士奇知道,仁宗心腸柔善重情誼,父喪傷痛不止,不願脫去喪服,也不願臣子討論這個話題,士奇幼年私設神台祭祀先人,也曾傷心不止,君臣心意相通,所行相契合。

禮部尚書呂震智商極高、才能過人,但為人陰毒,傳說他害人之前,獨坐辦公室,手指不停刮眉毛,這時候下屬們都害怕躲著他,江西人尹昌隆不吃這套,這位新上任的禮部二把手,兩次闖入彙報工作,被呂震叱罵出,轉而直接向太子彙報,得到指令後實施,可惹惱了呂震,他向朱棣奏疏暗示說尹昌隆依附太子,結黨亂政。於是尹昌隆被投進詔獄,幸運很快蒙大赦而出,回來上班,呂震像什麼都沒發生,對他溫言撫慰,轉頭就借著谷王謀反事,又牽連他為同謀,下獄論死,全族被牽連。尹昌隆死的極慘,呂震為人陰毒若此,仁宗當國多年,為士奇擔心。

毒蛇永遠不覺得自己有毒,壞人永遠覺得自己很委屈,遇到這種人,躲著為好。

又有藩司進貢馬匹,黨附呂震的尚書李慶提議當交通工具免費發給進京述職的官員,向他們收繳生下來的小馬駒就可以了。士奇立即駁回,國家養士尊士,意樹榜樣,不是給你們養馬的。但是仁宗罕見的沒有表態,士奇不斷進諫,都石沉大海。

過了一陣子,仁宗在思善門召見他,「你以為我真忘了,呂震、李慶他們不喜歡你,我怕你被孤立,怕你被他們所害,所以不想因為你諫言才罷免這件事。」現在好了,仁宗拿出一份陝西按察使關於養馬不方便的奏摺,可以假託他的提議來實施。

觀史書,士奇和仁宗君臣感情之深,相遇之深,世所罕見。

仁宗臨終前,召士奇寫遺詔,把士奇作為內閣中最重要的臣子留給了兒子宣宗。宣宗即位後對士奇愈加倚重,《明史》記載,某日初冬傍晚,宣宗只帶了幾個太監,猝然蒞臨士奇府邸,士奇慌忙接駕,叩頭責問:「什麼事不能明天上朝說,讓你放鬆警惕,輕視自己的安危」,宣宗說:「突然想跟您說句話,就來了。」如父兄之情深若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強者不但要有智慧,更要有耐心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