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一小鎮,居民不僅認可「中國人」身份,還過中國特色節日

德國一小鎮,居民不僅認可「中國人」身份,還過中國特色節日

清朝是我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到1912年2月,清末帝溥儀遜位,頒布退位詔書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對我們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大到一國疆域,中到文字語言,小到民俗文化,我們或多或少總能看到清朝的影子。

德國一小鎮,居民不僅認可「中國人」身份,還過中國特色節日

當然,在國內看到這樣的情況並沒有什麼,而在國外就讓人不可思議了。

大清亡了一百多年後,直至今天,德國的一座小鎮卻還過著富有大清特色的生活。

這是怎麼回事呢?

德國一小鎮,居民不僅認可「中國人」身份,還過中國特色節日

這座小鎮叫做迪特福特(Dietfurt),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全鎮共有6000多居民。這些居民長著地地道道的德國面孔,但卻言畢自稱「中國人」,而且還以此自居。不僅如此,這座小鎮居民的生活方式深深地打上了東方的烙印。

首先,這些居民以「巴伐利亞的中國人」自稱,他們仰慕中國文化,鎮子里有好幾處中文學校和博物館;他們認可中文,儘管沒有多少人會說,甚至還將中文列為當地的「官方語言」。

德國一小鎮,居民不僅認可「中國人」身份,還過中國特色節日

其次,這個小鎮最隆重的節日不是聖誕節或是感恩節等西方節日,而是為期一天的「中國狂歡節」。在狂歡節上,居民穿唐裝,玩龍燈,放鞭炮,儼然是中國人的節日。有人說了,這些在國外的唐人街也經常看到,會不會是當地的中國人組織的呢?其實,狂歡節的組織者卻是地地道道的迪特福特人,即便是參與也絕少看到華人的身影。在這一天,他們舉行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身披清代龍袍的「皇帝」乘坐八抬大轎,巡視迪特福特全城。皇帝的周圍有「太監」簇擁,也有「御林軍」的開道,儼然一副大清皇帝出行的畫面。

德國一小鎮,居民不僅認可「中國人」身份,還過中國特色節日

當然,這個「皇帝」並非真正的皇帝,而是居民砸金蛋砸出來的。居民一旦被選中,便終身為皇帝,除非自己死去,然後進行下次的砸選。迪特福特的「中國狂歡節」絕非居民臨時起意惡搞,而是有著80多年的歷史了。

迪特福特距離中國上萬公里,受中國影響也小,為何居民過起了大清生活呢?

綜合各種說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古代鎮里的居民為了避稅躲在鎮里,城牆高築,久而久之就有了「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國人一樣,把自己關在城內」的說法。二是話說數百年前,迪特福特人便與中國人做生意,他們不僅喜歡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還迷戀上了中國文化,時間久了便以中國人自居,而且還過起了中國人的生活。至於為何用清朝的文化符號,大概是迪特福特人認識了解中國時正值清朝最鼎盛的時期。

德國一小鎮,居民不僅認可「中國人」身份,還過中國特色節日

以上說法雖然言之鑿鑿,但有不能使人信服。通過文獻記載,可以肯定的是,早在1869年就有迪特富特地區是「中國人區」的說法,1928年迪特富特狂歡節里首次有了中國元素,1954年出現了「皇帝」。隨著中國的強大,我們相信迪特富特狂歡節的中國元素必將越來越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