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兒讀經計劃/吟誦教學/六年通背十萬字

少兒讀經計劃/吟誦教學/六年通背十萬字

採用吟誦教學,改變孩子:開口不能言,舉手不能書。讓每一個孩子六年背下十萬字,讀破百部書,寫下千萬句。熟練通背十餘本蒙學、國學經典、四百多首古詩詞以及名家名篇。

【學習安排 】

每周周六:

8:30-9:00 簽到,提前10分鐘靜心

9:00-9:40 吟誦讀經

9:40-10:00 課間休息,準備筆墨

10:00-10:40 書法,寫毛筆字,篆字

10:40-11:00 課間休息,練八段錦

11:00-11:40 傳統文化體驗課(古琴、國畫、圍棋、打香篆、泡茶)做手工等每周輪排)

第一年上學期《笠翁對韻》《三字經》

第一年下學期《聲律啟蒙》《百家姓》

第二年上學期《幼學瓊林》《千字文》

第二年下學期《論語》

1-2年每周古詩或詩經兩首

第三年上學期《論語》《孝經》

第三年下學期《道德經》

第四年上學期《道德經》《朱子家訓》

第四年下學期《大學》

第五年上學期《中庸》《增廣賢文》

第五年下學期《孟子》

第六年上學期《孟子》《太上感應篇》

第六年下學期《易經·說卦篆》

3-6年每周詩詞或文賦兩篇

年齡要求:5-12歲

此讀經計劃的初心,是由多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孩子剛好今年初入小學,希望陪孩子小學六年里一起學習國學經典,考慮到中學後學習體制內教育會更加緊張,所以12歲以上如想參加學習的可關注假期班!

問:你們為何要從蒙學開始,直接讀經不好嗎?

【答】

沒有開蒙做基礎,文化是起不來的。珠穆朗瑪峰不佇立在六千多米的青藏高原上,不會有八千多米的高度。

綜上所論,我們要推廣從蒙學開始學中國文化。

希望家長們能夠理解,讀經並不是心血來潮的跟風或是某個階段填鴨式學習段國學經典,而是長遠的的學習計劃。這是真正的推廣文化之心,這也是我們的讀經的核心精神所在。

問:歷史上也有這麼讀書的嗎?

【答】

當然,王應麟先生,他非常明確的提出

文字之學有三:

其一、體制,謂點畫有衡從(按,即橫縱)曲折之殊,《說文》之類;

其二,訓詁,謂稱謂有古今雅俗之異,《爾雅》、《方言》之類;

其三,音韻,謂呼吸有清濁高下之不同,沈約《四聲譜》及西域反切之學。

這說明自古皆然,並不是誰誰誰的獨出心裁。

問:如何從學習字的音形義開始?從小孩子開始因材施教?

【答】

比較小的孩子先教識字為主,但是音形義也要講給孩子聽,慢慢的,等到孩子長大了都識字了,理解能力強了,再回來看原先學的,這是浸潤式的學習,滲透式的學習,深入骨髓式的學習

未來這個孩子在國學上,不論有多大的成就,實際上都取決於蒙學基礎的好壞!

問:因材施教很難吧?

【答】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是所有教育的準則,不是,老師多有水平,才能因材施教。而是只要做教育,就一定要因材施教!

就好比:裁縫並不是把衣服做得有多好,才能量體裁衣,而是量體裁衣,是,裁縫必須要遵守的準則。

我們的吟誦起初讀的內容是蒙學,也就是三百千立翁對韻幼學瓊林這些,其實蒙學教材浩如煙海不只是這些,經過歷史的篩選一些大家一致認為較合適的!

三百千不二字是2250個,再學點別的什麼《立翁對韻》《幼學瓊林》之類的,識字量就更多了,那學蒙學就只是認字嗎?當然也不是,古人可是滿腹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啊,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術算數拳理兵法都通一二啊,我們要講故事講常識典故,內容是很豐富和深厚的。

學到曰南北曰西東,我們就要學習看地圖學方向,學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這就是基本的數學概念啊。我們學了24節氣,學了基本常識,三才,三光是入門級別的,還有七政八卦九族,五行五常五倫六榖六畜!

更重要的是故事也不是亂講的,不是喜洋洋灰太狼的故事,而是清暑殿、廣寒宮、牛女二星、呂望兆飛熊!中國人有中國人自己的歷史故事,我們要學會以史為鑒。告訴他中國讀書人是文武雙修,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講勤學苦讀的故事講文人雅士的事情,兒童多需要用故事引導,給他們一個榜樣。

吟誦是古代讀書的方法,古人用吟誦讀書,今人用朗誦讀書。吟誦讀書這一方式由來已久,我們的古聖先賢讀書都是用吟誦,過去上過傳統私塾或者是書院的人都知道。而朗誦傳入和使用的時間則不到一百年。從時間上去看吟誦與朗誦,自然知道吟誦是我們的傳統讀書方法。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特別講究探其根本,或者是溯本求源。故而有「以古人之法,讀古人之書」。這又可能是事當探本的重要性,吟誦的可貴之處吧。

以吟誦教學的好處,除了識字、音和義,更要學會辨認平上去入,吟誦比朗讀具節奏性與韻律感,帶來更多的愉悅感,吟誦是自得其樂的樂讀。讀時身心放鬆,或參悟經文義理,或體會詩賦意境,每有所得,快然自足。在反覆的吟誦中,不僅領會了詩文的精神,而且在韻律感的作用下逐漸打開了管形象思維的右腦,人的記憶和直覺能力增強,提高了人的悟性,開啟了人的智慧。吟誦的韻律感讀法才會做到「書讀百遍, 其義自見」。

吟誦不僅僅是吟誦古詩文,而是創作,會吟誦就會創作。古代的兒童,一般在蒙學就開始進行作詩的訓練,經過吟誦,平長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韻長、依字行腔,格律就出來了,詩詞格律是漢語和吟誦自然發展呈現的結果。

古人兩千五百人為師,沒有這些功夫,孩子永遠讀不懂古籍。所以我們現在要搭建一個通往古籍的橋樑,拋開時空造成的隔閡。

見過太多因背書有了痛苦和厭倦而不喜歡學習,有點丟西瓜撿芝麻的意思。在學習里無論是內容形式都是在進行人格教育。過程即教育,只要在這過程中感受到了尊重和愛。學習不只是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種心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卿姿漢韻 的精彩文章:

TAG:卿姿漢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