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歙縣——「徽商故里」

歙縣——「徽商故里」

你只是經過

 濃煙下的詩歌電台

陳鴻宇 

00:00/03:36

歙 縣

歙縣,古名歙州,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位於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面積2122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人口49萬。徽州六縣之一,歙縣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為歙縣,被授予「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徽劇(徽班)之鄉」、「中國徽文化之鄉」、「中國牌坊之鄉」榮譽稱號。

最佳旅遊時間

春、秋季節,為最佳旅遊時間。歙縣氣候宜人,屬亞熱帶濕潤氣候,這裡沒有工業污染,空氣清新。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皆可游,春秋季節景色為最佳。

景點

歙縣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總佔地面積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徽商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位於歙縣縣城。整座古建築群集牌坊、戲台、亭閣、花園、水榭等於一體,為組合式的宅第群體,有宅第26座、房屋數百間、天井36個、柱子1580根。徽商大宅院氣勢宏偉,馬頭牆層層昂起,飛檐翹首,亭閣橋榭、牌坊宅第渾然一體,「三雕」精品比比皆是。

漁梁壩

站在石壩上,舉首四望,氣象萬千,盡收眼底。壩上碧波如鏡,魚翔深潭,小舟撥浪,激起漣漪,恬靜安閑。壩下亂石嶙峋,浪峰咬石;西岸巍然屹立的紫陽山,林木蔥鬱;建於明代的紫陽橋,宛若彩虹橫卧清波,此橋長140米,高14米,寬10米,在歙縣城的三座古橋中最高、最寬,因橋的上游即為徽商行舟的碼頭,所以橋孔建得比一般橋要高大得多,以便行舟過帆。

北岸

北岸鎮地處歙縣南部,距歙縣縣城14公里,為安徽省發展改革試點鎮。總面積90平方公里,轄2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27000人,黃山市通往江浙滬沿海發達地區交通大動脈——徽杭高速公路、黃千公路穿鎮而過,交通極為便利。這裡山川秀麗、物產豐富,為中國四大名菊之一的「黃山貢菊」原產地,故享有「中國貢菊之鄉」的美譽。

石潭

石潭村靜謐幽深的街巷格式(十八街),詩情畫意的村邊水口景觀,淡雅明快的建築色調,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景,精湛華麗的裝飾風格,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從石潭村越往裡走,風景越好,也越有野趣。村與村之間僅靠一條羊腸小道相連。當春季來臨時,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梨花,盛開地如火如荼,那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啊!而且由於交通不便,遊人罕至,是攝影、寫生的好地方。

深渡鎮

新安江畔的深渡,是黃山——千島湖黃金旅遊線上安徽境內重要的中轉站,位於歙縣東部,屬於歙縣管轄。深渡一直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當年的徽商就是從這裡下江南,開始他們的經商旅程的。這裡風景秀麗,江面開闊,卻又兩岸奇峰高聳,青山綠水,讓人流連往返。979年,成都府探花姚支仲及其子治易在歙縣任職時,愛其山水,始定居於此。1159年又有湖州府姚氏遷來,遂逐步發展形成徽州明清重鎮,有"深渡渡船深渡渡,姚來姚去兩邊姚(諧「冶)的千古絕句。

棠樾

棠樾村,屬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以牌坊群而聞名於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組成,以忠、孝、節、義的順序相向排列,分別建於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節義」的。在牌坊群旁,還有男女二祠,建築規模宏大,磚木石雕特別精緻,近年已修復如舊。中國牌坊博物館也在這裡籌建。棠樾村是鮑氏村落,歷代以經商為生。

許村

許村古建築群位於安徽省歙縣縣城西北20公里處許村鎮所在地——許村。唐末,許氏遷居於此後,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許村。明清時期,徽商興盛發達,自此,村落建設迅速發展。歙縣許村鎮許村高陽村、東升村、環泉村中,共計保存有大量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築100餘座。許村呈「二龍戲珠」、「倒水葫蘆」的風水形態,昉、西二溪交匯在高陽橋下,流入練江。村中明代建築數量多、品類齊全,保存了較多的宋元建築做法,如梭柱、櫍、哺雞獸、上昂式挑斡、插栱、彩繪等,是研究古代建築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典型的建築有高陽廊橋、五馬坊、許社林宅等。

昌溪古村

昌溪古村是古徽州歙縣境內的一個歷史、文化、生態古村,歷來被稱為「歙南第一村」。它位於歙縣南部山區,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古城30公里,新安江山水畫廊7公里,全國攝影基地—石潭2.5公里,著名的山水畫廊—新安江7公里。從歙南名鎮深渡鎮至昌溪大約五公里左右,地處千島湖的源流昌源河所流經的皖南山間盆地中,四周群山環繞,山青水綉,境內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景色迷人,走入昌溪如入世外桃源。昌溪村是全國生態文化村、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黃山市百佳攝影點、黃山市「特色文化之村」、國家級2A旅遊景區。

雄村

雄村地屬於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是一座教育發達、人才輩出的古村落。景區位於安徽歙縣城郊,被譽為「新安第一島,徽州最雄村」。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遷,取《曹全碑》中「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句改名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遠歷史。雄村青山環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塊鍾靈毓秀、風光旖旎的風水寶地,與「錦繡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鄉」棠樾齊名。這裡是聚族而居的一色曹姓,歷代名臣輩出,確實「所在為雄」。而他們升入仕途都起步於村中的竹山書院。

購物

歙硯

產於安徽黃山山脈與天目山、白際山之間的歙州,包括歙縣、休寧、祁門、黟縣、婺源等縣。歙石的產地以婺源與歙縣交界處的龍尾山(羅紋山)下溪澗為最優,所以歙硯又稱龍尾硯,而龍尾山則是大部分存世歙硯珍品的石料出產地。除此之外,歙縣、休寧縣、祁門縣亦產歙硯。

徽墨

徽墨,即徽州墨(以江南古徽州的休寧、歙縣、婺源(今江西婺源)三地為徽墨製造中心,且歷代名家輩出,如曹素功、汪節庵、胡開文、詹雲鵬、查森山、程君房等均系古徽州制墨名家)。徽墨是中國傳統制墨技藝中的珍品,也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州制墨的肇始時間當不遲於唐,它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

徽州茶葉

歙縣的茶葉產量高居全國之首,其中「黃山毛峰」、「頂谷大方」、「黃山綠牡丹」、「錦上添花」、「海貝吐珠」等極品名茶沁人心脾,芳香四溢,被列為國家珍品,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貢菊

黃山貢菊又稱貢菊」、徽州貢菊,徽菊。是黃山市的傳統名產,其與杭菊、滁菊、亳菊並稱中國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盛產於安徽省黃山市的廣大地域。主產於著名旅遊勝地黃山風景區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之間,其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中,品質優良,色、香、味、型集於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被譽為藥用和飲中之佳品,是黃山著名特產,馳名中外。

●End●

——原創文字 未經許可 請勿轉載——

如果你喜歡,可轉發至朋友圈

一路相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路相伴記憶旅行 的精彩文章:

TAG:一路相伴記憶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