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著孩子親近奶奶,我心塞啊!同一屋檐下兩個女人為一個孩子冷戰

看著孩子親近奶奶,我心塞啊!同一屋檐下兩個女人為一個孩子冷戰

經常有媽媽向我們提出如下問題:「孩子平時都由奶奶帶,晚上跟奶奶睡,跟我不親近,做什麼事情都要奶奶來,如果我去替代奶奶,他會表現得很排斥。我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跟我更親近呢? 孩子幾個月開始就交給爺爺奶奶帶,三歲後才回到我們的身邊。現在孩子只認爺爺奶奶,跟我們很疏遠,怎麼辦?」

看到孩子親近奶奶,媽媽好心塞。然而,這可能是媽媽心中產生了「親子嫉妒」哦!

看到這個詞,媽媽們或許很氣憤——我們愛自己的孩子,就像愛自己的生命,只要為了孩子好,我們什麼都可以去做。既然如此,親子之間怎麼可能生出「嫉妒」來呢?

實際上,同一屋檐下兩個女人為一個孩子冷戰的劇目,很多家庭都在上演,只是劇情略有差異而已:


兩歲八個月的毛毛,是個「八面玲瓏」的可愛寶貝,媽媽認定毛毛一定會很快就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然而,入園後孩子的表現卻讓她大跌眼鏡:他感興趣的只有老師,對小朋友卻完全是另一種態度。即便有小朋友主動向他示好,他也躲得遠遠的。並且,他的表現極不穩定,令人費解。

經過深入調查才發現,毛毛狀態不穩定竟然源於家裡不良的婆媳關係。毛毛出生後,爺爺奶奶從老家搬來幫忙照顧孩子。然而,奶奶和媽媽之間發生了爭奪一個男人(毛毛爸)的心理拉鋸戰,而孩子的教育問題則成了這場戰事爆發的直接導火索。

隨著毛毛一天天長大,他對媽媽和奶奶之間那種隱藏的對峙敏感起來。他意識到,只要對某個成員示好,這個成員就會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於是,小傢伙學會了刻意去討好每位長輩。

看到毛毛跟奶奶那麼貼近,毛毛媽的心裡滋生出一種怪異的感覺。畢竟,為毛毛付出最多的是她,而不是奶奶。毛毛上幼兒園之後,毛毛媽更是覺得爺爺奶奶沒有理由再住下去了,她和奶奶的衝突進一步加劇。

媽媽的情緒被聰明的毛毛準確地捕捉到了,變得嚴重缺乏安全感,黏媽媽黏得越來越厲害。為了讓媽媽高興,小傢伙開始有意識地排斥爺爺奶奶。每當毛毛「我不要爺爺奶奶,我要爺爺奶奶回去」的聲音響起,媽媽心裡有一種快慰無比的感覺,但爺爺奶奶聽了十分傷心,他們不認為孩子能自己說出這樣的話,自然將責任歸咎到毛毛媽的身上。兩位老人終於決定打點行囊回老家。

了解到毛毛的問題根源之後,毛毛媽決定改變自己,盡棄前嫌,接納奶奶。爺爺奶奶回去幾個月之後,毛毛媽當著毛毛的面給婆婆打了電話,表達了感激之情,並且盛情邀請他們過來同住。

自打那天之後,毛毛的狀態也有了明顯的變化,他慢慢地融入了小朋友的集體,也成了課堂上的活躍分子,再也不是那個懂事得讓人揪心的「小大人」了。


親子嫉妒,讓孩子很受傷

毛毛的案例並不特殊。我們愛孩子是事實,「親子嫉妒」現象普遍存在也是事實。只是很多時候,它很隱蔽,常以別的方式顯現,以致我們難以察覺罷了。

「親子嫉妒」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能發生在任意兩個或者多個家庭成員之間,以及我們與保姆之間。「親子嫉妒」通常以隱隱的不快、失落、沮喪、帶著醋意的「羨慕」等情緒呈現,這也是它具有隱蔽性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也有少數例外。一些自身心理成長不夠的家庭成員可能會明確地向孩子或者其他家庭成員表明自己的立場,表達這種嫉妒情緒。

比如,在管教孩子的事情上,媽媽尺度比較嚴,奶奶尺度比較松。於是,當媽媽管教孩子的時候,奶奶就可能出面阻撓,這時媽媽就會很不高興地對奶奶說:「這是我的孩子,我有教育他的責任,您別插手。」

很顯然,對媽媽來說,孩子「是她的」,與奶奶關係不大。當奶奶試圖干預的時候,她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犯。

奶奶辛辛苦苦帶小孫子,而小傢伙只要見到媽媽就趕奶奶走,看到這樣的情形,媽媽往往竊喜,奶奶則可能抱怨:「你這個小白眼狼,奶奶辛辛苦苦帶你,媽媽一回家你就翻臉不認人。」兩個女人之間的微妙關係暴露無遺。

一旦「親子嫉妒」生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就會隨之產生,最終受影響的往往是孩子。

實際上,對孩子來說,凡是存在血緣關係的人,他都會給予深切的愛。當然,孩子的愛是有序位的:

媽媽排第一(如果主要撫養人不是媽媽,排第一的可能是主要撫養人),爸爸次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再次之……

在所有的關係中,他最看重的是跟媽媽的關係。因此,當他必須在媽媽和其他人之間做出抉擇時,他會選擇媽媽。儘管如此,他也不可能為了媽媽放棄對爺爺奶奶或者其他家人的愛。

如果媽媽試圖獨享孩子的愛,為了迎合媽媽,他只好表現得更加依賴媽媽,對其他家人則比較抗拒。但是,這種抗拒只是一種表象。真相是,在他內心深處,他仍然深切地愛著其他家人,因此,媽媽不在場的時候,他會加倍地向其他家人示好。或者他雖然不向其他家人示好,他的內在也會激烈鬥爭。

這樣的家庭關係會導致孩子處於矛盾的中心,有不堪重負的感覺,併產生嚴重的不安全感。

因為,那個看似「不懂事」的小傢伙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敏感得多。他們不僅可以敏銳地讀懂每個家庭成員的內心,還有一個迅速察覺關係好壞的「神經系統」。

在不安全感的影響下,孩子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過於謹慎膽小;

固定地黏媽媽一個人,排斥其他家庭成員;

對新鮮事物缺乏興趣;

小小年紀就八面玲瓏,總想方設法討好周圍所有的人,生怕忽略了誰;

學習熱情降低,對孩子們都感興趣的遊戲、活動完全缺乏興趣;

只關注成人的世界,與小夥伴很少發生聯繫,甚至根本就沒有與小夥伴遊戲的興緻……


婆媳關係處理好,更利孩子成長

家庭是個龐大的系統,系統中每個成員都互相關聯。一個良性的家庭關係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所有關係中,最難處的無疑是婆媳關係。如果我們試著換一種方式來看問題,也許這種關係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比如,婆婆很挑剔,動不動就批評兒媳這樣不好,那樣不好,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來思維,對婆婆的看法也許就變了。正因為她沒有把我們當外人,所以才會如此吧?況且,一個口不擇言的人,也一定是個非常直率的人。而直率的人,雖然有時候會讓我們下不了台,但是她的一切都暴露在外,她是透明的,實際上反而好相處一些。如此一想,婆婆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或許就改變了。何況,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我們誠心對待婆婆,婆婆也是可以感覺到的。婆婆感覺到我們的誠心,她也會跟著改變的。

在與婆婆相處時,我們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


有什麼好事,想著親媽,也想著婆婆,不厚此薄彼。跟婆婆一起外出,試著牽著她的手,摟著她的肩。這種肢體語言是拉近彼此距離最好的方式,前提是,你要很自然地去做這件事,而不是僵硬地去做這個事情。當我們這樣對待婆婆的時候,就會讓她在親戚、朋友、鄰居面前很有面子。


經常發自內心地誇誇婆婆,偶爾也可以跟婆婆耍耍賴、撒撒嬌。如果婆婆說哪個事情做得不好,不要介懷,相反,可以虛心地去求教。


倘若怎麼努力,都感化不了婆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納。接納了對方,意味著平和地看待她幾十年來形成的傳統觀念,也意味著你不必絞盡腦汁強求對方改變。當然你也不需要勉強自己,放棄自己的教育態度和立場去迎合婆婆,只是不必再煞費苦心強求一致。

若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納婆婆,也別跟自己較勁,可以試著去靜觀自己的內心:「婆婆這樣的行為讓我很生氣,我接受不了婆婆這樣對待我,這一切的根源在哪裡呢?」當我們靜觀自心時,那些情緒也許就遁去了,甚至,我們還有可能發現很多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的問題,進而獲得一個自我成長的機會。當我們暫時無法接納婆婆時,可以試著和婆婆分開住,保持一定的距離,別讓自己的情緒隨著她起伏不定。

當然,處理好婆媳關係不是單方面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作為婆婆,也需要多多用心:


多誇獎,多關心,少挑剔。

兒子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成人後必然走向獨立。接受這樣的事實,並祝福他,就是作為母親能給予兒子的最好的愛。


兒子、兒媳婦的關係好了,兒子才會真幸福。而幸福與否與付出多少沒關係,只要兒子願意,他願意怎麼疼兒媳婦就讓他怎麼疼兒媳婦好了。


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而不是依賴子女來調劑生活,我們才可以活得更自在、更快樂、更受人尊敬。


生活成長於不同的年代,我們與年輕人之間存在代溝很正常,理解萬歲。理解並接納他們,不試圖改變他們,關係自然融洽,而我們彼此也都會活得更輕鬆、更快樂。


養育孫子、孫女,主體是兒子、兒媳婦,我們越是放得下,祖孫三代的關係越融洽,大家彼此也活得越自在,越輕鬆。

婆媳關係出現問題,不僅僅是婆婆和兒媳的事情,與兒子關係也很大。作為夾在兩個女人之間、偶爾受點夾板氣的男子漢,兒子也需要發揮更好的作用,在母親與妻子之間斡旋,成為母親與妻子之間的黏合劑、潤滑劑。

實際上,所有用在孩子身上的處理問題的技巧,用在婆媳身上同樣是有效的。只要做兒子、丈夫的多點耐心、多點智慧、多花點時間,是可以調和好她們彼此的關係的。

豐子愷先生有句話:「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在處理婆媳關係或者其他關係時,同樣適用。

總之,無論哪種關係,要處理好,重點還是取決於我們的「心」。心量大了,什麼都好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堂 的精彩文章:

洪欣大兒子賀彤彤生日全是「嫌棄」!這些離婚重組家庭讓人稱奇
這種野菜救活多少革命隊伍,被稱為革命菜,小孩和孕婦吃了有好處

TAG:父母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