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字下酒》之胭脂考

《以字下酒》之胭脂考

少時讀《匈奴民歌》,及至讀到「失我胭脂山,令我婦女無顏色。」這一首,便令人做無盡想像,只想這山上到處是胭脂。及至後來才知道胭脂只是一種草的提取物,再後來查諸書,知道匈奴民歌里所說的胭脂山上產一種花草,名字叫紅藍草,能做染料。《五代詩話.稗史彙編》上所記如下:「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紅藍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緋,取其英鮮者胭脂。」這裡有一個問題,好像是這種草整株的取來都能用,花朵可做緋色染料,而葉子倒用來做胭脂?古代的美人或不怎麼美的婦女日常生活像是都離不開胭脂,鄙人家中曾舊藏兩個唐代的小胭脂銀盒,一個鎏金的,有墨水瓶蓋大小,上邊自然是花草飛鳥,一個純銀的菱形盒,略比火柴盒小一些,上邊的圖案也不外是花草飛鳥,當年都是放胭脂的,那一年南京二位女畫家楊春華和吳湘雲上門來喝茶作畫,便翻出來送了她們,看別人喜歡我自己亦喜歡。《紅樓夢》中的小丫頭調笑寶玉,想不起是哪一位了,說的話就是「我這裡的胭脂你不來吃一吃?」一張臉,胭脂能抹到哪裡去?我們那地方,把親嘴叫做「吃老虎」,北京叫「哏兒一個」「接吻」是洋派的說法,翻譯小說的濫觴。

說到胭脂,凡畫花鳥的都離不開。好胭脂,調淡了十分嬌艷,說不出的那個嬌艷,畫海棠離了胭脂就不行。調濃了會厚到沒底,一眼不到底的那種艷麗,但還是通透,不是一片死顏色,用胭脂,最好是膏,密封它,不令它幹掉,幹掉再用水兌膠重新調過,便不好使。去蘇州,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胭脂,姜思序的當然最好。朋友送我一點清代的老胭脂,更好,畫蘿蔔調一點,旁邊的草蟲一定發獃。民間的過年過節蒸大饅頭,饅頭上要點梅花點,雪白的饅頭,用胭脂一點喜氣便出來。過年過節,小小孩兒的額頭眉心也要用胭脂點幾個點,也煞是好看。在鄙鄉,民間把幾乎所有的顏色都叫做「胭脂」,早些年的衣服,顏色舊了就要染,灰的染藍,藍的染黑,粉的染紅,紅的染紫,總讓人感覺是新衣服在身。染衣服就要去買染料,若哪位是去買染料,你要是問她:做什麼去啊,她會說:去買點胭脂。沒有人會說是去買顏料,或是說去買染料。那年去印度,讓人眼睛看不過來的就是到處可見的各種一大錐一大錐的顏色,我想看有沒有胭脂和洋紅,但獨獨沒有這兩樣,印度那些一錐一錐的顏色不是用來作畫和染衣服,而是五花六綠全部下肚子。也有用丹砂粉來點眉心,赤紅無比。

胭脂在古代不便宜,即以唐代的物價而論,當時的一兩胭脂值玖拾文,而上等的沉香才值陸拾五文。我作畫,素喜古法胭脂,清鄒一桂《小山畫譜》中載「胭脂」一條:「法用紅藍花、茜草、蘇木以滾水擠出,盛碟內,文火烘乾,將干即取碟離火,干後再以溫水浮出精華而去其渣滓則更妙。初擠不過一二,再擠顏色略差,烘之以調紫色、牙色、嫩葉、苞蒂等用,至點染花頭必用初擠。」

古法上品胭脂膏現在市上已找不到,或有售小干塊兒者,加水兌膠均難如人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章子怡告訴你:想要打造高級感,一副耳環就夠了
總有一處生活,讓你鬧中求靜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