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叫喊著逃離北上廣的那批人,如今又逃了回去

叫喊著逃離北上廣的那批人,如今又逃了回去

格物邦 原創文學平台

封面/插圖 來自網路

文 亞瑟

音頻 阿穆

去年有一陣子,「逃離北上廣」悄悄在大城市的白領圈打工圈朋友圈開始流行。

先是有人說北上廣不是夢想的容身之所,老子不幹了,回家。

於是有人開始在郊區買房置地,逃離者先驅們一轉眼曬起了三四線城市的安家照片。

但逃離也是需要資本的,回家坐火車還得買票呢,問題是,有人負擔不起這張車票。

資本充足的中年人可以舉家搬遷,而大部分居無定所的北漂上漂廣漂回到家鄉的四五線城市大農村之後,發現自己生存成本卻更加高昂。

人情社會裡,越小的圈子越需要人脈,越貧瘠的土地越沒有白手起家的機會。「逃離北上廣」叫喊得最響亮的一批人,漸漸發現大城市還是最佳選擇。

於是又有人扛起「逃回北上廣」的大旗。

美國用四十年的時間完成了從城市化到城市郊區化再到逆城市化、城市化的路程,我們用十年就走了一個來回。

但我們到底該逃離何處,往何處安身呢?

如果你愛這個城市,就在最純潔的年華與它邂逅,在求生存的年紀與它告別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有個心理學實驗很有名,叫「別去想那頭粉色大象」。

把一群人攛掇到一個空房間里,告訴實驗的參與者,在這個房間里什麼都能做,但是不要去想像你身邊有一頭粉色的大象。

實驗的最後結果是沒有人成功。

就像你心裡一直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粉色大象一樣,這個實驗告訴你:

當你在心裡給自己設定一個不要想起某樣東西的前提時,這個東西已經在你心裡紮根了。

同樣,當你告訴自己要逃離北上廣的時候,北上廣象徵的功名利祿的生活已經是你心裡追求的標尺。

逃離可以,前提是你有讓自己過這種生活的本事。

而在最早跟風逃離的一群人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對自己想要的生活認知清晰毫不懷疑。

離開北上廣有很多去處:

沒錢有能力的去二三線城市,沒錢沒能力有人脈的回老家,有沒有能力無所謂但有錢的去國外……

可你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世界浩渺眾生芸芸,你怎麼找到自己喜歡的地方,靠走走停停一個接一個地方嘗試嗎?

無論逃出來還是逃回去,你都應該知道不同的地方各自都有什麼好處。

「留在北上廣不是因為有多幸福,而是離開會更苦逼。」

-首先,城市裡文化氛圍與職業崗位的多元化-

當甲殼蟲樂隊主唱列儂被採訪問到:你們一個英國樂隊為什麼要來美國發展?

他說:很久之前哲學家和詩人都去羅馬,因為那裡是世界的中心,我們今天要來紐約,因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

大城市的好處就在於,作為一個地域發展的中心,它有無限多的可能。大城市有各種有趣的崗位公司和企業形式。

遊戲設計員、芳香治療師、專門給人提供買衣服意見的服裝搭配師……

大城市裡有歌劇音樂會,有形形色色的亞文化圈子,有專門為了討論外星人存在的俱樂部。這也是大城市的魅力之一:一旦林子大了,你能見到各種鳥。

小城市的可能性銳減,職業種類和文化生活都變得單一,但純度卻大大提高。

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各自的風範。

所以在你選擇一個城市之前,一定要找到它的文化和經濟核心所在,並確認你自己真心喜歡並且適合它。

就跟逛商店一樣,開始你願意四處閑逛,好幾年下來之後,你就會明白自己想要的風格,直接走入某家店,因為那裡有最多屬於你的東西。

所以如果你還是一個希望生活有更多可能的人,把可能當成生命中很重要的東西的人,城市對於你的魅力是致命的。

如果你已經找到自己內心所需,徑直走向一個你喜歡的城市,則是最好的選擇。

GIF

「宜居城市千千萬,何必死守北上廣。」

-其次,生存的成本和環境壓力不同-

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房價貴消費高都是不爭的事實。

但當你看到房價高得讓人絕望卻還在漲,三十塊錢只能買一份盒飯還得排隊,你就該明白,大城市也為相當一部分人提供了與之相匹配的收入水平,或者至少是可能性。

這有點殘酷。你覺得生活成本高,只是因為你不是獲利的人。

大城市是個巨大的競技場,場地周圍人頭攢動水泄不通,高壓又烏煙瘴氣,卻也有巨額賞金。

你是決定再試一把,還是換個遊戲玩?這純粹是個人心氣問題。

同樣道理,小城市沒有高壓的淘金遊戲,有合理的物價和相對從容的工作,同時也有穩定平靜的工作。

小城市面臨的不是消費壓力,而是收入壓力。

你拿著只有以前一半的工資以一半的效率工作著,雖然夠用,但是總覺得虧。

慢節奏也帶來了生活在大城市裡人群的恐慌:這樣再過幾年,你也許永遠回不去了。

最後是特殊資源。不同的地方擁有不同的資源,大城市幾乎集中了中國最好的教育藝術和醫療資源。

而小城市也有特別之處:和父母親生活在一起,在家鄉生活的歸屬感,以及老家來自家庭的各種人脈關係。

你只有明白了各自的好處,才能在不同地方真正過得好。

大部分人看來,活得最辛苦的是那些忍受著城市最讓人痛苦一面的人:

坐著擁擠的地鐵在霧霾中穿行,然後進入一個不喜歡也無跳槽可能的工作,晚上再坐兩個多小時公交車才能回家卻從來不參與任何一個聚會沙龍藝術展覽。

他們在承受城市最操蛋的一面,卻完全享受不到城市的豐富機遇和紙醉金迷。

事實就是這樣:除非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否則你永遠無法停止逃離,

要弄清楚這個選擇,可能需要認真思考一下這個階段你到底想要些什麼。

自我,職業,還是家庭?你的重心在什麼地方?

自由,歸屬,還是宜居?哪些是你在一個城市不可或缺的生命資源?

從一個人的全部生涯來看,人生是一個打開再合攏的過程,你需要在年輕看到足夠多的可能,才有可能在而立之年從容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好的生涯軌跡一般是二十到三十五歲前以職業發展為核心,在大城市嘗試各種可能,有機會就再往上。

到了三十五歲前後,形成穩定的生活軌跡,然後經過職業與家庭和自我的平衡選擇。

你只有一日看盡長安花,才敢在某一天平平淡淡才是真。

對於自己內心沒有方向的人,去哪裡都是逃離,而對於生命有方向的人,走向哪裡都是追尋。

可能這也是當年蘇軾被發配四線城市惠州時寫下那句詩的原因: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

END 感謝閱讀

編輯 / 校對:空虛小編

本文作者:亞瑟

格物邦 自由撰稿人

更多作品 關注公眾號「格物邦」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

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物邦 的精彩文章:

《前任3》:我們愛的都是自己
為什麼中間的孩子喜歡哭?

TAG:格物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