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哥本哈根——審美宗教的勝利

哥本哈根——審美宗教的勝利

克爾凱郭爾把生命分為三個階段,審美——道德——宗教。其實說三大類也可以,很多人只在一個閾值里蹦躂,也有很多人在混沌里無法被劃分。

審美主義者們根據當下的、有限的和歷史性的世界來規定自己和生活,目標是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保持興趣和快樂,最大的恐懼是無聊。他們只去影響自己能影響的範疇。往高里走興趣會帶來創造,往低里走過度追求快樂也會帶來放縱。道德階段的特點是對生命抱持認真的態度,並且始終一貫的做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擇。很多人到了年長之後開始厭倦這樣鮮明的是非觀,有些人因此重新回到美感階段的生活方式,也有人進一步躍升跳進信仰,扛起捨我其誰的天賦使命,尋求人類值得追求的共享意義。

探求人的存在意義,克氏一定是進階到了第三階段。而他的故鄉哥本哈根,卻是把審美當成了宗教。

哥本哈根運河和街道

歐洲與之相近緯度的城市風貌大抵類似,有著皇宮,運河,彩色房子。哥本哈根同又不同,多了幾分「一眼既知」的個性。這種個性,細看下來,是由無數共性構建的。比如自行車都長一樣:樸素的一根杠兩個大輪子;年輕男生的打扮非常接近,9分窄腳中高腰牛仔褲,凈色T恤扎進褲子里;女生打扮幾乎沒有花色,單色廓形風衣是她們的符號;室內裝修更是一水的包豪斯:灰色混凝土牆和毫無裝飾的深木色檯面以及黃銅細管裝飾燈具;現代建築的外觀乍一看都奇形怪狀,實際探究下來,也是延續了悉尼歌劇院的功能性誇張化。

studio 餐廳內部

北歐的民族性深深地融入到了當地的生活和設計當中。Jantelagen,詹代法則是他們社會主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不鼓勵突出個人獨特性,更注重群體的心理模式。它在世界範圍內,是獨樹一幟的特別存在,而在自己地盤上,卻難免有些不斷重複。就像一個人的comfort zone,總是在自己認同且舒適的範圍里打轉。

在北歐設計風格的中心——丹麥,在設計史上甚至擁有以自己命名的風格「DanishDesign」,將極簡主義和功能主義最大化。最近一些年很有佔領全球審美製高點的趨勢。大家都逐漸開始認同低飽和度的色彩更高級,也逐漸為冷感即貴的消費觀點掏腰包。生活在當代的小布爾喬亞想彰顯品位怎能不了解Mogens Lassen,高級家俬再談義大利那套明顯已不合時宜,應當要提及的是Georg Jensen的迷人簡潔曲線。而Ferm LIVING的家裝小物也早已成為國內山寨小廠的風向標。

家居設計門店夜晚的櫥窗

在設計產品愛好者心目中,哥本哈根一直是自帶光環的存在。所以我也著重去看了看家居店和現代藝術展館。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文具設計非常實用,不僅美觀輕便且功能性強大。個人就喜歡用HAY的剪刀。博物館紀念品處賣的鉛筆都有筆帽,記事本的綁繩有自己的凹槽,扣合同時是筆插,速寫本也有專門的撕痕,防止散頁和撕破,還有鉛筆掛繩……等等各種方便和妥帖。由此可見這是一個對創作者非常友好的國度,文創產品的境界的確其他地方暫時還比不上。

最打破常規的莫過於在這高緯之上,丹麥除了會性冷淡,還會做菜。如果沒有丹麥,Nordic food恐怕會淪為慘淡的同義詞。之前因為更偏好輕食的西餐,以為好吃非日本人出品莫屬。哥本哈根米其林們吃一吃,真是天外有天。因地制宜的食材本身就light,大部分以海鮮為主,主廚都在追求簡單清爽上大做文章:松露拿來焗鵪鶉蛋,魚子醬用來配雪糕,生蚝佐檸檬冰沙,蔬菜做成汁,冰淇淋的香味直接從花瓣上採集……滋味的豐富不是來自味道的疊加,而是味蕾的打開,跟歐洲其他地方的烹飪手法幾乎沒有什麼相似之處,醬汁濃湯什麼的全無蹤影,卻跟日本廚師的靈魂不謀而合。這是一種巧合嗎?

丹麥米其林餐廳的清爽菜式

我卻覺得這是一種必然。看看當地人倍加推崇的美術館——海邊的路易斯安娜(我純粹是被酒店的concierge攛掇過去的)就知道,丹麥人和日本人嚮往的極簡,的確有幾分共通。路易斯安娜美術館是其中典範,建築的透光也不講究什麼玄妙,就是內外空間通透並行。據學建築的朋友說,這個美術館是他們教科書上的範本,當然也有建築學子對此不屑一顧,以還原作為設計出發點,多少有些無趣。

海邊的路易斯安那美術館

不過海邊的路易斯安娜代表的可能也只是當地人的一種嚮往。丹麥的極簡與日本不同,有哥本哈根皇家美術學院作基礎,他們有自己鮮明的設計語言體系。而對於大力推行現代主義和功能主義的北歐設計來說,它謹遵著「大眾應能享受美好且有用之物」的核心價值。意識形態上,北歐人形成了高稅收的龐大公共福利體系(在冰島我買到了人生中最貴的一塊相機電池,合人民幣近一千五左右,將近國內購買進口原裝三倍價格);生產方式上,膠合板,塑料,氧化鋁,漆包鋁和壓制鋼等低價材料也是北歐設計能夠大規模生產的保證,同時降低了設計產品的價格,真正做到共產共享。

風靡世界的北歐燈具設計

北歐人有宗教么?在歐洲甚至世界範圍來看,他們都是宗教觀念非常淡薄的國家。可身臨其境,又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本地人在share一種堪比宗教的理念。他們願意因此多騎自行車,過更樸素的生活,繳出收入的一半去納稅,政府願意養但自己也不閑著,他們深信著Lagom,堅持著Hygge,什麼都不要多,剛好就行。

剛到北歐的新興城市雷克雅未克的時候,我感到了一種恐慌。沒有歷史遺留,所以雷市的風貌相當整齊劃一,處處體現著北歐的審美結晶。城市真的是好看。非常悅目,挑不出一點毛病。街邊隨便一拍就是愛德華霍普的油畫構圖。我恐慌的是,大一統的審美,原本是自己極度抗拒的事情,被北歐之風吹一吹之後,感覺都要被洗腦了。

哥本哈根路邊的房子

真的好看,就有資格一統大眾審美么?當然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某社會主義大國統治階級倒是巴不得這樣,最好人民都聽話,就算缺乏審美基礎也想生硬規划出一個紅色審美。而哥本哈根和整個北歐,追求的倒不是自上而下地統一,更多地是自下而上地捨棄掉一部分多元可能,去主動接近某種統一,一種從生活到精神都可以共享共通的統一。的確也是不錯的人生解決方案。

說到共產共享,總令我想起尋羊歷險記里村上春樹借野心勃勃的黑衣秘書之口說出的那段話:「世界是平庸的,這點毫無疑問。如此說來,莫非世界一開始就是平庸的不成?不然。世界原本是混沌的,而混沌並非平庸。平庸始於人類生活和生產手段的分化。馬克思通過對無產階級的界定而將平庸固定下來。惟其如此,斯大林主義才同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對馬克思我是肯定的,因為他是記得原始混沌的少數天才之一。在同意義上對陀思妥耶夫我也持肯定態度。然而我不承認馬克思主義,那實在太平庸了。」

微博:頭英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異吸引子 的精彩文章:

TAG:奇異吸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