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赫赫大周八百年,地圖看它的立國過往

赫赫大周八百年,地圖看它的立國過往

關中平原以及后稷受封地

先周是黃土高原一個古老的民族。始祖是棄,又名后稷。

相傳是黃帝的曾孫、堯的父親——帝嚳的兒子。

棄在兒時就喜歡農耕之事,其他的孩子還在爬樹掏鳥窩、撒尿和泥巴的時候,他就整天喜歡種些豆子之類的東西。但凡經過他打理,旺盛的農作物紛紛結出了果實。

這種天賦延伸到成年,經過成長的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實習摸索,他觀察出了一個問題,把作物種植後,在數行之間如果打上封壠,灌溉的水會長久的保持在其中,而且很容易觀察每個區域的水澇和作物情況,管理起來很方便。

距今在10000年到5000年間,北起黑龍江,南至長江流域,西到天山、雲貴高原和西藏高原的廣大範圍間,大環境很是溫暖濕潤。加上后稷的高超的農業管理技術,后稷的名聲一日蓋過一日。

堯帝聽說後,聘請后稷當了農師,讓他管理農業並指導與天下農業有關的各方面事務。後來立功的后稷被封在了邰。

邰,今關中平原武功縣附近,關中平原水域縱橫交錯,涇渭以及若干支流橫貫各地,方便灌溉交通。黃土高原纖細的土粒,可以供遠古時代耕耘工具不甚發達的古人方便使用木犁以及木鋤。對於后稷帶領的周人一族可以說是英雄處於用武之地,他們發揮了自己擅長農業的特長,開始播下了興旺的種子。

夏朝太康(大禹的孫子)時,后稷的後代不窋正處於夏朝衰敗時期。夏朝朝綱大亂,太康不注重農事,不窋也失去了農官的職位,遂率部族逃到了慶陽一帶。不窋為了保證在戎狄之間的族人安全,在今慶陽市管轄的慶城縣修建了不窋城。

不窋逃亡

雖然處於戎狄之間,免不了後代夾雜氐羌血緣,但是周人還是沒有忘記自己的本業,依然重視農耕。

到了不窋的孫子公劉時代,經過三代的發展,周人的人口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慶城縣之間的河流所沖刷的平原區域已經不能滿足周人的發展需求了。於是公劉帶領著族人又沿著涇水河谷一路南下到了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

公劉遷邠

公元前1327年,周人在首領公劉的帶領下定居在涇水河谷已經傳了九代,已經到了古公亶父時期。

這時候商王朝的君主正是第十九代王—帝小乙在位,這一年商王朝也延續了先祖好遷都的傳統又把都城遷到了黃河以北。而周人呢?他們很煩惱!!!

不事生產,靠天吃飯的游牧民族戎人頻繁的勒索周人,周人力量猶如滄海一粟,不能持續的抵抗戎人的攻擊。於是古公擅父帶領著族人出了涇水河谷來到了廣袤的關中平原,遷到了岐山附近的周原(岐山縣與扶風縣交界)。

古公亶父遷到周原

岐山一帶是古代渭河河谷最豐饒的地區,而易於耕種的黃土地和豐沛的水量更是促進了周人農業生產的迅速的發展,與之相附合的人口也成倍的增長。

古公亶父改變了周人長期和戎狄雜居而養成的戎狄風俗,開始建築城市,讓人民定居下來。除此之外,周人還結好黃河流域的商王朝,商朝的君主順便把岐山一帶封給了周人立國。肥沃的土地,勤勞的周人。這支部落開始逐漸的強大起來。

古公亶父三傳到了周文王又遷到了灃(西安市馬王村),文王的兒子武王即位後又遷到了鎬(今西安斗門鎮),周人由西而東,沿著渭水一步步的向東方發展。最後終於積累了足夠的實力!

文王、武王東遷

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大軍東出崤山一直開到了商朝的都城,滅商興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福讀史 的精彩文章:

結束三國92年戰亂的西晉為什麼不到36年就亡國了呢
650年前沒有他,明朝不會存在

TAG:大福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