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人的祖先為啥能稱霸亞洲?因為有「丑爆了」的單眼皮、眯眯眼、塌鼻和短腿!

中國人的祖先為啥能稱霸亞洲?因為有「丑爆了」的單眼皮、眯眯眼、塌鼻和短腿!

那些你認為丑爆了的單眼皮、短腿、大臉、塌鼻,也曾帶領我們祖先開疆擴土。這些特徵,正是幾萬年風霜加冕最好的印記。

如果你曾留意過,就會發現歐洲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是清一色的標配「雙眼皮」。

而且仔細一想,還真的找不出哪個單眼皮的歐美人,不信你可以在腦內搜尋一遍?

在歐美等地,他們根本不知道單眼皮為何物,也不會去區分單雙眼皮。

所以如果將在亞洲風靡的「雙眼皮整容手術」搬到這些地方去開業,血虧基本上是可以預見的。

不過與其說歐洲人都是雙眼皮,倒不如說亞洲人的「單眼皮」才是世界上最獨特、最具有標誌性的特徵。

東亞人種獨特的單眼皮,其實指的是眼眶內側有一條皮膚皺褶,叫內眥贅皮。

內眥贅皮是上眼瞼褶皺、下墜包裹眼頭的結果,有輕重程度之分。

程度較輕的就成了內雙,而較為嚴重的便成了所謂的單眼皮。

這種內眥贅皮,也叫做蒙古褶,因一般認為現在的東亞地區,為蒙古人種的後代。

劉亦菲的蒙古褶

就算是雙眼皮的亞洲人,有這道蒙古褶的也不少。

例如劉亦菲的雙眼如此具有東方神韻,就正是託了蒙古褶的福。

相反,沒有蒙古人血統的白種人(高加索人),蒙古褶就極其罕見了,除非是變異或疾病等原因。

他們的眼部有不同程度的凹陷,頭骨眼眶部分突出,雙眼是又圓又大

然而因為審美的變化,東亞人總是以這道蒙古褶為恥,紛紛走進整容醫院,想要改變這刻在基因里的印記。

這也難怪,畢竟話語權掌握在西方人手中時,曾經的「蒙古眼」就被認為是「弱智」和「返祖」的現象。

唐氏兒的典型面相

十九世紀末,一位英國醫生約翰·朗頓·唐便把唐氏綜合症,稱呼為「蒙古人種病」。

因為他認為唐氏綜合症患者的眼部特徵就與亞洲人十分相似,如蒙古褶和上揚的眼尾。

他解釋道,唐氏綜合症是一種由高貴的白種人退化到低賤的蒙古人的病變。

例如所有人在嬰兒時期普遍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蒙古褶,而高加索人一般在3-6個月之後蒙古褶就會自動消失。

約翰·朗頓·唐

所以,他們才用「蒙古弱智」來描述此類患者,認為蒙古眼是「進化不完全的產物」。

殊不知東亞人的眼睛不但與眾不同,而且進化出了不少過人之處。

根據進化論的解釋,東亞人獨特的眼型主要起源於對極度嚴寒環境的適應。

如果在寒冷的地方,第一時間凍瞎的可能就是「雙眼皮」的歐洲人。

我們知道人類的祖先都起源於非洲,經過數百萬年的遷徙才形成了今天的人種格局。

而其中有一支,就在間冰期(較溫暖)通過西伯利亞到達東亞大陸。

隨著時間推移,大概在距今22000-18000年,寒冷的末次盛冰期便來臨了。

為了在寒冷的環境中生存下去,我們的祖先無論在外貌、體格上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

早期人類走出非洲的地圖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獨特的眼睛才形成,以對抗惡劣的氣候。

例如我們眼窩內脂肪層不但會加厚、還會進一步延長,而且眼部的皮膚會向內生長,使眼眶變小。

這些變化的出現,都是為了保護我們脆弱的雙眼。

雖然我們雙眼沒有感知溫度的神經,但人體對眼球的保護卻是無微不至的。

要知道為了保護眼球,人體最優先供熱的地方之一就是雙眼。

在紅外成像中,就能看到眼窩周圍是臉部溫度最高的區域。

除了供熱優先外,角膜和鞏膜也像隔熱層一樣,能起保溫作用。

因為缺少血管的透明組織,它們幾乎沒有散熱作用,還能起到緩衝寒冷傳導到眼。

如果沒有這些溫度加持,「體液外露」的眼睛每一次眨眼都可能是冰碴子。

對極度嚴寒地區的人民來說,眼睛幾乎就是決定著生死的關鍵器官。

它不同於身體其他器官,可以用厚厚的獸皮包裹以抵禦寒冷。

人類雙眼必須裸露在外,才能獲取到最重要的視覺信息。

如果在嚴寒的劣境中,沒有有效的保護措施雙眼很容易被凍得無法睜開。

失去雙眼的視線,幾乎就等同於葬身於雪海。

所以在原有的保暖基礎上,東亞人特有的蒙古褶就是保溫的必備良器。

這種從上眼皮脂肪層一直向下延伸至睫毛處的結構,能夠更有效地包裹雙眼,使溫度更難散失。

此外,上下眼皮的脂肪層也會變得更厚,甚至連眼窩內都填滿了脂肪,幾乎看不出凹陷。

這種平坦的結構不但降低了與寒冷空氣的接觸面積,使冷空氣帶走的熱量更少,而且更厚的脂肪還能有效地保持眼部溫度。

這些結構,無疑都大大地提高了東亞人的生存幾率。

不過,就是因為這種脂肪飽滿的眼部結構,出現那道雙眼皮褶子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了。

清朝時期的廣州官吏

除了防寒作用,單眼皮對強光的緩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據研究報道,乾淨新鮮的雪面對太陽光的反射率能高達95%。

也就是說在陽光下,95%的太陽光線會被雪面反射出來。

如果你盯著雪面看,就幾乎等同於盯著天上的太陽看了。

拍《南極之戀》因沒帶墨鏡患上雪盲症的趙又廷男神

所以去滑雪時,帶墨鏡成了很多人的不二之選。

因為雪地反射不但影響視野,還容易被「亮瞎了眼」,患上雪盲症。

雪盲症,顧名思義就是雪面強光刺激造成的暫時性失明,包括眼角膜、結膜等的損傷。

但我們的祖先沒有發明墨鏡該怎麼辦?

此時,眼縫更小和眼皮更厚的的眯眯眼,就成了抵禦雪地強光的利器。

愛斯基摩人用這樣的工具來防止雪地反光

此外,東亞人的小眼睛還自帶墨鏡效果——更淺色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它位於視網膜的最外層,由單層色素上皮細胞構成,可以吸收光線,減少光的散射從而保護眼內組織免受氧化損傷。

這層上皮細胞的顏色和透明度,就決定了其反射量和吸收量。

研究表明,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顏色與人的膚色有關。這與胚胎時期,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曾為皮膚一部分有關。

但是奇怪的是,中國人明明比歐洲人更「黃」,但眼底顏色卻更淺色。

此外,東亞人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透明度也更低。

而東亞人這顏色更淺和透明度更低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會使其對強光的反射量和吸收量都更變大。

這些結構,無疑都是東亞人的祖先成為雪原一霸的籌碼。

同為蒙古人種的愛斯基摩人

此外,我們的大臉、短腿、塌鼻等特徵,都與寒冷的氣候脫不了關係。

因為在大自然中就有一條與我們審美完全相悖的定律,艾倫法則。

根據艾倫法則,同一個物種在越冷的地方,個體四肢更短、軀幹越圓。

這是因為四肢和附器越短小,散熱也就越少。

rlyl

審美和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息息相關,另外蒙古也出美女呢~

From:SME(ID:SMELab)

Editor:rly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lyl的自然世界 的精彩文章:

【rlyl物種說】今日-倭狨
一對龍鳳杯,致美世間情……

TAG:rlyl的自然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