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投胎是個大問題

投胎是個大問題

沒有佛法的人生將會虛度。

對此,我深信不疑。

在娑婆世界的每個日子裡,

阿彌陀佛伴我同行。

打香板是祖師傳下來的傳統,叫「打警策」,等於考功夫一樣,就是用香板敲你兩下,又是一天過去了,開悟了沒有?沒有就斬你頭!

開悟了沒有?沒有就斬你頭!

過去揚州高旻寺有位首座天慧徹祖,用功用得好,人又聰明。當時清朝雍正是位開了悟的皇帝,有一次去高旻寺,見這位首座功夫了得,便請他進京,但問他話又答不上來,於是把他關起來,叫人每天送幾個饅頭給他吃,並用皇帝的寶劍敲他兩下,問:「開悟了沒有?沒有就斬你頭!」一天過去了沒有,二天過去了也沒有,要小心,七天要開悟……天天去催,去警告,一天二天三天都過了,那是要真用功的,不是開玩笑的,要斬頭的呀!用寶劍天天去敲,逼呀逼,逼得他滿頭大汗……到了第七天——開悟了!

打七打七,就是限於七天內開悟,否則被斬頭。皇帝就有這個辦法,有這個手段,七天真的開悟了。這個香板就是皇帝的尚方寶劍,天天敲你,敲什麼?你們現在許多連眼睛都收不起來,用什麼功?好玩!那怎麼行,吃了包子是要還錢的!要知道,他們整天好辛苦地在廚房幹活,洗菜切菜和面調味,一天共有多少人服侍你們?吃了包子不好好用功,這個債怎麼還?

不是老僧定力大,即落人間做馬騎!

過去有個老修行要上山用功,皈依徒送幾件衣服給師父穿,為防他途中盤纏用盡,暗中把四個元寶縫在衣服下擺的四角內,當晚他打坐時,看見自己跑到皈依徒的家裡,進入馬胎里去了,幸好他自己知道,剛生下來就亂撞亂撞,撞死了。翌日問他皈依徒:「昨天你家有什麼事發生?」答:「沒什麼事,只是生了一隻馬仔,自己撞牆死了。」因此他說了一首偈:「四個元寶四個蹄,一件衲襖一張皮,不是老僧定力大,即落人間做馬騎。」幸運好他有功夫,否則一個妄想就投馬胎去了,念頭一動就糟糕了!

死了投胎,就什麼都不記得了

那年,高旻寺來果老和尚圓寂,廣州有位居士看見來老來了,家裡即生下一個男娃娃,就說是來老轉世。我不相信,不過有些事情很難講,菩薩都要應世,難道開了悟的高僧就不來應世嗎?他來應世自己都不知道,羅漢菩薩投胎後亦忘記了自己,我們的今世,昨天、前天、小時候的事情都記得清清楚楚,但死了再投胎,就什麼都不記得了。你們有那個記得自己前生是什麼?是牛是馬或是狗?通通都不記得了,除非投胎不要父親的,自己就知道前生的事。

黃梅祖師就知道自己的前生

前世他要去做和尚,師父說他太老了不要他,他就去投胎,投到一個沒有丈夫的姑娘肚子里,姑娘沒有丈夫就肚子大起來了,父母氣她敗壞門風,就把她趕出家門。她也很生氣,小孩一生出來就把他丟到河裡,奇怪的,小孩不是隨水向下流而是向上游,也不沉下去,她只好又抱回來養大。後來他又跑去出家,師父說他太小了,他說:「我前世來,你說我太老,現在來又說我太小了……」他就知道自己前生的事。

杭州有塊三生石,三生石就是知道三世的事情,知道前生是什麼,今生是什麼,來生是什麼,據說有兩位同參好友,講好來生在那裡見面,見面後是怎樣的情況,講得清清楚楚,後來真的死了投胎,之後又見面了。他們不忘失過去的事情,我們就不行了。

你看他本是辟支佛,投胎後還迷失了自己

窺基大師是迦葉佛滅後證得辟支佛位,沒有見過佛,佛前佛後都是「八難」之一,立願要見佛,於是就入定,等待釋迦佛應世。玄奘大師去印度取經時,途經蔥嶺,看見山上放光,知道下面一定埋有東西,就去挖掘,竟然挖出一個人來,鬚髮指甲仍然在長,用引磬一敲,就醒過來了。

玄奘問他:「是什麼人?怎麼會坐在這裡?什麼時候坐在這裡的?」這個人便說:「我從沒見過迦葉佛,所以在這裡等釋迦佛應世,我要見佛。」「哎呀!釋迦佛已經應世又入涅槃,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我再入定,坐到彌勒佛出世吧!」「不行,你坐在這裡入定,彌勒佛出世時,又有誰告訴你呢?這樣豈不是空坐,乾脆到中國去,現在中國大唐佛法興盛,皇帝聖明。皇宮的標誌是蓋黃瓦,你看到蓋黃瓦的就去投胎吧!」當朝老臣尉遲恭的地位高、功勞大,府第建築跟皇宮差不多,蓋的都是黃瓦,所以他就投胎到了尉遲恭家裡去。

玄奘法師回國時,窺基大師已十七八歲了,這小孩一生下來聰明透頂,但看見和尚就不高興,你看他本是辟支佛,投胎後還迷失了自己。玄獎法師要度他出家,他偏不肯,給他看任何經書,就過目不忘,但決不出家。玄奘大師無計可施,故意讓他犯欺君之罪,但他寧願斬頭也不出家。後來叫人去勸他,只要肯出家,免他死罪,什麼都滿足他。他說:「我要一車美女,一車酒肉,一車經書。」「沒問題,全滿足你!」就這樣出家了,走到那裡都有三車相伴,故有「三車法師」之稱。玄獎法師帶回來許多經書,大部份都是窺基大師幫忙翻譯的,亦因此《唯識》在中國大盛。

所以投胎是個大問題

好多老修行一輩子修苦行,投胎到富貴人家,三妻四妾享福去了;有的人聰明透頂,卻誹謗佛法;有的人信願行解,弘揚佛法。這都是每個人的願力和念頭不一樣。一個願力,一個念力,信心堅固,願力充足,就不會走錯路了。提起話頭來——參!

有一種隨喜叫做留言分享

助建寺廟 功德無量

期待您的支持與參與

三寶門中福好求,一文付出萬文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龍禪寺 的精彩文章:

憨山大師的母子緣:感恩母親,視母如佛

TAG:黃龍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