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夷嘗與隋、唐兩朝抗,隋因之而卒,韓恆在爭為之祖

此夷嘗與隋、唐兩朝抗,隋因之而卒,韓恆在爭為之祖

知中國歷史者皆知,十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間,在中國東北地與朝鮮半島存一強之夷國---高句麗。此神秘國,隋、唐前直據中國邊史之重,自隋之後,歷兩朝四帝遂滅。

高句麗(gō雲)(lí),史稱「其」,本扶余古人一支,於秦漢之季建國(公先三十七年。。建國之初,只在渾江、鴨綠江中據片土,方不至今一地級市大國,人口亦少。與其謂為建國,至若曰一落地。

而高句麗與他人異,其善長畫,謂中國採取外服,陰積力之策。過五百年努力,至於六世紀,高句麗國亞於中國勢成東亞明大強,地廣數十倍,直得百濟、新羅,脅中國之興。

發我之隋、唐史,本是一部討高麗之史。自文帝始,至唐世民,其要的是;破高句麗,振中國。

公589年,隋文帝於滅陳一後,即將征高句麗為一項要務提了出來。598年,隋文帝令軍三十萬,分水陸攻高麗。以氣等也,軍中疾疫,士而能力,終不敵而還。

隋煬帝廣嗣後,尤為不忘高句麗之患,至於求托討高句麗。公611年,隋煬帝以高麗不遵臣禮,,親統113萬人討高句麗。高句麗將用誘敵之計文德,誘之,致軍奔命。煬帝第一次征以敗終,百萬人埋在遼水東。

公613、614年,煬帝又作二、三次攻高句麗之戰戰,皆以敗。隋煬帝征高麗狂貽國家之大者其後,以廣徵夫,糜費巨大,加修運河等工,多壯丁死,致有「丁未,使婦人」之畏也,方紛紛起,隋以此亡。

隋煬帝征高麗,而句麗在,隋而亂亡。後之唐知隋亡也,太宗嗣位,國家治理,而獨於徵高麗一事上,而與楊廣如出一轍。貞觀十九年,太宗以高句麗侵新羅異,御駕親征高句麗。唐軍渡遼水,,而於安市城遭兵殊死拒,攻久不下,數萬將士殞命將,太宗追還。

高宗嗣位,尤為將卒滅高麗提上了程。高宗雖未上之雄,但逢上古之至也。公666年,高句麗王泉蓋蘇文死,子男生代為莫離支(比丞相。,為二弟男建所逼,降於唐,高句麗亂。唐高宗因,分道擊高句麗。自此,高句麗國復存於世。

高宗平高麗之,以其境分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縣,並於平壤城統。據史記,高句麗國及多富戶遷入中國四方,融中國諸夷中。又分留遼東,為渤海國之民,而其餘小融突厥及新羅,高句麗之本高句麗族亦已融及諸夷,稍稍亡矣。

所以高句麗之殊形,且今日之中國地跨南韓、北韓以及,其已亡矣1400年之夷,韓恆在爭為之祖。唐史以為高句麗也當是中國之一史,主證為——高句麗之中、要地均在中國東北。而朝韓以高麗王即高句麗之承繼者,是大韓夷之民,是朝韓史之分。

而實,高麗為高王,此時已亡二百餘年,與王建之高麗本是兩事。居然,韓以高麗為國史,為謝祖也,新羅白濟才是大韓之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聖至上 的精彩文章:

一將領,歷史上並不出名,為何能在凌煙閣24功臣中位列第二?

TAG:神聖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