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汪楫記載釣魚島為中國領土

汪楫記載釣魚島為中國領土

汪楫(1636-1699),字舟次,號梅齋。祖籍安徽休寧,出生於江都。著有《梅齋詩》、《觀海詩》、《山聞正續集》。

汪楫少即負才名,好學工書,尤長於詩,深得龔鼎孳、周亮工等名人推重,與族人汪懋麟並稱「二汪」。先是以歲貢生署贛榆訓導,後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經巡撫慕天顏推薦,赴京應博學鴻詞考試,應舉一等,被授翰林院檢討,入史館,修明史,兼修《崇禎實錄》,兩充廷試讀卷官,先後出任過河南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等職,誥授通奉大夫。康熙二十二年(1683)作為清政府冊封琉球的正使,出使琉球。

琉球國即今日本沖繩縣,於隋大業年間(605-618)即與我國交往。明洪武初(1348)太宗朱元璋冊封其王為中山王,自此便與中國貢奉不斷。

康熙二十一年(1682)四月,琉球國老王崩殂,世子尚貞作為新君嗣位,向清帝上表,請求冊封。由於汪楫德才兼具,意氣沛然,康熙帝便欽定他為冊封琉球的正使,賜一品麒麟服,擁儀仗,奉璽書,持金冊,領御軍,出使琉球,諭祭故王,冊封新王。副使為中書舍人林麟昌(字石來,莆田人,康熙九年進士)。

他們一行從福建螺江登海,抵達琉球後,新中山王親率群臣到郊外迎候,儀仗十分隆重。在琉球期間,汪楫臨宗廟祭先王,為天使館題寫「敷命堂」匾額,為孔廟撰寫《琉球國新建至聖廟記》,與新王辨音律,會群臣和詩詞。汪楫「丰度之俊偉,才識之敏決,文章議論之壯麗」,不僅充分顯示了清帝的恩澤尊威,全面展示了使臣的個人魅力,而且促進了儒學在琉球的傳播,加深了與琉球的友好關係,深得琉球國臣民的尊重與愛戴。因此,在等候信風歸航期間,琉球國朝野均有豐厚的黃金銀兩饋贈,新君更是以千兩黃金為禮。但汪楫一文不取,一一奉還。汪楫的高尚品德令琉球人深深感動,便在王京為他建了一座「卻金亭」,以示紀念並倡導清廉自守的風範。光緒五年(1879)日本政府出兵,將琉球改為沖繩縣,為消除對中國依存關係的影響,「卻金亭」遺迹遭到平毀。

汪楫博學多才,廣聞強記。出使琉球期間,他事事留意,處處有心。在宗廟祭奠先王時,他注意觀察宗廟中歷代先王的神位及神位上所列的世次、名號,一一默記於心,回到館舍後,再將其一字不漏地記載下來。後來,他根據自己的親見筆錄,整理成琉球國中山王沿革的《琉球世纘圖》。在正常外交禮儀活動中,他還對琉球的歷史、地理、山川、風物、禮俗等極為關注,一有所見、所聞、所得,便詳加記載。回國後,他參考明史中的相關資料,又撰寫成《使琉球雜錄》一書,並繪製了《乘風破浪圖》,以記其事。由於書中內容多為親身經歷,且援引的史料又極為詳實,該書一直被後人譽為足以引信的史實資料。

據《使琉球雜錄》第五卷記載,「二十二年(註:1683)六月十六日,由福建南台登船。」「及二十四日天明見山,則彭佳山也,不知諸山何時飛越。辰刻過彭佳山,酉刻遂過釣魚島,船如凌空而行,時覆欹側。二十五日見山,應先黃尾後赤嶼,無何,遂至赤嶼,未見黃尾嶼也。薄暮過溝,風濤大作,投生豬羊各一,潑五斗米粥,契紙船,鳴鎮擊鼓,諸軍皆露刃俯舷作禦敵狀,久之始息。問溝之義何取?曰:中外之界也。」此文清晰地勾勒出釣魚島與琉球之間的海溝(黑水溝)乃「中外之界」,釣魚島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朱毓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小程序審核資質需要哪些?
迪奧手提包 Lady Dior 黑色小母牛柔軟手提包 迪奧單肩包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