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美不過: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

最美不過: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

鼎鼎大名的畫壇巨匠們,都有著屬於自己得心應手、匠心獨運的「拿手絕活」,筆下的形象栩栩如生,昂然靈動,堪稱一絕!

齊白石畫蝦

齊白石的蝦可謂是畫壇一絕,靈動活潑、栩栩如生、神韻充盈。他常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以濃墨豎點為睛、橫寫為腦,落墨成金,筆筆傳神;細筆寫須、爪、大螯,剛柔並濟、凝練傳神,顯示了畫家高妙的書法功力。

「塘里無魚蝦自奇,也從葉底戲東西。寫生我懶求形似,不厭聲名到老低。」

齊白石對蝦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切感,與它們對話,為它們寫照,透明、遊動、栩栩如生,洋溢著無限的生命力。然而,齊白石畫蝦卻經過一番艱苦的歷練,從科學的角度講,是越來越不像的過程,從藝術的角度講,卻是越來越像的過程。

62歲時齊白石開始對蝦寫生,他在畫案上放一盆活蝦,在院子小池裡養了蝦,以觀察蝦的形狀、水中遊動的姿態,按照本來面貌畫蝦。

68歲時對蝦的形象進行了重大改造,淡墨畫出的蝦頭、蝦身加上了重重的一點濃墨,表現了蝦的重量和蝦頭前端的堅硬。蝦眼改小圓點為兩橫筆,蝦腿8條減為6條等。

1934年,71歲的齊白石完成了畫蝦的最後改造:後腿由6對減為5對,簡約、概括、唯美,達到了「似與不似之間」的境界。他得意地說:「白石山翁寫生十年,方得如生。」

徐悲鴻畫馬

徐悲鴻畫馬為世所稱,筆力雄健、氣勢恢宏,布局設色均有新意。雖借用西畫素描法十分寫實,但在筆墨上卻仍注重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借用西畫的解剖思路,把「中國畫」自然寫意的傳統美學理論,融進微觀具象世界。

畫鬃毛:畫鬃毛是徐悲鴻的一絕,他畫的鬃毛層次豐富、飄動飛逸。他首先做筆,用手把筆毛搓開,然後再蘸上淡墨畫第一層,等淡墨幹得差不多時再用焦墨畫第二層,這樣就達到了層次分明的效果。

畫眼:往往徐悲鴻畫馬圖中看不到它的眼睛,沒有具體的畫個眼眶,但我們仍然能明顯感覺到。這個他不是畫的,他是在畫完眼部,落墨完了之後,馬上用一張宣紙攥在手裡邊,用手按出來的。手一按,眼眶的這個骨骼的輪廓都出來了。

題款:徐悲鴻畫馬不喜歡在畫上題太多的字,而且題款都在畫的最邊上,這樣既不會破壞畫面,同時又顯得畫面豐富。

可以說,「徐悲鴻塑造的」奔馬藝術形象是對中國傳統筆墨畫的突破和發展,創造了一代新的畫風。

李可染畫牛

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愛描繪的對象,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一直到他生命結束,他留下了許多以牛為題材的精彩作品。李可染對牛的品格、氣質、形象無一不欽佩,把它樹為自己人格學習的榜樣,以牛為師。所以他的畫室叫「師牛堂」。

「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終生勞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犟,穩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無華,氣宇軒昂,吾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李可染多次題寫在其以牛為主題的作品上的跋語。

李可染畫的牛極富生活情趣,這與他長期深入生活靜觀默察,對牛的動作習性熟稔於心不無關係。他筆下的牛,或行、或卧、或鳧於水中;寥寥數筆,便勾出一幅質樸而生機盎然的田園小景。他能把牛的形狀、比例、動態掌握得恰到好處,更能把牛的樸實無華的性格和充滿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

《春風圖》

他畫的牛多一筆嫌多,少一筆不夠,這就是他多年修鍊藝術的結果。李可染把自己的畫室也命名為「師牛堂」,表達了他以牛為師、刻苦進取的藝術追求。

《榕蔭放牧圖》

《柳塘牧牛圖》

《秋郊放牧圖》

《歸牧圖》

《牧牛圖》

《柳塘放牧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土人文地理 的精彩文章:

這些精美的手工藝,一個個即將消失

TAG:鄉土人文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