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武夷岩茶四起永不落(一).陳椽

武夷岩茶四起永不落(一).陳椽

武夷岩茶四起永不落

八六茶人 陳椽

為了攻破對武夷茶史的種種唯心論者的曲解,特寫《武夷茶三起三落》——武夷茶起源考證。發表在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廣東茶葉科技》1984年第四期。還我武夷茶史真實面貌,引起全國茶業工作者的重視。尤其是福建茶葉學會通告全省會員共同研究這篇文章,至今已有十年之久了。

1992年武夷山市成立岩茶總公司,為建立《東方茶城》打基礎,1993年又要舉辦第三屆岩茶節,為大力發展岩茶產銷,築成千古不滅的堅固基礎。特寫《武夷茶四起永不落》慶祝紀念。

陳椽先生手跡

武夷茶起源初釋

北宋范仲淹詩:「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表明武夷茶為天下茶之冠,名聞全國。從「仙人古栽」做文章,追根可及源。結合茶樹從原產地傳至全國的歷史研究。早則在漢朝就有。西漢初期,「蕭何答漢高祖問,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西漢末年,王褒《僮約》記載,既要家僮煎茶,又要去武陽初級市場買茶市集中的成都中級市場出賣,西漢末期茶葉已成為主要商品之一。

東漢華陀《食論》苦茶久食,益意思。華陀是江淮兩岸名醫。當時茶葉已是江蘇、安徽的普遍飲料了。

遲則在東晉十六國時期。武夷茶最早被人稱頌,則在南北朝齊時(479-502年)。清朝閩北蔣衡在《晚甘候傳》追述武夷茶史說:「先是森伯之祖,嘗於王肅善」。據這篇傳記記載:晚甘候是武夷茶之名,表字是森伯。世居武夷丹山碧水之鄉,月澗雲龕之奧。關於森伯二字的來歷,宋朝陶谷的《苑茗綠》說:「湯悅有森伯頌,蓋茶也,方飲而森然嚴乎齒牙,既久,四肢森然,二義一名,非熟夫湯甌境界者,誰能目之」。從這篇文章體會,森伯之意是來自品飲武夷茶後的人體感覺,森伯是超群的好茶,要能體會森伯之意,非熟練地評茶者不能。

宋朝熟知茶事的葉清臣在《述煮茶小品》說:「王肅癖於茗飲」。說明王肅可算得「熟夫湯甌境界者」。王肅的父親王奐在當時(479-502年)齊的國都建業(今南京)任尚書右僕射(中書郎,宰相的助手)很可能得到進貢的武夷茶禮品。由此可表明,武夷茶約在一千五百年前就以晚甘候之名而聞於世,那麼武夷茶的起源時期更早於此。

公元二世紀,茶樹已從原產地沿長江進入四川的瀘州(瀘縣),然後分路流傳到東南各省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等地。到了南北朝,東南各省茶葉生產豐盛,促進佛教的推廣,佛教推進茶葉生產發展。俗謂「茶佛一味」是至理名言。

如從「武夷茶」三字考證,則至唐朝的史書中也很少看見。武夷茶始於唐朝之說不可慎也。按我國茶葉生產到二世紀,由西南向東南推進,武夷山早該有茶了。據史書記載,武夷茶在六朝時已頗有名氣,得行家嘗識。但當時武夷山交通不便,崇安尚未設縣,屬建陽管轄,離崇安南三十里的武夷山,更為一般人所不知。加之文人的形容渲染,或以誤傳誤,使武夷茶名久未顯露。直到宋朝以後,崇安建縣,武夷茶的名稱才漸漸為人所知。

武夷茶發展時期

唐朝建茶(含武夷茶)未普遍見聞,故陸羽《茶經·八之出》說,福州、建州等十一州未詳,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到了唐朝元和年間(806-820年)孫樵的《送茶焦邢部書》說:「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澗雲龕之品,慎勿賤之」。從此說明,武夷茶在當時已作為饋贈珍品了。

唐天寶七年(748年)封天下名山大川,登仕郎顏行之至武夷山,申采樵之禁,歷至五代。限制了武夷茶的生產。唐時,江淮茶區大至發展,交通方便,流通各地。武夷茶區所能提供甚少,自然就無名了。由於這兩個原因,所以,武夷茶在唐朝時少聞。

北宋是我國制茶技術變革時期,民間鬥茶風俗盛行。名茶很多,僅貢茶就有數十種。當時的建茶、北苑貢茶,以品質日異翻新,而能在「斗品充官茶」的風浪中,盛行北宋半個世紀之久。武夷茶作為北苑貢茶的一部分,雖然被聲勢浩大的建茶、北苑貢茶所掩蓋,但由於北苑茶的興旺,技術和品質的不斷更新,推進武夷茶的發展。所以,至元朝北苑貢茶衰落,而改貢武夷。

明朝王應山的《閩大記》說:「茶出武夷,其品最佳,宋明製造充貢」。表明武夷茶為宋時北苑貢茶的一部分。明朝何喬運的《閩書》說:「宋時貢茶製造品式多端,而皇朝武夷不過貢茶斤耳」。當時武夷茶屬建茶的一部分。正如《崇安縣誌》記載:「宋時貢額尚少」。

武夷茶自宋始漸聞其名。宋朝的蘇子瞻說:「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渭)後蔡(襄)相寵加」。這兩句話,是說武夷茶專門為貢茶。宋朝的徐珂在《可言》里解釋武夷山名的由來說:「相傳昔有神人武夷仙居此,故名。」作為「武夷仙人從古栽」的註腳。這些記載說明,由於宋朝武夷茶的發展,武夷茶名聲日漸擴大,為人們共同認識,至元朝方才封為貢茶。

註:感謝陳德華老師提供資料。(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葉點評網 的精彩文章:

滿紙茶香《紅樓夢》
吃茶去-饒宗頤茶道藝術賞

TAG:茶葉點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