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行業深度:我們或正處於工業化的前夜廣發傳媒 曠實團隊

電影行業深度:我們或正處於工業化的前夜廣發傳媒 曠實團隊

節後返工之際,廣發傳媒團隊預祝各位開工大吉,萬事順遂!

核心觀點

1)春節檔大超預期,與去年區別的核心邏輯是內容質量

春節檔或取得票房55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大超市場預期,而去年和今年同樣經歷了大規模的渠道下沉,真正的邊際變化主要來自內容端質量改善。《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等4部主力影片貓眼的平均評分達到8.7分。而根據我們對豆瓣評分的統計, 2017年Top200當中的國產片加權評分為6.11,Top50為6.30分,顯著高於2016年,基本與2015年持平,顯示內容質量邊際改善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而續集電影和IP電影大放異彩或預示著國產片或處於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前夜。

2)從北美電影歷史來看,我國有顯著的「類型片補缺」紅利

北美類型片演變歷史說明,近年來愛情、喜劇片的票房份額受到了較大的擠壓,份額看漲的主要是動畫、奇幻、動作三類工業化程度高的影片,同時影片馬太效應增強,高舉高打的風險反而小於以小博大的風險。我國的類型片分布上,愛情片、喜劇片的份額顯著高於北美,而動作片、動畫片和科幻奇幻片這類重工業影片都將享有類型補缺的紅利,份額將持續提升;同時未來眾多細分領域和類型片的拼接將越來越多,總的來說是逐漸向工業化體系進步,逐漸形成「高投入、高回報」的良性循環。

3)第二個內容紅利是Franchise系列電影的開發

北美的票房市場主要頭部電影已經全面轉向以漫威超級英雄為代表的Franchise Film。其呈現的特點是成熟IP的孵化時間長,但近來開發速度開始逐漸加快;IP來源開始由電影原聲到小說漫畫IP;電影開發之外,衍生、遊戲、出版等跨媒介開發成為常態;而電影行業的中心也從發行商移向精品IP庫擁有者。中國市場目前缺少強勢系列化IP內容,高口碑電影將迅速開發為Franchise,在中短期搶佔大眾消費者的心智。

4)我們認為國內在資本、人才、技術上已經處於工業化變革的前夜

與市場普遍認知相悖的是,國內本土票房市場的龐大是巨大優勢,足以支撐起一個完整的電影工業的,甚至是超過香港、日本的全類型片覆蓋的電影工業。目前我們在影片產出數量上追平好萊塢、單片投資額接近中檔好萊塢影片,影視的主創力量處於更新換代的前夜,以特效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積累了相當時間的經驗,均為電影行業形成工業化的開發打下了基礎。

投資建議:

從香港和北美的市場案例來說,資本、人才、技術的就位往往能夠催生成熟的電影工業誕生,這一過程中將有兩大內容上的紅利:類型片的逐步補全和Franchise影片的出現。未來我們看好動畫、動作、科幻奇幻重工業片的份額持續上升,同時認為發行商的核心投資邏輯正從發片數量轉移至核心IP庫的評估。而長期建議關注光線傳媒、萬達電影。短期春節檔超出市場預期,可關注橫店影視、中國電影、金逸影視。

風險提示:票房增長低於預期,政策收緊風險,市場過熱不理智的風險。

一、2017年影片質量回暖,春節檔大超預期

春節檔續集影片表現出色,續集影片的崛起讓人看到了國產電影逐漸走向工業化的邊際變化。我們在本篇報告中提到的工業化,主要是指電影能夠項目化、流程化、標準化地生產,成片效果能夠滿足觀眾穩定商業片的預期;而駕馭視覺效果好、工藝完善的電影作品往往是產業開始工業化帶來的標誌。在本篇報告中,我們試圖通過好萊塢和香港兩個商業類型電影最發達的市場案例來解析電影類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國內的商業電影發軔較晚,我們在人才、資本和技術等方面已到工業化類型變革的前夜。而高資本投入下的電影工業必然走向系列電影(Franchise)來平滑相應風險,目前國內產業已有相關跡象。

整體來說,我們認為國內的電影行業面臨「類型補缺」的紅利,在動畫、奇幻、科幻等重工業片上或將持續湧現新的票房黑馬。在打造重工業體系所需的要素上,我們在頭部電影的資本投入上已經靠近好萊塢的水平,主創導演、演員將迎來更新換代,此前積累的技術實力或也將逐步發力。而未來,我國電影工業的頭部產品將同樣以Franchise系列電影為主,IP的來源將更加分散化,類型的拼接將普遍出現,而未來上游製片發行的核心競爭力將從發片數量,轉移向核心IP系列的開發運營。

1、春節檔大超預期:中國是否已經進入電影的工業時代?

今年春節檔影片表現普遍超出預期。受到銀幕下沉和內容質量的推動,今年大年初一錄得票房約13億元,同比增長61%,春節檔或取得票房55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主力的幾部影片《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均收穫大量好評,4部主力影片貓眼的平均評分達到8.7分。續集電影和IP電影大放異彩,《捉妖記2》、《紅海行動》、《西遊女兒國》均展示了出色的視效和工藝水平,我們認為今年和去年春節檔最大的不同之處不在於渠道下沉,而在於內容質量,國產片或處於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前夜。

2、從豆瓣評分來說,我國影片2017年內容質量顯著回暖

從我們對豆瓣評分數據的分析來看,國內影片質量在2017年顯著回暖。我們的數據處理方法如下:

1)選取我國票房前200名的電影的豆瓣評分,基本能夠覆蓋95%以上的票房範圍。

2)用票房作為權數進行加權,其現實意義是觀眾願意為某個「電影消費集」(一般是某一年的所有影片)花費的每1元評多少分,分值越高證明消費者認定這部分電影的內容質量越高,消費價值越大。

從上映影片來看,觀眾對於去年整體電影的豆瓣評分仍處於下降通道,2017年Top200的加權評分為6.34分,相比2016年的6.53分略有下降。同時從頭部的Top50影片來看,2017年的加權評分為6.47分,相比2016年的6.79仍有下降。

但如果只是對其中國內電影進行計算,會發現相對於2016年,2017年國產電影的質量顯著回暖。2017年Top200當中的國產片加權評分為6.11,顯著高於2016年的5.81分,Top50加權評分為6.30分,高於2016年的5.85分,基本與2015年的6.30分平齊。我們認為觀眾預期與電影實際質量的預期差,是決定觀影熱情的重要因素,因此2016年因影片質量較差形成的低預期,讓2017年高質量內容能夠屢超預期。從目前春節檔影片評分來看(《捉妖記2》5.3、《唐人街探案2》7.3、《紅海行動》8.5),2018年影片高質量有望得到延續。

3、從頭部影片來說,我國正逐漸向重工業電影時代過渡

而頭部電影質量逐漸回暖的背後是國內電影工業化體系的逐漸搭建,近年來國內票房冠軍影片類型明顯向重工業化影片靠攏。最近幾年的票房冠軍當中,除了2014年的《心花路放》和2012年的《泰囧》視效色彩較少,為純喜劇片之外,本土票房冠軍中,2013年的《西遊降魔》、2015年的《捉妖記》、2016年的《美人魚》和預計為2017年票房冠軍的《戰狼2》均有較強的重工業屬性。《戰狼2》在展現大量新型武器裝備的基礎之上,進行了全面的重工業升級,強調視覺效果,製作成本高達2億元,上映後好評如潮,最終票房突破56億元,當前暫為歷史票房榜首。

我們選取了國內每年電影票房前十名,以其時光網的影片前兩個類型題材作為該電影的類型,其中第一名為默認大類(以下取樣方式類似)。從2000年以來到2010年,以故事為內核的劇情片數量較多,另外則是傳統的動作片,而從2012年之後,我們迎來了「喜劇」類型的井噴,2015年之後我們則是「奇幻」重工業屬性明顯影片開始湧現,此外動畫片的份額也有一定上升的趨勢。我們預計未來喜劇、愛情片在頭部影片里的份額或將被進一步壓縮,而動作片將保持一定份額,未來奇幻、科幻、動畫等類型電影或將逐步受益。2017年前十的影片中,有2部動作片、2部奇幻片、1部戰爭片,典型的重工業類型片佔據50%。

二、從北美電影看中國電影工業的「類型紅利」

如何衡量我國電影行業的工業化能力,我們參照北美的經驗,認為類型片的覆蓋深度和廣度將是重要的兩個考察線索。類型片是指是由不同題材或技巧形成的不同的影片形態,電影藝術詞典上解讀有三大特徵: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形象。因為類型片有固定的套路和元素,所以其生產可以拆解成流水化的工業生產。北美市場是全球最為成熟的電影市場,好萊塢目前覆蓋的類型有20來種,擁有當前最強的電影工業水平。我們接下來通過對於北美市場的研究,來看國內的電影產品供應可能在哪些類型上還有一定的補缺紅利。總結來說,我們認為我國在重度類型工業片上有顯著的內容紅利,未來將逐步形成「高投入、高回報」的良性循環,而除了重工業片,類型的拼接也將逐漸產生。

1、從北美電影市場來看,我國電影類型重度化將是發展方向

北美電影市場已經進入穩定成熟期。2017年美國北美票房111億美元,較2016年下跌3%。近7年來美國票房市場基本保持平穩,90年代之僅在2001年和2009年增速達到10%,其餘年份都為個位數的增長甚至負增長,行業基本已經進入了穩定期。主要原因是,北美的銀幕數已經達到約4萬塊左右,在2000年左右銀幕數就已經達到3.5萬塊,人均觀影次數高達4次,全國各個年齡段基本都有較為穩定的觀影習慣,行業的人口紅利基本消失。

從增長動力來看,80年代之後驅動美國電影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是票價提升。2016年美國北美票房114億美元,這一數字相比1980年的30億美元提高了約4倍左右,但當年的觀影人次為13.2億,相比於1980年的10.2億人次僅增長約30%。而同一時間段的票價從2.69美元/張上升至8.65元/張,上漲幅度超過3倍。一方面是因為物價的提升,另一方面則是因為3D和IMAX電影的出現讓部分電影的票價提升較為明顯。因此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之後,好萊塢的影片生產越來越向重工業的大片傾斜,動作、科幻、奇幻、冒險等視效效果出眾的類型得到了迅速發展。

從各個類型片的數量來看,近年來好萊塢減少了愛情片的投入,增加了劇情、動作、動畫等類型的投入。我們統計了1980年以來歷年好萊塢影片票房的前200名,以IMDB和Box office Mojo上的類型為主要樣本,樣本池能夠覆蓋當年好萊塢票房的99%以上,具有較高的參考度。我們選取其中主要的9種最常見的類型片(由下至上分別是科幻、動畫、動作、冒險、奇幻、劇情、恐怖、喜劇、愛情)來看其演進趨勢。從影片數量上而言,愛情片的產出峰值出現在1990-2000年,之後其數量明顯減少,在2016年的數量佔比中僅佔3%。喜劇片一直是好萊塢影片數量最多的品類之一,其佔比大概在25%-30%左右。2010年以來生產數量明顯有擴張主要是劇情片和動作片,另外動畫片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中,2017年劇情、動作和動畫影片的數量佔比分別為28%、22%和12%。

從各個類型片的票房來看,近年來愛情、喜劇片的票房份額受到了較大的擠壓,而份額看漲的類型片主要是動畫、動作等影片。從類型上的性質來說,喜劇和愛情片對電影工業的要求較低,側重於敘事,近年來票房份額滑落嚴重,2017年其票房份額分別約為11%和3%。而更加偏重於視效效果的動作片和對工業要求更高的動畫片票房份額上升較快,2016年二者票房份額分別為26%和23%。此外,劇情類影片的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10%左右,科幻和奇幻兩大類重工業片的票房份額之和也一直維持在15%左右。

自上而下來看,反而是重工業的頭部影片的風險可控性更強。我們對比影片數量和相應類型的票房份額可以看出,2016年好萊塢喜劇片以30%左右的數量產出了僅僅10%左右的票房,投資性價比較低,反倒是動作片以15%的影片數量產出了26%左右的票房份額、動畫片以10%的數量產出約20%票房份額、奇幻科幻以10%左右的數量佔比產出15%左右的票房性價比更高。而動作、動畫和奇幻科幻等類型對於電影工業技術要求也較高,單片成本相較喜劇和愛情片貴很多。

我們也根據藝恩資料庫,將我國過去出產的電影分為上述9類類型片,可以發現:

我國愛情片的數量佔比約為20%左右,票房佔比約為10-15%左右,產出效率較低,參照北美的經驗未來份額或仍將下降。

我國的劇情片產出效率最低,以20%左右的數量產出了5%左右的票房,未來這部分類型與其他類型的拼接或將發生。

我國動作片將享有一定的類型紅利,當前數量佔比僅為12%左右,而票房佔比接近30%,在重工業片中,動作片的門檻相對最低,而與其他類型的嫁接最容易,同時國外的成熟經驗也最多,未來這類影片的投入將大幅度增加。

動畫片和科幻、奇幻片相比國外的份額仍有進步空間,當前我國的動畫片票房佔比約為10%左右,相較美國的15-20%仍有提升空間。另外奇幻片和科幻片的數量佔比僅為5%,票房份額有10%,這或預示著這兩類影片當前資本和製作壁壘仍較高,未來長時間內只要有品質合格的作品就能享受相應超預期的票房待遇。

2、從北美頭部影片來看,票房分化效應和重度化趨勢會更加明顯

我國商業類型片的演進是從粗放走向精細,類型逐漸豐富的過程。在2002年的《英雄》之後,我國正式邁入了商業大片的時代,類型片的細分開始越來越明顯。其中能拿到當年票房冠軍的類型主要有動作片(2006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災難片(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喜劇片(2008年的《非誠勿擾》和2012年的《泰囧》)等等。

在2015年以前,我國的電影人口紅利豐沛,觀影人次每年的增速在30%以上,票房冠軍所代表的類型片切到的市場份額始終是現有觀影人群或者潛在觀影人群的一部分,在電影產品相對短缺而需求旺盛的時候,觀眾對於影片質量並未有太高要求,因此冠軍影片相對於市場總票房的佔比並不高,而2015年之後我國電影市場人口紅利消失,觀眾對於電影的審美迅速提升,這造成了口碑放大了影片之間的差距,讓冠軍影片在票房佔比上脫穎而出。

對照北美市場,我國的票房集中度的提升未來將體現在一批重工業片的市場份額與低成本片票房差距進一步拉大。我國2014年-2016年前十名電影票房佔比分別是31%、34%、31%,2017年也預計在30%以上。參照美國的經驗來看,前十名電影票房佔比約為30%左右,這一比值一直較為穩定,只是近兩年來有所上升。我們預計隨著一批重工業片出現搶佔市場,頭部、中倉電影與低成本電影之間的票房差距或將進一步拉大。

從北美市場的份額來看,頭部集團的份額較穩定,而Top100內部影片的標準差卻在逐步拉大。可能的因素在於在市場總容量增加有限的情況下,超級票房大片的扎堆出現會擠佔一部分競爭力不強的中小型影片的市場空間。這種情況反應到結果上,一方面是top10的影片票房屢創新高,另一方面則是票房啞彈也較多。整體看來,中小型影片在北美市場的盈利前景正越來越艱難。未來我國的票房分布或也將遵循這一規律,口碑效應將放大電影之間的貧富差距。

單從北美的Top10電影上看,重工業片的票房佔比一路上升。在本身的Top10集團中,票房的分化同樣存在,從類型上而言,近幾年來動畫、動作片在前十裡面的票房份額迅速增加,2016年這兩個類型票房佔比超過70%,另一方面喜劇、愛情、劇情片的份額則迅速下降。這一變動趨勢與Top200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說明在票房最高的影片組合中,注重視效的工業片依然好於注重敘事的電影。另外,科幻和奇幻一直在Top10中留有一定份額,而我國電影前十中尚較為缺少這方面的內容,未來或將成為類型補缺的重點。

我們如果直觀來看動作電影在Top10當中的票房佔比,會發現近年來得益於超級英雄電影,動作類型片的票房佔比迅速提升。根據Economis的統計,20年來好萊塢電影的回報率基本跟成本投入保持一致,近年來不斷加大投入的超級英雄電影大大提升了動作電影的票房份額,而一部成本2億美元的超級英雄電影要比同樣成本但不是超級英雄題材的電影平均多賺5800萬。證明了動作類型片已經形成了高投入、高回報的良性循環,投資回報率顯著高於其他類型。

?

3、多種類型片的拼接將逐步增多,細分類型將被逐漸補全

除了未來我國的影片或將迎來重工業時代之外,我國的影片類型拼接或將越來越頻繁。「類型片」本身就是有一定套路的影片,過去幾年,我國商業片類型迅速發展,觀眾相繼接受了愛情、喜劇、歷史、災難、動作、奇幻等類型片的洗禮,單純依靠一個類型來打動觀眾的可能性正在逐漸降低,我們或將迎來類型片的大拼接時代。比如純粹的喜劇片《港囧》、《夏洛特煩惱》等出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而類似於《捉妖記》(奇幻+喜劇)、美人魚(喜劇+奇幻)、戰狼2(動作+戰爭)的複合型類型片將逐漸走入市場。

以北美市場為例,我們按照1985-1995、1996-2005、2006-2016年三個時間段進行了統計,發現類型的拼接在北美這樣的成熟市場一直是主流。同時每個時代根據流行元素的變化,拼接的類型也會隨之改變。如在1985-1995年期間最主流的拼接類型為浪漫喜劇十年直接有接近300部上映。另外動作喜劇也較受歡迎。

在2006-2016年期間最主流的拼接類型為動作劇情片,此外動作冒險、動作恐怖等影片也層出不窮,主流幾種拼接模式的出現頻率降低,拼接的類型開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國目前在動作喜劇、浪漫喜劇等類型拼接上已經較為成熟,後續更加註重視效的戰爭動作片、奇幻動作片等或將更加受歡迎。2017年《摔跤吧!爸爸》票房超預期,一方面是源自於影片本身的質量過硬,另外也是因為國內缺少相應的體育喜劇的細分類型影片。

三、Franchise電影方興未艾,頂級IP將成核心競爭力

在類型補缺的紅利之外,我們認為我國即將迎來的另一大內容紅利是Franchise電影(直譯為特許經營電影,下文中我們或稱為系列電影),即在一個設定背景或者世界觀下的一系列續集電影或者IP電影系列。從北美的經驗來看,一個成熟IP的孵化期限高達10年以上,但近來速度開始逐漸加快,並且導致電影行業的中心從發行商移向精品IP庫擁有者。

1、北美Franchise電影:IP全產業鏈運作的根基,商業化潛力強大

北美的這類電影的代表包括漫威系列、指環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Franchise的涵義比IP電影更廣,如詹姆斯邦德系列的電影原著影片也屬於Franchise,國內上映的《捉妖記》和《捉妖記2》為原創IP,但顯然也是典型的Franchise電影。

我們根據Box Office Mojo的數據統計了北美前35名的Franchise電影的情況,其中有25個系列國內總票房已經突破10億美元,合計票房高達452億美元。其中票房最高為迪士尼的漫威系列電影,共取得約50億美元票房,平均每部國內票房2.9億美元,單片價值最高的為星球大戰系列,9部的總票房約為34億美元,單部電影的平均國內票房為3.8億美元。

Franchise電影有兩大優勢:1)前作圈定核心受眾,幫助受眾穩定預期,票房開發可預期。2)系列續作有望形成IP,形成跨媒介開發,打破票房變現的天花板。

我們以漫威系列為例,從票房上說,漫威系列影片從《鋼鐵俠》開始,系列電影從未低於1億美元,穩定的世界觀、漫畫的死忠粉和製片能力的強大有效地維持了這一系列的熱度。形成每年4-5部新片的開發進度後,固定受眾的票倉十分穩定。而系列每一部奠定的動作影像風格都能給潛在觀影人群以穩定的觀影預期。另外系列的品牌效應又降低了宣發的難度。以上幾點都讓Franchise電影的開發更加符合工業化、流程化的要求,形成商業回報的穩定預期。

而從IP開發的角度來說,Franchise也更適合形成生命力。單部影片世界觀單薄、缺少穩定的內容更新,很難形成具有穿透力、生命力的IP作品。而Franchise電影有望成為打通各類媒介開發的一把鑰匙,以漫威為例,其IP產業鏈覆蓋了漫畫、授權、電影、出版、電視、遊戲等各個方面,突破了依靠票房盈利的天花板。

從迪士尼的公司架構來看,IP的後端衍生機制是其構築的強大壁壘。迪士尼旗下分為電影電視娛樂集團(含漫威影業)、消費產品部、互動媒體部、主題公園&度假村和廣播電視傳媒集團。以漫威超級英雄IP為例,需要在電影電視娛樂集團當中通過漫畫和電影的形式開發出來,然後進入廣播電視部門旗下的渠道播映擴大影響力,其後一方面應用於消費品IP授權,一方面用於主題公園和度假村建設,另外還有專門的互動遊戲部門製作符合設定的遊戲,真正實現IP的「一魚多吃」。

2、北美Franchise特點:IP來源逐漸趨向外部,開發速度越來越快

美國Franchise第一個特點是電影原創IP偏少。我們統計了美國歷史上票房最高的Top50 Franchies電影,發現其中34%為電影原創IP,但主要集中在21世紀之前;14%為原創動畫(主要為迪士尼的公主系列、小黃人系列等);28%的IP來源是漫畫,主要系漫威和DC兩大超級英雄系列貢獻;20%左右為小說,代表作品為《指環王》和《哈利波特》,另外還有約4%為其他來源。可以看到看出,北美電影IP同樣以更低成本的媒介小說、漫畫為主,21世紀後,原創IP更集中在動畫上。

美國Franchise第二個特點是近來開發速度越來越快。我們統計了前十大系列電影的持續時間(從第一部電影至今)和單部電影產出時間,可以發現21世紀新形成的系列電影如漫威、哈利波特、迪士尼公主系列的開發速度明顯快於之前的老IP星球大戰、指環王等。這可能與新的IP越來越強調設定的一致性而不是故事的延續性有關,新的IP往往是主線故事不明確,強調背景設定一直,突出人物形象,和原來習慣一部小說拍一部電影的開發模式有了明顯區別,前者的開發效率顯著更高。

美國Franchise第三個特點是啟動時期口碑要求較高,等待一段時間才有回報率。我們統計了北美前十大系列電影,發現系列電影中回報較高的極少出現在前三部,多數是越往後單部票房越高。如哈利波特系列票房最高的為終結篇《哈利波特和死聖(下)》,而速度與激情系列票房最高的為第7部。另外與商業回報相反的是,多數最高口碑的影片卻出現在系列電影的前幾部較多。我們以IMDB的評分統計為例,哈利波特系列、蝙蝠俠系列、指環王系列評價最高的均為第一部,基本都在7部以內,這說明系列電影的啟動期要求高口碑,後面的商業價值才能持續發酵。

?

3、Franchise下的廠商逐漸由發行商轉向IP庫

由於系列電影的票房頭部效應越來越重,原來好萊塢頂級發行商比拼的發片數量開始移向精品IP的質量。一方面系列電影開發要求的高投入要求好萊塢五大的資源投入必須集中在部分頂級影片上,不能分流給B級影片;另一方面,正因為影片高投入形成了高票房,影片的馬太效應愈來愈強,又鼓勵了大廠少發片、發精品片。我們統計了好萊塢五大BV(迪士尼)、WB(華納兄弟)、NBC(環球影業)、FOX(福克斯)、Sony(哥倫比亞)的發片數量,可以發現華納、迪士尼、環球的發片數量比21世紀初都有明顯下降。根據Box Office Mojo,2017年迪士尼僅發行了12部影片,卻取得了24.8億美元的票房,市佔率達到22.2%。

從五大的發行份額上來說,年冠的歸屬一般取決於頂級IP的開發進度。索尼唯一一次年冠主要歸功於系列電影《蜘蛛俠》的開發,環球2015年的冠軍歸功於《速度與激情7》系列的驚人表現。而華納在21世紀的混戰中脫穎而出,主要系哈利波特系列開發成功,在2007-2011年穩居市場份額的第一名;2012年以後迪士尼憑藉漫威宇宙系列票房迅速上升,目前穩居票房份額第一,2016年的票房更是高達30億美元,份額達到26%。

4、中國市場:暫時缺少強勢系列化IP,但高口碑電影正形成優勢

國內由於商業電影的時間較短,暫時還未能孵化出北美市場一樣強勢的Franchise電影,但已有發展萌芽。我們在上文中提到北美強勢IP的孵化經過了數十年的時間,我國的商業電影歷史較短,但也已經有部分系列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們統計了截止2017年11月國內票房前20當中系列電影的情況,發現其中已經約有11部為系列電影。而近期熱映的《前任3》、《捉妖記2》、《唐人街探案2》、《西女兒國》等均為系列影片。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top20當中IP電影僅為2部,其他主要是電影原創IP或公共IP。未來我們認為系列電影和非原創IP的比重還將繼續增加。

目前國內IP電影發展仍受制於口碑效應。我們在前文中分析北美的Franchise模式曾經提到一大特點是需要前幾部影片的高口碑支撐。目前從我國Top25當中的國產影片加權評分分析,豆瓣評分仍徘徊在7分以下,大眾對於國產影片低口碑的既定印象成為阻止後續商業開發的重要因素。但近年來影片的質量和口碑已經有改善跡象,根據我們的統計,2017年Top25當中的國產影片加權平均分為6.5分,顯著高於2016年的6.2分。同時春節檔的幾部電影截止2月20日,評分分別為《捉妖記2》(5.3)、《唐人街探案2》(7.3)、《西遊女兒國》(4.7)、《紅海行動》(8.5),顯著好於去年春節檔同期,種種跡象表明國產電影正迎來質量邊際改善的拐點。

四、國內在資本、人才、技術上已為電影工業打下基礎

我們認為國內內容質量的改善不是短期而是長期趨勢。規模足夠大的市場規模、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要素(人&資本)的充分流動這三個工業化生產的必要條件我國已經初步具備。而目前我們在電影投資水平上已經開始接近好萊塢水平,新一代的電影主創人才正在完成更新換代,技術上也已經有了較長時間的積澱,穩定的電影工業化生產水平可期。

1、資本角度:我國的影片規模和單片投資已經接近好萊塢水準

資本對於電影行業的投入可以從影片的產出數量和單片的投入程度兩個維度衡量。從產量上來說,我國的電影故事片產量已經於2016年超過了美國,2017年我國故事片的產量為798部,相比美國的724部高出約76部。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包括了非上映影片。

單片的投資額度上我們已經有部分頭部影片接近好萊塢水準,但仍有差距。根據我們對Box Office Mojo票房前20名的美國影片計算,單片的平均投資額度已經上升至1.4億美金左右,約合10億人民幣左右,而21-50名票房影片的單片製片成本卻並未上升飛快,2017年Top21-50名影片的單片投資額平均約為7000萬美金左右,約合5億人民幣。我國的部分影片的投資成本已經開始接近好萊塢中檔電影的平均投資額,如吳京導演稱戰狼2的投資成本約為2億人民幣,春節檔上映的《紅海行動》預告片透露稱總投資額高達5億人民幣,安樂影業總裁稱《捉妖記2》的投資成本為7億以上,星皓影業稱《西遊女兒國》的投資成本也高達5.5億。在電影市場持續擴容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國產頭部影片有望逐步追平好萊塢的單片投資額。

?

2、人才角度:我國的影視主創力量正面臨新的迭代周期

從人才角度而言,我國正面臨影視主創力量的新一輪迭代周期。我們曾在之前的報告中提到,電影行業的主創迭代有很明顯的年齡周期,新人湧入行業的情況下,有望帶來新的理念和創作風格,也有利於壓低上游導演、明星等要素價格,能夠讓預算更多向製作成本上傾斜。

北美的導演和演員均有較為明顯的年齡周期。我們統計了1980年以來票房前主演的年齡分布,發現主演一般年齡上限約為43歲左右,下限則約為30歲左右,一旦達到上限,新一批演員將湧現出來完成演員的更新換代。導演、編劇的年齡瓶頸稍微不那麼明顯,但基本上黃金年齡在45歲左右,上限在50歲左右。

我們同樣統計了2000年以來我國曆年Top10影片的主演、導演的年齡分布情況。首先從導演來說,我國高票房商業導演的平均年齡大約在45-50歲之間,而平均年齡的上限從未超過55歲。2012年後寧浩、鄭保瑞、韓寒、烏爾善等一批70、80後導演迅速湧現,拉低了平均年齡,而2016年國產影片票房前十的導演平均年齡又處於較高水平,我們預計新生的導演、編劇也將迅速湧現。

我們同樣統計了主演年齡的情況。我國男主演的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是黃金年齡,而約在45歲左右就會觸及上限;女主演的平均年齡更低,黃金年齡在30-35歲左右,35歲左右是上限。近年來,已經有白百合、劉亦菲等中生代和井柏然、劉昊然等新生代演員湧現,今年春節檔當中,《捉妖記2》擔綱主演的是29歲的井柏然、33歲的白百合,《唐人街探案2》主演是20歲的劉昊然和33歲的王寶強,《西遊女兒國》主演為39歲的馮紹峰和30歲的趙麗穎,《紅海行動》主演為39歲的張譯,說明演員的更新換代已經在進行之中。

3、技術角度:我國的特效工藝已經經歷了長時間的沉澱

從技術角度而言,我國的特效公司已經積澱了較長的時間。我國的特效公司普遍在2005年前後迎來了一批成立高峰期,後來在2013年前後又迎來了一批成立高峰期。目前在特效的工藝方面,經過多年外包工作的鍛煉,在部分工藝上我們已經不遜於世界一流水平,只是缺少更多大型項目的鍛煉。

而另外從預算結構上,根據網易新聞,我們的電影預算當中一般30%為宣發成本、30-40%左右為製片成本,30-40%左右為演員片酬。根據BI報道,一部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的後期特效成本高達2000-4000萬美元,只要我們的製片預算能夠不斷上漲,特效成本也會逐漸向好萊塢頭部電影靠攏。

4、出海角度:我國部分電影開始對外文化輸出

電影工業體系完備的國家地區,往往海外收入是影片收入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海外電影票房並非只有好萊塢才有,我國香港、日本的動畫都能夠贏得部分海外市場,其共同的特點是在某一類型上,香港(動作喜劇)或者日本(動畫電影)都形成了工業化生產體系,能夠保證穩定的電影工藝水準。但香港和日本都因為本土市場狹小,難以支撐持續資本的投入,在其他類型上的文化輸出效應都不突出。

而從好萊塢的經驗來看,頭部影片票房甚至是國內票房的1倍以上。我們統計了1994年以來好萊塢Top10影片的海外收入情況,其相對於國內票房收入的比重一直在升高,2016年好萊塢Top10電影取得了53.5億美元的票房,約為其國內電影票房的140%。

影片完成度越來越高的國產影片,取得的海外收入也在不斷增長。根據廣電總局,2017年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比上年38.25億元增長11.19%。主要貢獻票房的影片包括《戰狼2》、《羞羞的鐵拳》、《悟空傳》、《拆彈·專家》、《非凡任務》、《情聖》等多部影片。《戰狼2》取得了760萬美元票房,成為年度海外發行票房冠軍。

?

附錄、香港電影:成也動作喜劇,敗也動作喜劇

中國的電影工業是否即將進入重工業的時代?上一次在電影工業化方面迅速取得成功而又逐漸衰落的市場正是香港,我們希望通過港片的案例看出在類型片上,香港是如何取得成功的,這一競爭優勢為什麼未能長久地保持下來,對於內地電影工業又有何啟示。

1、香港電影市場:20世紀80-90年代鑄就動作喜劇的輝煌

香港的電影市場始於1990年前後,逐漸在20世紀80-90年代達到影響力上的巔峰,除了本阜市場之外,港片還覆蓋了內地、台灣、澳門、東南亞等市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香港也被譽為「東方好萊塢」。

因香港電影市場規模的統計口徑不一,我們以本阜市場上Top10電影的票房走勢代表其市場的規模變動趨勢。本土前十名電影的票房基本在1992年觸頂,達到約4億港幣,之後逐漸回落至2000前後的2億港元票房左右,2010年過後有所回暖,每年前十名票房收入約為2.5億港元。2016年前10名港片合計票房約為2億港元左右,其中排名最高的本阜影片為《寒戰2》的6624.4萬港元。前10大影片票房所反映的電影行業景氣度基本與票房總規模相似,21世紀後香港電影逐步從高峰開始回落。2016年香港本土市場的總票房約為19.5億元,其中非港產片287部,港產片僅為61部,票房佔比不足30%。而根據《香港影視百年》,90年代初期,香港本阜港產片的票房之和曾達到12億港元以上。

而香港電影在類型化上做的十分出色,其最出色的類型主要是動作和喜劇兩大類。戰後香港電影的發展在邵氏、新藝城等大製片廠的帶動下,十分注重類型片的開發。我們統計了1990年以來香港市場票房前十港片的主要類型,主要的三種類型是劇情、喜劇和動作片。90年代港片全盛時期,喜劇和動作片能夠佔據前十裡面7-8名的位置,進入2000年之後,劇情片的佔比開始逐漸抬頭。2012年港片本阜電影前十當中,僅有2部喜劇、1部動作片和6部劇情片。

考慮到類型的拼接,港片做的最好的類型毋庸置疑是動作喜劇。我們統計了1990年以來港片前十的主類型和副類型,並將其拼接組合。港片商業化特徵非常濃,主要針對觀眾口味出產電影類型,當時創作的主力導演如吳宇森、徐克、林嶺東、高志森等,製作均以動作喜劇為主。80-90年代港片的共通點是以電視台集體創作的模式來創作,均充滿密集的笑料及動作。1995年以前,票房前十的電影當中有4-5部為動作喜劇,1997年之後動作喜劇開始逐漸走向沒落。

2、動作片的自我嬗變和好萊塢入侵讓香港丟掉了外阜市場

為什麼港片的動作喜劇路線在21世紀顯著衰落,我們認為一大原因是動作喜劇這一類型片的衰落和好萊塢在動作片這一領域的競爭力的增強。我們統計了好萊塢主類型為「動作片」,副類型為其他的變遷情況,可以清晰看到的是票房Top200當中動作喜劇這一拼接類型影片數量一直在走低,到2006-2016年期間佔比已經從峰值的7%下滑至4%。或許說明這一類型片本身的生命力正在逐漸消退。而另外一方面,90年代的CG技術逐漸成熟,好萊塢大公司通過單部影片取得多元化收入的能力變強,因此20世紀末期好萊塢的製片成本開始迅速上升,動作片本身是最為資金密集的類型片之一,港片本身的風靡與70-80年代好萊塢在動作片這一類型上競爭力不足是息息相關的,而好萊塢增加了動作片的資本投入後,香港囿於各類原因無法提高自身的影片預算,因此自己的強勢領域動作片相對競爭力開始衰退。

港片競爭力不足同時體現在港片外阜市場收入下降和本土收入下降。根據《振興香港電影工業政策報告》,港產片在海外的收入從1992年峰值的18億港元左右逐年下降,到1998年跌至不足2億港元。另一方面,港產片本土的收入同樣在1992年觸頂,達到12億港元,後在2000年下降至3億港元左右。(均以1990年物價為價格基期)。?

另一個影響了港片競爭力的因素是因為香港輻射的部分市場開始逐漸向好萊塢開放。傳統港片輻射的市場除了本阜之外,還包括澳門、台灣、東南亞等地,這幾個市場的票房比例可以佔到港片收益的50%以上。而在90年代,這些市場不約而同的開始向好萊塢影片開放。以台灣為例,1989年台灣的好萊塢拷貝引進數僅僅為8部左右,在1996年暴增至38部左右,也恰恰是在這一時期,港片的競爭力逐漸下降,因此雙重因素疊加導致了港片外阜收入的大幅度下降。

3、狹窄的本土市場無法支撐人才、資本的更新換代

而港片競爭力衰落的更深層次的因素在於本土市場規模太小,因此無法支撐人才、資本和電影工業不斷的擴張和更新換代。這一點在香港、台灣、日本、韓國等市場體現得都非常明顯,因為本土市場規模不夠大,因此建立在其上的電影工業的競爭力相較美國落後,導致開放之後好萊塢影片的市佔率非常高。即使是全球第三大的電影市場日本,每年也約有40%-50%是國外影片票房,其中基本都是好萊塢影片。

從港片的產能和資本投資角度來看:大衛波德維爾在《香港電影的秘密》曾經形容其為「盡皆過火,儘是癲狂」,港片完成工業化改造後產能大幅度提升,在1993年達到約234部/年,但粗製濫造的單片很快就被市場淘汰,而原來支撐香港電影市場的主要是香港本阜的投資商和台灣的投資商,1994年後台灣的投資商逐漸撤出港片市場,這導致港片投資資金出現下滑,因此電影的產能迅速下降,現今僅僅依靠本阜的電影公司支撐,每年純正的港產片不足20部。

從人才角度來看:香港電影工業的發軔時點和歷經了幾次人潮的更迭,1960年代,張徹等武打功夫片開始流行,於是捧紅了包括王羽、狄龍、傅聲等偶像級武打明星;1970年代李小龍崛起,現代和近代的的功夫片熱潮開始流行,當時的代表人物包括李翰祥、袁和平等;1980年代香港電影發生新浪潮運動,新一批電影人才崛起,包括許鞍華、譚家明、徐克、余允抗等改造了香港的類型片,另外吳宇森、林嶺東等也開始大放異彩;而到了1990年代初,「雙周一成」(周星馳、周潤發、成龍)接棒,另外王家衛、陳嘉上、陳可辛等導演創作者也開始進入作品的黃金期;2000年後香港電影卻逐漸走入死胡同,人才的青黃不接成為重要議題。

我們統計了1990年以來港片前十當中演員和導演的平均年齡,可以看出1996年前後是新一代主創接棒的時期,香港由張國榮、成龍逐漸過渡至古天樂、甄子丹等中生代演員;2003年前後,謝霆鋒、陳冠希等一批新生代演員也迅速湧現。但2003年之後香港幾乎沒有誕生新的一批導演和演員,主創的平均年齡迅速增大,2012年導演的平均年齡達到45歲,而主演的平均年齡也高達40歲以上,人才的培養體系出了一定問題。

總的來說,對於香港市場而言,其通過對於動作喜劇這一類型的單點突破形成了工業化流水線生產的體系,其後由於資本撤出、人才斷檔和競爭力不敵好萊塢而逐漸衰落。給內地電影的啟發在於,足夠大的本土市場只要做好了資本的疏通工作和人才的更新工作,工業化體系的搭建只是時間問題,後續業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持續的利用創意對抗好萊塢影片的競爭力,這一過程中,國內龐大的人口規模和消費市場都將是最重要的後盾。

風險提示

1)電影票房發展不及預期的風險。近年來行業在一二線城市用戶當中的滲透率已經足夠高,主要依賴三四線的銀幕下沉帶來的票房增量,因此存有三四線市場飽和,電影票房增長不及預期的風險。

2)政策監管變動風險。影響電影行業格局的外生衝擊之一就是政策的變動,如派拉蒙法案的通過導致大製片廠進入收縮時期,另外也需要關注監管層對於電影內容尺度的把控趨嚴風險。

3)資本投入過熱的風險。2013年以來大量熱錢湧入電影行業導致產品質量有所下降,行業目前仍未完成不理性資本投資的出清,或將影響觀眾心中的口碑情況。

廣發傳媒(微信號:boci_tmt)---最全面的產業覆蓋,最深度的行業解讀,最精細的公司挖掘,最及時的信息跟蹤,兼具熱情和堅守,值得信賴的賣方品牌!

法律聲明:

請向下滑動參見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有關微信推送內容的完整法律聲明: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僅供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發證券」)客戶參考,其他的任何讀者在訂閱本微信號前,請自行評估接收相關推送內容的適當性,廣發證券不會因訂閱本微信號的行為或者收到、閱讀本微信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

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廣發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完整報告為準。完整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廣發證券認為可靠,但廣發證券不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報告內容亦僅供參考。

在任何情況下,本微信號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非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在任何情況下廣發證券不對因使用本微信號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做出決策。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僅反映廣發證券研究人員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的版權歸廣發證券所有,廣發證券對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未經廣發證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否則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後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者承擔。

感謝您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傳媒 的精彩文章:

完美世界擬以16.55億向母公司轉讓院線資產,搜狗全年營收超9億美元廣發傳媒曠實團隊
中文在線收購晨之科,任天堂與Illumination合作超級馬里奧動畫電影廣發傳媒曠實團隊

TAG:實話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