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子女,明天的父母》

《今日子女,明天的父母》

《今日子女,明天的父母》

作者:李冀

有件事好像很不公平。

世界上絕大多數父母(特別是中國的父母)對子女充滿愛,盡心儘力任勞任怨,而子女卻有很多不知孝敬不知感恩,甚至對自己的父母不尊重。換一個說法,愛孩子幾乎是每一個為人父母都能做到的事情;而愛父母並不是每一個做子女都能做到的,還有父母為子女做再多的事,很多子女都覺得習以為常應當應份;反之子女給父母一個笑臉,給一句安慰,父母就十分滿意。

這是為什麼?

有一篇文章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性,而子女對父母的愛是人性。其實二者都是人性,只是前者來自基因,(其實母親更為突出,雌性動物也具備這類基因),而後者來自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和孩子的自身修養。

因為父母特別是母親對孩子的愛一般來講是先天帶來的,是基因遺傳的,因此不必教育,也不必刻意培養。但子女對父母的愛和孝敬作為人性善的一部分,需要後天在與人性惡進行比較和鬥爭中才能取得,因此父母對子女後天的教育和子女的自身修養就必不可少。

既然談到人性,那人性是什麼?

孟子最早提出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荀子認為善惡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他說:「好惡、喜怒、哀樂,夫是之謂天情。」而且荀子特彆強調人之初的性惡:「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惡」。

性善和性惡都是人性的一部分。

對子女正確的教育和培養過程就是強化人性善的方面。激惡揚善,激發和強化人的同情心、惻隱心、羞恥心、感恩心、敬畏心…,壓制人性惡的貪婪、自私、殘忍、懶惰、虛榮、嫉妒…。對子女從幼年就要進行教育,使他們多一分善心 ,懂得孝敬父母。

上天還是公平的。

父母有時對子女抱怨:我上輩子欠你的?其實每一個人一生都要扮演兩個角色:先做兒女,後做父母。準確地講,每一代人做兒女時都虧欠父母的,說虧欠不僅是因為一部分兒女的不孝,更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做父母時兒女又虧欠你的。做父母的你把做兒女時你對上一代的虧欠報與了下一代,這就是人類的宿命,是人類能夠繁衍生息代代相傳的基礎。

有一句話:不安家不知茶米貴,不養育不知父母恩。就是說當一個人為人父母時,才真正知道自己父母為自己的付出,才真正理解和懂得父母的恩情。

做父母的多麼希望兒女們早一些知道這個道理啊!

作者李冀

1947年生於北京,企業家,經濟學者,詩人。198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1991年獲得中國科技大學工學碩士學位。做過工人,當過兵,為過官,做過大型國企負責人,曾在美國和馬來西亞工作生活多年。

他熱愛祖國,心繫人民,豐富的人生履歷系詩人創造靈感的不竭之源,多情多義的性格系詩人抒發詩歌創作的永恆主題。愛情、親情、友情在詩人的詩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而且作為燕趙人士,他的詩中也飽蘸深情歌頌家國故園、青春記憶往事。面對不可理解的時事他在詩中也表達了自己作為詩人的深刻詰問與反思。詩人的詩古風郎朗上口,新詩易懂通透,令人讀之不忍釋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越陌冀行詩文欣賞 的精彩文章:

TAG:越陌冀行詩文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