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形意拳內勁揭秘

形意拳內勁揭秘

形意拳精髓之所在是「精、氣、神」。拳經雲:「氣充則神旺.氣暢則血融,血融則骨強,骨強則髓滿,髓滿則腹盈,腹盈則下實,下實則步捷。動作不疲,顏面常春,此內勁之真諦,亦內家拳之精髓」。其基礎仍是「氣」也形意拳名家郝家俊先生說:

意之所發謂之氣。氣之所使,任手足意,相關相生、心意為主宰,以氣行使之、氣之表現謂之勁兒,勁兒借四肢以發揮之。 所以形意拳內勁之由來,即拳經所云之「內三合」也。馬禮堂先生說:

內勁兒之生,全在內外相合。有諸內,必形諸外內要靜,要固精神,才能保證真氣之通暢調達,周流不息.外要松,必先松而後才能緊。遇敵發勁不能使拙力,要先放鬆,再動,才能表現出內三合之大用。要充分利用脊柱的彈性作用,才能做列力由脊發,斷而復連,循環不斷地發出一系列隨形勢的需要而變化著的力螺旋。這些力螺旋是非常鎮密的,莫見於隱,莫顯乎微。一觸即變.微妙之極。

形意拳的內勁,在《內功經》上,用通、透、穿、貼、松、悍、合、堅八個字來說明(參見《內功經註解》)。能做到這八個字時,發勁便能有剛有柔,剛柔互濟,往來纏繞,綿綿不斷.鬆緊蓄髮,吞葉自如,周身一家,橫豎互變。這就是形意拳內勁的全貌。

形意拳前輩單刀李存義老先生,講形意拳內勁兒時,提出內勁兒有明剛、暗剛;明柔、暗柔之別。所謂明剛,是指渾身神氣功作皆形之於外,手如剛鉤。接手時。其力直透人對方骨里,使人難以抗衡.所謂暗剛,是指起落鑽翻動作甚為自然,出手亦覺柔和,一但氣沉力發.能使對方如觸電一般,心中發顫。明柔者,看起來動作柔軟無力,但神氣毫不散亂,內外如一,動作十分輕靈,無論打上去或撞上去,均感到似有似無。令人無處著力,暗柔者,神氣威嚴,動作沉穩.侈動時如重物回蕩,旋轉如鋼球磨研,身上似乎硬,打上去卻又動轉靈活。無處著力。與之接手後,感到其胳膊如外包橡皮的鋼絲.將人捆住。百般不得勁;等他隨便一晃蕩。便可將人跌出去

二人較勇,兩勁兒鬥爭,其勁路的變化還可以分得更細緻些:按照用法之不同,一般地可分成十二個勁:

1,永力

方向不變,堅持不已,照直而進。

2.綜力

鋒棱涵於內,光芒露於外,內中充實,將發而未發。

3.速力

往來飛馳,如彈彈而彈之顫動。

4.銳力

直前而鑽進,如螺絲釘然:

5.攝力

粘住不放,與對方之力相連,壓將進去。

6.激力

如水鼓浪,洶湧而至。是長勁。

7.超力

倏然而至,一瞬即過,如鋼條彈出。是劃勁。

8.撲力

以自身重量及速度撲之,如虎撲食。

9.裹力

拳乎[包裹不露,走出上下左右相合之勁。

10.束力

將自身合成一條細桿,如鶴子束身而進,無隙不入。

11.踩力

足踏之力,氣沉踐重,如踏毒物。

12.決力

當機立斷,勇往直前,金鋒直陷,寧折不屈。

這十二個勁是混在一起的,每一出手,十二個勁俱在其中,混混沌沌,剛柔不分。根據敵我形勢的變化,需要哪個勁,就出哪個勁兒。

發勁的要領是,抖擻如雞之抖翎,撲按如虎之攫食,躥身如伏龍升天,縱力如彈丸出膛。非有內功基礎者,不能得內勁之妙;非得內勁之妙者,亦不能得此發力八字之趣也。

下載武術秘笈或了解更多武術知識,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或搜索微信號wsybj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術天地 的精彩文章:

中醫養生,防病祛疾、益壽延年!
形意拳「五弓」之力!

TAG:武術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