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瀕湖談醫:傷寒論對太陽病的分類

瀕湖談醫:傷寒論對太陽病的分類

原文: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4.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5.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第2條講太陽病中風證的判斷要點為發熱汗出惡風脈緩。

第3條講太陽病傷寒證的判斷要點為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

第4條講太陽病是否傳變為其他病的標準。以脈為準,脈不變病不變,脈變則病變。一般變為實熱證,即表現為欲吐,躁煩,脈數急。但這些表現也可能是虛寒證重病,不可不察舌脈的寒熱虛實。

第5條講太陽病時應與少陽陽明相鑒別。陰陽劃分為三陽三陰,均在陽病時應注意區分太陽少陽陽明的鑒別。

第6條講溫病的表現(一般判斷標準)和禁忌。溫病早期也會出現類似太陽病的表現而實際不是太陽病,所以必須注意區別。溫病初發時也可以出現惡寒,但由於溫病是從口鼻而入人體,性質偏溫,從內臟往外發作,與外來的邪氣相合而為病,早期會出現發熱惡寒無汗或有汗,稍久就會出現只發熱而不惡寒,口乾渴。溫病禁發汗,發汗傷陰津助熱,熱更重,名風溫。溫病的脈象表現為陰陽俱浮,是在由內向外發出的過程中的現象,早期也可能不是俱浮(尚未發熱時或低熱時),此時細憑脈象,有微數急促感,舌尖略紅而干,等高熱時才會有浮脈。此時鼻息必鼾,即喘氣,疲倦欲眠為熱盛傷津阻滯氣機,嚴重引起熱擾神明而昏迷。此時用白虎湯清熱生津是可以的。溫病一般不用發汗法、攻下法和火攻法,而應清熱解毒、疏導氣機、透熱外出、滋養陰津等法。因發汗、攻下、火攻均助溫熱邪氣傷正氣陰津。誤治則會出現陰津虧虛、肌體失養而抽搐、神昏,皮膚髮黃為傷及陰血。反覆錯誤發汗、攻下、火攻治療,危及生命。

-----------------------------------

1 條文中論脈象的意義:

憑脈判斷太陽病中風和傷寒。脈緩說明正氣本虛,脈緊說明正氣充足。二者均有邪氣可發汗,但治療上中風證需要同時扶正,用桂枝湯;傷寒不必扶正徑用發汗。二者在服藥法上有不同:桂枝湯啜粥,麻黃湯不必啜粥。二者均可溫覆蓋被,連服至微微出汗即可,以免過於發汗走向極端而傷正氣。

憑脈判斷太陽病和溫病。脈靜不變為中風傷寒,變為數急者多為溫病。數急是內在一種感覺,與血液有關。體內有熱邪和陰虛之熱相雜,迫血妄行會躁動。溫病可能會細數,實數,短數,大數,浮數,沉數,均為有力。如果變為數而無力,要鑒別可能不是溫病,而是陽氣或陰液虧虛。也可能是溫病,但已經伴有陽氣或陰液虧虛。這種情況脈象細微變化,軟弱之中夾有急躁之象,診脈難度很大,須謹慎。此時應據虛實的比例處方,抓重點,三七分、四六分進行調配。

2 同為陽病,區別三陽。

可從脈象,舌象,癥狀全面對比。太陽多為浮,也可因體質和邪氣的性質而不為浮。陽明脈大,但也可能不一定開始就大。少陽脈多弦,但也可能為浮細。舌象上太陽多為舌淡苔白而潤,陽明多為舌紅苔黃或白而干,少陽為舌淡紅或紅,苔白或黃。癥狀上太陽多有表證即肢體表現,陽明多有里證即臟腑表現,主要是肺胃大腸表現,少陽多有腸胃和肝膽及三焦經絡表現。

3 溫病治療原則。

提出禁忌,禁汗、下、火攻,這三者均傷陰津。溫病為火熱傷陰,與人體本身陰虛的基礎有關,外來溫邪自口鼻直入臟腑,所以傷人最速。不宜用傷陰津的方法治。其他如吐法,蒸法也不行。而能泄熱的方法和滋陰的方法都是可以的。如放血法是很好的。另外,汗、下、火攻法原則上不宜用,但如果把這些手段作為一種輔助工具,也並非完全禁用。比如用汗法,以麻黃治療溫病也不是不可能,用石膏制約麻黃溫病,取其開泄之力打開毛竅以便散內熱毒是常用方法。下法之中,用大黃治療溫病也是可能的,少量大黃配合芍藥可以清熱瀉火而保存陰津,如大柴胡湯、增液承氣湯、宣白承氣湯、大黃黃連瀉心湯、桂枝加黃芩大黃湯都是可能治療溫病的。

原則是治療上不傷陰津,不助邪熱。具體用法上,在配方時運用藥物的制衡來達到即遵守原則,又發揮妙用的目的。

----------------------------------------------------------

我舉幾個例子:

1.太陽病發生變化:一女生平時體弱多病,飲食少,現感冒3天,頭兩天怕冷,無汗,舌淡白苔薄白,服用西藥發汗藥後從第三天開始,咽腫痛,舌淡白,苔白厚膩,飲食無味。脈象此時已是沉數而有力。當用溫病處方,禁用桂枝湯麻黃湯發汗。我處方為:

黃連3法半夏15全瓜蔞30桔梗10生甘草6

一劑葯後,咽不腫痛,舌苔已化,可以飲食。

此案重在看脈,太陽病多為體內無熱,而外來風寒,故脈多無滑數有力,而多有緊數,沉弱或浮數緊弦或浮弱。此患者看起來瘦弱,這種咽腫與體內陰血虛弱,虛熱內生有關,外來感受的邪氣治療不當,或者化熱,或者邪氣本身性質屬溫病之邪,所以傳導內入於肺和胃,造成咽腫和飲食困難。

如果初診即用中藥,是否可用太陽病方?桂枝湯或者桂枝湯加苓術,或者葛根湯?如果脈浮弱,畏風寒,是可能的。

2.小潘,腋下膿腫兩周。省醫院要他做手術,他懼怕,來門診求治。

舌淡,脈弱而沉細數。說明體質差兼溫病。膿腫是溫熱病, 導致體內熱化血為膿。若用藥治病肯定是清熱解毒,但脾胃虛弱,不適合服藥。非要用中藥也可以,配扶正益脾胃,托毒外出兼清熱解毒藥也可以,但有些費勁。於是採用針刺放血法,以期膿毒熱從血液外出。當時用火針點刺一次後,流出黑血,當晚不疼,隔兩天再行一次針刺後,膿包已見小,共針刺三次而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瀕湖草堂 的精彩文章:

TAG:瀕湖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