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哪些大國之間有可能爆發衝突?西方果然更擔心這個國家

哪些大國之間有可能爆發衝突?西方果然更擔心這個國家

【翻譯/觀察者網青年觀察者凌子奇】儘管近70年來國家間的戰爭急劇減少,許多外交政策專家依然認為,世界正在進入一個戰端重啟的新時代。不過,朝鮮、伊朗等國家可能引發的地區戰爭與大國間的戰爭相比仍存在著很大差異,當然後者發生的可能性依然很小。但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確實對現有國際秩序構成了威脅,特別是在軍事層面。

本文將集中討論未來可能導致大國之間衝突的因素,朝鮮半島的戰爭威脅不會被納入討論,儘管其形勢似乎愈發嚴峻。一場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的戰爭現在似乎更具話題性,不過該話題可能更適合幾年後再討論。儘管在朝鮮或伊朗爆發的戰爭會非常可怕,但是與西方和俄羅斯(或中國)之間的全面衝突相比,它的破壞能力將不值一提,即使這種衝突沒有升級為核戰爭。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1月25日刊發特稿:《大國之間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自冷戰以來,大國戰爭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可能,其主要原因在於,俄羅斯和中國都不滿意於西方設計、美國維護的國際秩序,都認為該秩序不符合他們的合法利益,意圖進行改變。在過去10年里,他們都投入巨資,利用了西方政治和技術的脆弱性,趁此機會大力進行軍隊現代化建設,逐漸削弱了美國在其權力範圍內的影響力。兩國都對重獲國家權力和國際尊重充滿了熱切期盼,不同之處在於,俄羅斯是一個在機會主義領袖領導下的、在人口和經濟上不斷衰落的力量,而中國顯然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國家,時間在中國一邊,而且該國認為自己與美國處於平等地位,如果不是幾十年後地位比美國更高的話。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希望至少能夠恢復甦聯解體之後失去的一部分威望和影響力,而蘇聯解體被他描述為「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悲劇」。他認為,上世紀90年代,西方拒絕讓俄羅斯成為平等的合作夥伴,歐盟和北約東擴危害了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俄羅斯政府在2015年底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指出,北約是其面臨的最大威脅。俄羅斯認為,西方正積極著手在俄羅斯周邊國家乃至俄境內發起曾在烏克蘭爆發的那種「顏色革命」。

俄羅斯軍隊雖然無法與美國相匹敵,但也正在經歷實質性的現代化進程,頻繁地進行大規模演習,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北約部隊進行高強度的戰爭。俄羅斯軍用飛機經常冒著可能迅速失控的風險,在波羅的海和黑海試探歐洲防空系統和北約軍艦的反應能力。

著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在2015年進行的戰爭模擬推演後得出結論,面對俄羅斯的威脅,「目前的狀態下,北約無法成功地捍衛其首當其衝的成員之領土」。此後,北約在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稍稍加強了力量,但可能並不足以改變蘭德公司的上述結論,即俄羅斯軍隊最多只需要60個小時就能兵臨拉脫維亞或愛沙尼亞的首都。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北約的政治領導人將不得不在三個糟糕的選項中作出選擇:發動帶有失控風險的血腥反攻、威脅俄羅斯境內目標以使衝突升級、承認失敗並接受災難性的後果。北約內部對第一種和第二種選擇的支持是微弱的。在英國和德國,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調查發現,如果俄羅斯打擊附近的北約成員國,只有少數人支持《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共同防禦條約的承諾,對該國提供保護。而普京的「升級與降級」理論幾乎肯定會帶來俄羅斯戰略核武器的威懾,甚至可能是核武器的實際使用,以迫使北約認輸。普京認為,他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比西方同行高得多,而這很可能就是事實。

北約成員對共同防禦條約的承諾受到直接考驗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普京先生在喬治亞、烏克蘭和敘利亞的表現證明,他是一個機會主義者,當他感到極度絕望或非常幸運時,他會趁機做出他的選擇。特朗普的第二任期、支持北約的將軍們的離任以及國會中更趨民粹的共和黨人等等,都可能誘使他採取行動,特別是當低迷的能源價格和疲軟的經濟形勢在國內造成越來越多的問題時。

一些人認為,美國和中國之間註定要發生衝突,陷入過去斯巴達和雅典所遇到的「修昔底德陷阱」,即既有大國感受到新興大國的威脅,感到憤恨和沮喪。闡述這一議題的一本暢銷書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認為,「未來幾十年美中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遠超現在可以想像的程度」。

艾利森先生的預測是基於對過去的新舊權力之間衝突的分析,可能有些過於武斷。然而美中之間並不像當初美國取代英國的角色時,有著共同的國際議程,美中之間是通過一系列的經濟利益聯繫在一起的。中國領導人在戰略上富有耐心,具備長遠眼光,美國歷屆總統(除了現在的那個總統)都努力表明,並不想把中國封鎖起來,而是致力於鼓勵中國在國際體系內充分承擔起責任。艾里森先前所舉的霸權爭奪的例子,並不是在核威懾的陰影下進行的,而核威懾如今依然是大國相互發起戰爭的終極阻力。

此外,國防智庫皇家聯合服務協會(RUSI)的喬納森·埃亞爾(Jonathan Eyal)表示,人口因素和變化中的中國社會輿論表明,儘管有時一些人會在媒體上展現出民族主義姿態,但與美國的衝突還是不太受歡迎。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中國的出生率非常低,暴力犯罪率迅速下降,大量的中產階級通過使用最新款智能手機或把存款花在新款高級汽車上來定義成功。在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的溺愛兒童的文化中,中國父母可能很不情願讓他們的「心肝寶貝」奔赴戰場。

即使普京在國內鼓勵一種富有男子氣概的文化,他也希望儘可能避免傷亡。他認為,上世紀80年代從阿富汗返回的成千上萬的靈柩,是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所以他為了盡量減少以及隱瞞前往烏克蘭的部隊的死亡人數做了大量工作。在敘利亞,他還儘可能地使用私人軍事承包商。

西方與中國之間發生重大軍事衝突的可能性要低於俄羅斯,但也不容忽視,風險亦有增加的可能。中國對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存在表示不滿,特別是美國第七艦隊在南海所進行的「航行自由」行動,該行動表明,美國不會接受中國在該地區做出的任何威脅其核心國家利益或盟友利益的要求或行動。

對此,中國正在計劃發展其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特別是發展遠程反艦導彈以及建設配備有最先進水面艦艇和大型潛艇的強大海軍。中國的想法是首先把美國海軍推向「第一島鏈」之外,最終使其不敢在「第二島鏈」內活動,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果台灣出現新的危機,美國將不再可能像1996年那樣派出航母戰鬥群穿越台灣海峽以示決心。

這種緊張局勢將如何發展,部分取決於美國的盟友。如果日本再次當選的總理安倍晉三(Shinzo Abe)成功實現其修改國家和平憲法的雄心,日本海軍很可能會增強自己的能力,並且更加明確地與美國海軍並肩作戰。與此同時,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其他較弱的盟友可能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屈服於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是一個更穩妥的選擇,而不是寄希望於衰落的美國為自己而戰。

大國間最大的危險在於不了解對手的意圖進而產生誤判,誤判會導致衝突升級乃至失控。和平與戰爭之間「灰色地帶」的競爭需要經常進行調整,不然當局勢走向白熱化時將極易失控。

(青年觀察者凌子奇譯自1月25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站,觀察者網馬力校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試過飛機WiFi了嗎?大家都吐槽網速慢是怎麼回事
又搞小動作!美國防部報告將中國地圖的台灣抹掉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