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海外專輯第七十三期–孫沐陽

在海外專輯第七十三期–孫沐陽

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在海外專輯分享海外華人的故事。希望這份分享可以讓世界更加海闊天空。

第七十三期為您奉上的是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現為跨界藝術家的孫沐陽。

為什麼出國?

打破舒適圈。

在國外遇到了什麼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川普登台,這件事情牽連的全球反應比事件本身更有趣。

最想念祖國的什麼?

想不出。我不太是個念舊的人。

你會回國嗎?為什麼?

如果回國的概念是需要定居下來的話,不想回,現在還不想在任何地方定居下來;如果回國指的是階段性的自我建設,那一定是會的,但大概不是現階段。不過我也會接受生活隨機的贈與的安排。

出國後在不同的背景下再看中國是否看得更清晰,有哪些感觸?

不敢說是更清晰了,故鄉的問題永遠都是複雜的問題,沒辦法下定論。反倒是覺得看美國更清晰了。來美國之後一直在思索民主與自由的限定範圍在哪裡,這個問題也是很複雜,也是沒辦法下定論。但個人感覺,就個體而言,在國內,信息輸入比輸出多,美國這邊是反過來。以至於有時候我對於許多橫衝直撞的言論發表表示非常驚異:我要給他們鼓掌,我要學習他們的自信,和演技。

你的學校有哪些教育特點?

本科時候同濟的建院屬於講座特別多,實踐機會特別多,接觸到的前沿理論和實驗方法很多樣,自由度較高。加上我是個自由散漫的人,本科四年過的超開心但是缺乏總結。而研究生在賓大就是另外一種體驗了。最開始我很抗拒甚至說是厭惡這裡學院式的嚴格框架,我個人更享受並且擅長的是具有實驗性和探索性的創造過程,也就是有一定限制內的自由發揮。但在賓大,努力工作努力產出的感覺要多過創作以及琢磨的感覺,這讓我最開始非常不適應。這也是我決定間歇年的原因,那時候我想通過先提高自己來獲取更多的對話,而不是單方面接受「洗腦」。回來在賓大的第二年也就是最後一年就(自我)感覺良好了一大截,感覺是有了作品和經歷來佐證自己的想法,得到許多支持。

總結來說出國這幾年就像是一個喜歡在草原上撒野的人突然被拉去訓練營整天拉練,感覺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在接受令人想放棄掙扎的挑戰,著實是應了當初自己想要打破舒適圈的想法。但訓練完成,也的確感覺自己可以去更大的草原撒更大的野了。我很感恩這幾年。

你現在工作公司的特色和有趣的地方?

說說我作為跨界藝術家自由職業的工作模式吧。從最開始只想去三五人的小事務所,到同比較了解我特點的教授們溝通,到後面父母和教授們都很支持我專註做藝術這一塊,就決定自由職業,如果不成再去找事務所也是條退路。我的工作內容大概分成四類,一類是做競賽,來保持自己對設計的敏感度,這是基本功;一類是寫作,包括英文和中文,學術寫作和文學類都會有;一類是委任藝術項目的溝通、推進工廠製作,這一部分非常瑣碎消耗精力。雖說以往有與客戶打交道的經歷,但這次委任項目含有大量社區成分,平衡藝術理念、所謂cultural appropriation、以及建成效果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與此同時,與客戶以及社區開會協商,書寫大量的文案,控制運作成本和時間等等,很費心力。最後一類就是繪畫了,我相信畫是一個積累以及頓悟的過程。我生活的每一部分都在影響著我和我的作品,閑著的時候腦子裡也總在想如何通過畫面與現實達成和解。詞不達意嘛,我覺得好多紛爭的根源就是「眾說紛紜」和「排除異己」之間的角力。無力言詞的時候,畫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對於自由職業者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看你是否有計劃地推進成果。自由職業需要極高的自我約束力。沒有固定工作日及上下班時間,意味著,每天醒著的時候都是參與產出的過程,以及可能沒有周末的概念。這其實要比我之前在事務所工作忙許多,而且大部分時候是自己獨處,所以,自娛自樂的能力很重要。在咖啡店,圖書館,書店等地和各種各樣的陌生人鬼扯的厚臉皮也是要有的。

最喜歡的藝術家(繪畫音樂電影等廣泛範圍)是誰?給你創作帶來了什麼影響?

Henri Rousseau。一直想要學習並與之靠攏(哪怕一點點)的藝術家有很多很多,但是說得上喜歡的,一直只有這一個。他的作品非常單純。我認為單純是一種超越技法的品質,它很簡單,真誠,耐人尋味,但它不刻意,且沒有爭搶的慾望。我覺得除非某個人是生來單純的,否則他/她很難通過其他類別的天賦經過後天熏陶達成這種效果。所以我認為是否單純是評價藝術的最高標準。

Henri Rousseau 帶來的是心境上的影響。還有許多影響都是來自其他類別的藝術家,比如Joan Mitchell, Ann Hamilton, Anselm Kiefer, Maya Lin, Anthony McCall等等,國內的比較喜歡像陳邵雄。他們之間都很不一樣。平常看書或者看展覽,有哪件作品特別打動我我就會去順藤摸瓜做研究。總的來說,做裝置或者公共藝術的藝術家對我的影像更大,繪畫的相對少一些。我認為繪畫是需要極強極強的自我意識才能駕馭,繪畫的能量從自身來的多一些(此處繪畫意指二維畫面,並非那些玩味三維概念的含有畫面成分的作品)。而其他藝術門類更具有對話性和反饋性,它的能量來源更加多樣,有好多方面值得研究學習,同我自身的聯繫也更大。

覺得自己的作品集有哪些迷人的特質?

我目前對自己的作品有兩點要求。一是要突破景觀設計起始於物理空間的傳統理解。我所理解的景觀非常寬泛,它更像是一種由視野所承載的意識形態。人們眼睛所見到的是景觀,人們如何去看也是景觀的一部分,人們觀看之後所想也是景觀的一部分,甚至這些信息是否通過眼睛來傳達其實也無所謂。二是我要我的作品很耐回味但不要太精緻。東西太精緻容易匠氣,容易被局限在「物」的假象里,而我想探索「物」的邊界。

什麼時候開始看谷德網的?歡迎你提出建議哦,謝謝。

大二開始關注,這是一個很好的平台;非禮勿言,沒有建議。

W O R K

1.

海洋記憶

我對我的景觀或公共藝術作品中前期信息採集這個過程很重視。在這個作品中,田野調查,資料研究,作品定位都試圖以藝術化的途徑與手段來完成。我認為設計作品的藝術化不僅僅是把東西做的好看, 而是在充分理解場地文化環境和社會機理的基礎上,另闢蹊徑去創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作品。

作品中以托斯卡納形成原因的大地理背景入手,以具有當地特色的石灰石為媒介,講述了大地理背景對地形,土壤,經濟,文化的影響。正如維納斯從海中誕生一樣,石灰石在海中沉澱成型,在板塊運動的相互擠壓作用下升出海面,形成了綿延起伏的地勢。從海底到山頂,這一地質運動本身就極具浪漫色彩;以石灰石為主要塑造材料的義大利雕塑藝術,建築藝術,由將這一材料的文化意向推向極致。海洋記憶,以石灰石為主要石材,配合其他石材使用,為文藝復興名城Pienza打造了面向未來規劃的公共廣場。作品主要呈現一種依託自然機理的超現實景觀。空曠,迴響,沉靜,驚奇,是我想營造的空間氛圍。

2.

衍生

這是一個位於費城菲爾芒特公園南部的公共藝術作品。作品概念脫胎於賓大藝術學院視覺認知課程的期末作品《臆想的園圃》。影子圖像裝置是通過創造影子來激發人們對於影子所暗示的並不存在的空間的想像。這個不存在的空間可以是已經從歷史進程中消亡的,也可以是未來無限可能中的一種。在最終作品中,影子圖像印刷在半透明布料上。布料經緯線交錯,把現實景象也分割為像素形式。像素化的真實,和先於現實發生的影子疊合在一起。「這一刻」是不可把控的,它是不斷消融在無限時空中的一幀。

3.

集合海岸

這也是一件具有紀念性意向的作品,包含了一件在當地的公共藝術作品《赤道線在厄瓜多》。2016年,厄瓜多沿岸收到嚴重的地震打擊,課程意在為當地政府提出可持續的修復方案。裝置由市民收集的災後廢墟的磚塊組成。一條白色牆面殘塊穿過中心,象徵赤道線。貫穿裝置和後續設計方案的核心,是在建設物質基礎設施前,通過活動,管理,服務等軟性空間的營造加強集體記憶的修復。

在設計方案中,以廢墟磚塊為線索材料,沿20m防洪等高線鋪設海岸沙丘空間的主要游徑。等高線,同赤道線一樣,是人們為了更好的理解地球空間而設定的虛擬的線。而這條虛擬的線卻對真實的物理空間具有映射作用。20m等高線以下,是受海嘯威脅的空間,20m等高線以上,是可以安全建造家園的空間。這條等高線不僅承載著對地球物理信息的微觀感知,更承載著災難意識的建立。 等高線路徑的中心處根據地形設置了植物園——這是對自然研究,自然進化,以及物種多樣性的慶祝。

4.

轉型中的河岸

這是一個針對芝加哥Goose Island 舊工業區轉型改造的項目。城市設計中對城市空間的敏感度是同公共藝術的創作相同的。城市定位,政治政策,空間手段,實施計劃等等,這些設計手法以外的研究,對於評判一件公共藝術作品是否契合空間特性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事務所工作階段,也是做城市項目居多,這種對城市空間的敏感度和對空間運營原理的知悉,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在協助我的委任藝術項目。

5.

牆之固然

牆之固然,是一件在上海期間自發的裝置藝術。極大的實現了我對小物件解剖、改造、再重新設置功能的好奇。反思不足的話,就是這個作品中互動成分太複雜,參觀者大部分時候是不會有耐心去試圖理解我想達到的效果。對於如何設置互動裝置的初始狀態,如何引導互動,並充分信任公眾的操作能力的反思,極大的幫助了我後續幾個裝置作品的完善。

6.

架上及其他藝術

位於北京段祺瑞舊府的BUNKER ARTSPACE的展覽,RUPTUREBefore&Beyond, 是我首次對於景觀結合藝術這一概念的實踐。此次展覽中架上藝術為多數,畫面主要表達微觀演化與宏觀進程的共通性。此後的藝術創作也在探討物質世界中人的生物特性,它們在作品中被呈現為大環境的物理特性的一個層面。

the fire

Garden of Coal (ground), The March of Fire, 1m*1m, fire on wooden board

Gravity #1, 1m*1m, oil painting on wooden board

Sunset, 40cm*30cm, oil painting on canvas

Gravity #2, 1.2m*0.5m, oil painting on wooden board

Forest, 20」 * 20」, 3 pieces, oil painting on canvas

Weather through the Window, 7」 * 11」, pastel on paper

Harbor Memory, 2018 LIGHT CITY, commissioned art work, with XXS GROUP

350萬粉絲鍾愛的

gooood

建材、競賽、推廣、招聘、

投稿、項目對接等合作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oood谷德設計網 的精彩文章:

TAG:gooood谷德設計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