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者:哈佛教授新書說世界在變好,但他引用中國的數據還不夠

學者:哈佛教授新書說世界在變好,但他引用中國的數據還不夠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徐令予】

史蒂芬·平克是哈佛大學心理系的名教授,在視覺認知和語言心理學等領域有極深的造詣,著作等身。《啟蒙再次起航:理性、科學、人文和進步的實例》是平克教授的新著。

「書未上市已轟動,洛陽紙貴貨難求。」請看兩條書評:

「我有史以來最喜歡的新書。」 ——比爾·蓋茨(微軟公司創始人)

「一本了不起的書...(平克教授)講述了從健康到戰爭,環境到快樂,生活質量和平等的全領域的進步。」 ——紐約時報

平克教授在該書中展示了人類進步的宏偉藍圖:人們的壽命更長、更健康、更自由、更幸福。作者認為自啟蒙運動以來歷史的主線就是進步,我們地球人現在比過去生活得更好。不認識到這一點,不了解背後的原因,將會置進步於風險之中。雖然我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解決方案仍然是高舉理性和科學旗幟沿著啟蒙運動的道路向前進。

世界真的在分崩離析嗎?進步和發展不再是主線條了嗎?對新世紀人類狀況進行科學和系統的評估後,作為認知科學家和公共知識分子的平克教授敦促我們遠離死亡和血腥的頭條新聞和危言聳聽,因為它們只會導致我們失去正確的判斷產生心理偏見。相反,我們應該相信數據。他的書中有75幅令人驚嘆的圖表,數據充分顯示生活、健康、繁榮、安全、和平、知識和快樂不僅在西方而且在全世界都在改善和變好。這種進步和發展不是由於某種神秘的宇宙力量,而是啟蒙運動的恩賜——相信理性和科學可以促進社會繁榮。

上下圖分別用數據展示了貧窮的減少和財富的增加

既然世界變得更好,為什麼很多人感覺更糟?平克教授的研究指出,我們的風險意識是主要由圖像驅動的,而不是數據驅動的。智能手機和其它各種電子設備把世界各地的災難通過網路帶進了千家萬戶,讓民眾覺得世況日下,事實上這些可怕的事件從前更多,但是人們卻眼不見心不煩。此外,令人沮喪是有市場需求的。公知、專家、社會評論家,電影製片人和小報傳媒們深知,他們可以通過宣傳世界末日獲得利益。而且在人們的印象中,悲觀者似乎顯得比較聰明和有道德。那些指出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好的人,即使他們使用的全是真實的數據,也常常會被視為阿Q和二傻。

我們現在知道,啟蒙運動遠非天真的幻想,而是卓有成效的戰略。但現在,啟蒙思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有力的堅持和捍衛。啟蒙運動反對的是人性中的暗流——部落主義、專制主義、裝神弄鬼和神秘主義——這些都很容易被蠱惑人心的政客所利用,其結果是墮落入腐朽的宿命論,從而失去走向光明和全球合作的寶貴機會。

作者堅持認為,人類從來沒有如此好過,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那麼你不僅是一個忘恩負義之徒,而且對英國脫歐、特朗普和民粹主義的興起負有間接的責任。

圍繞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等重大問題,進步的顯現有時也會造成混亂,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朝著錯誤的方向。理性有永久的優勢,無論人們是否相信它,它仍然是真實有效的。在該書結尾,平克教授認為「我們永遠也不會擁有一個完美的世界,而企圖尋求這樣一個世界的想法就是危險的。但是,如果我們繼續運用科學知識促進人類繁榮,那麼我們可以獲得的改善和進步就不會受到限制。」

平克教授的新著好評如潮。比爾·蓋茨列出了這本書中他最喜歡的五個事實——顯示了世界確實在進步:

1) 你被閃電擊中的可能性與上世紀初相比要低37倍。這並不是因為今天的閃電打雷天氣變少,而是因為我們有更好的天氣預報能力,更好的安全教育,和更多的城市居民。

2) 花在洗衣服上的時間從1920年的每周11.5小時下降到2014年的一個半小時。這在宏偉的現代化計劃中聽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洗衣機的興起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使人們(主要是女性)能夠追求和享受更好的生活。這意味著每周有半天多的時間可以用於追劇,閱讀一本書,或者開始一項新的生意。

3) 工作中你不太可能死去。美國現在每年有5000人死於職業事故,但是在1929年 ,當時美國的人口不到現在的規模的五分之二,但是每年工傷中有20,000人死亡。當時人們將致命的工傷事故視為經營生意的成本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對事故原因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我們在施工中把工傷危險降到最低。

4) 全球平均智商每十年上升約3個IQ點。由於營養狀況的改善和環境的清潔,孩子們的大腦正在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平克教授還將原因歸功於課堂內外的學習氛圍的改進。現代人用更多時間查看手機屏幕或地鐵地圖,我們面對更多的是符號而不是實物,我們今天的世界從小就鼓勵抽象思維,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

5) 戰爭是非法的。這個想法似乎很明顯。但在1945年聯合國成立之前,沒有任何機構有權阻止各國相互之間開戰。雖然也有一些例外,但國際制裁和干預已被證明是對各國之間戰爭的有效遏制。

然而,有一個話題——有關人工智慧,蓋茨認為平克教授太過樂觀。

「對於機器人有可能推翻他們的創造者的想法,他(平克教授)的駁斥過於簡單。雖然我也認為我們目前並沒有類似電影《終結者》模式的危險,但是恐懼的根源——誰來控制機器人——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蓋茨寫道。 「我們可能還沒有到這一步,但在某個時候,誰擁有並控制人工智慧將成為全球機構必須應對的一個嚴肅的問題。」

當然對新著也有其它批評的聲音。有人認為,關於啟蒙運動的哲學,該書著筆不深。作者並沒有詳細論述笛卡爾、盧梭等人的觀點,也沒有比較有針對性地談論萊布尼茨,他對19世紀的浪漫主義者也無好感。儘管作者證明我們比歌德時代的人更聰明、更道德,但是有關教育可以消除威權主義的論點受到納粹教育現象的挑戰。但是總的來說瑕不掩瑜,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平克教授在這本書中雖然也多次引用中國的數據,但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世界之所以變得更好,是因為中國變得更好。這半個多世紀來,中國在平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識字率和人均收入等等方面取得的進步令世界矚目,中國的發展不僅造福了十多億中國人,龐大的人口眾數也在整體上大大改善了世界的各項數據的平均值。同時,中國製造為世界各國人民帶去了價廉物美的商品,有力的推動了全世界的進步。世界變得更好主要是因為中國變得更好,不能認識到這一點的專家學者不僅只是學識有問題。

從更為廣闊的視角來看,其實中國的偉大復興也是這場歷經數百年之久的世界啟蒙運動的一部分,而且很可能就是其中最為恢宏壯觀的一幕。中國今天的取得的驕人成績向世人昭示了真正的普世價值就是理性和科學。啟蒙運動和中國的偉大復興從內涵來看是一體兩面,其結果是殊途同歸。正因如此,平克教授的新著值得中國人重視。

歸根結底,幾百年來只有科學為人類帶來持久和根本的福利。一個好的制度和政策應該教育和引導民眾擁抱科學、堅信科學,依靠科學提高生產力從而促成民富國強,並且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世上沒有不變的制度,也沒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更好的制度——那就是一個能更好地適應、推動和利用最新科技成果的制度。

平克教授的《啟蒙再次起航》無疑是本好書。這是美國的精英對特朗普引領的民粹主義挑戰的反彈,他們被迫發出了「Now, More Than Ever, We Must Stand Up for Science!」(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應堅信科學!)的吶喊。雖然吶喊的對象是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但也值得世界各國人民包括中國人民用心傾聽。

當然我更希望傾聽來自中國的學者的聲音,希望讀到有關中國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專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產生了數據的金山銀山,足夠專家學者們深入挖掘開發。平克教授有七十多張圖片,中國的專著展現一百四十多張圖片一點不會有困難。到目前為止,與中國奇蹟的輝煌相比,中國的文宣工作和學者的研究顯得太蒼白了。希望有關中國奇蹟的雄文能早點問世,我在大洋彼岸翹首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 的精彩文章:

剛剛,萬豪官方中文網站、中文版APP被關停!
「反普通話卻來內地實習」港生已返港:聽我解釋,我不是「港獨」

TAG: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