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鍋碗瓢盆,是提升還是「裝」?

舌尖上的鍋碗瓢盆,是提升還是「裝」?

陳曉卿

舌尖3導演劉鴻彥

昨晚,期待了四年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如期開播,也許是承載了太多的期待,反響似乎不如前兩季一邊倒的叫好。節目開播沒多久,就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吐槽這是舌尖上的「鍋碗瓢盆」,表達了失望之情。很多人直言中途換台,認為和陳曉卿導演的前兩季相比,水準就像法拉利和比亞迪的差別。至節目結束,吐槽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峰值。

我整理了一下,槽點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是本末倒置,沒有突出美食主線,過分強化了器具的作用,有點喧賓奪主。而且,就算器具的作用也沒有好好挖掘,基本上是為講而講、為突出而突出,沒有強化它對食物的作用。

二是廣告味太濃了,彷彿是來看鍋碗瓢盆廣告片的。沒有食物的聲音,沒有食物的味道,沒有食物的慾望,把個記錄片拍成了器具展銷會。

三是團隊的調整使創作理念大相徑庭,吃什麼、和誰吃、怎麼吃?如食雞肋,食之無味。從文案到配樂,遊離了前二季的核心。

四是過分強調人文,將美食帶離了跑道。觀眾首先愛看的是美食,然後是美食後邊的故事,而不是老百姓日子有多苦,鐵匠失業了,廚子太忙了不顧家,等等。「我們要看美食,不要看綜合敘述和弘大敘事」。

GIF

GIF

GIF

甚至還有網友激進地說:按照這個套路,是不是下一期還要做一次就餐環境?包括怎麼設計、怎麼裝修,那也是吃的一部分啊。

還有人說:舌尖1 是拌著口水看的。舌尖2是沖著人文看的。舌尖3是被蒙在鼓裡看的…..

當然,正面評價也不是沒有。有人就說,這是「一個擁有人文情懷的人和一個吃貨的審美差別」。太多給出「差評」的觀眾,是「為噴則噴」,不了解這一季節目的背景和底蘊。因為這一季是站在一個更大更開闊的平台上審視中國美食,地域廣闊,視角多元,人文和情懷的支撐是這部美食紀錄片的根本所在,所以不能拿它跟普通美食欄目相提並論。

應該講,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都失偏頗。「舌尖上的中國」拍續集是大勢所趨,從全國人們翹首期盼的狀況看,巨大的市場需求在那裡。

但是,也許是一開始沒有想到會有「拍了又拍」的狀況,第一季就以大而統之的方法把要講的故事都講完了。譬如「主食的故事」、「五味的調和」、「轉化的靈感」,都具有極大的概括性。就好像第一季就端出一個大碗,把精華都裝進去了。第二季怎麼辦?陳曉卿想了個討巧的辦法,講情懷。把食物與人進行了聯結,「家常」、「時節」、「三餐」,雖然也是宏大的辭彙,但因為連結了人,很打動人,讓國人得到了在美食節目中從未有過的體驗和嘗試。

等到拍第三季的時候,陳曉卿已經不在了。所有繼任者都有同一個心愿:不但要把這個故事講下去,還要講得更好更出彩,所以光有傳承是不夠的,更要有創新。這是觀眾審美的需要,也是央視證明「欄目離了陳曉卿照樣行」的需要。所以,經過十個月的籌備和拍攝,他們端出了「器具」、「宴席」、「廚人」、「小吃 」、「點心」、「食養」、「時節」、「融合」這樣一個盤子。昨天引發滔天吐槽的第三季第一集,講的就是器具。

氣孔穿山灶

泡菜壇

石磨

平心而論,以器具講食物,是沒有毛病的。尤其在食物烹飪千變萬化的中國,器具的特色,就是地方美食的特色。昨天「舌尖3」挑的,從灶、刀、壇、鍋、盤和碗,都是既有新意又有故事。特別是章丘鐵鍋,我還沒等電視放完就在某寶上下單了一口,說明這個「鍋的故事」是講的不錯滴,無數主婦都在心中種下了這顆草。

老鐵匠

制刀人

砌灶人

但顯然,講故事的方法是有問題的,不論講什麼器具,他是為美食服務的,不能為講而講,不然就變成了「手藝中國」或「匠人中國」,而不是「舌尖上的中國」。但昨晚的器具故事則有點厚器薄食,用器具烹飪美食點到為止,大量的過程講的是如何製造工具,這在把握上還是有點偏離的。也是很多觀眾大呼「不過癮」的原因。

還有,片子過多地強調和凸現了「人文」。這本來是片子的特色和亮點,但過度凹造型卻有點喧賓奪主、用力過猛之感。勿庸置疑,中國美食自帶人文,一個字不說也是文化。觀眾不是傻子,所以,刻意地把大家往人文的道上引,就有點說教了,惹人反感。

中國地大物博,除了人,就是無盡的佳肴。一季、二季、三季……我覺得拍到N季都不是問題。但前提是,你從什麼樣的角度去切入?我覺得,不妨學學日本的紀錄片《食彩之國》,格局更小,小到每集只講一樣食材,但卻把食物的故事講得細緻入微、誘人入心。這部片子拍了整整六七百集,卻無冗長之感。它也講文化,但只是微微涉及,略微透一點人文情懷,雖不婆婆媽媽,但也有溫暖向上的正能量,更重要的是,沒有刻意植入一些東西,一切樸素自然。

外籍攝影師與劉鴻彥

拍攝現場

拍攝現場

有人說,陳曉卿離開了「舌尖」,「舌尖」也轉不起來了。這個說法不一定有道理,但是,不論團隊本身還是觀眾,都會有意識地去比較不同導演的特點和水準,這個對節目不一定有利。刻意地比較和導入超越意識,會讓節目偏離本身的軌跡,顯得比較「裝」。

其實,舌尖的上魅力就在於,娓娓地講美食故事,不要人為引導或放大。用一個網友的話說,「食物猶如極品美女或帥哥,翻來覆去地看不夠,你儘管給我展示好了,挖掘他們一點有趣的靈魂更加分。包括他們穿什麼、踩什麼鞋上來的呢。」

「舌尖上的中國」,最大的價值,無疑是他的草根性,講述老百姓自己的美食故事,在鹹鹹淡淡里道盡人生。

恭喜發財

GIF

大吉大利

點我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籬社 的精彩文章:

TAG:東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