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老師們交流,我更喜歡「一對一」

跟老師們交流,我更喜歡「一對一」

在北京合學教育研究院託管學校——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六中,我們和老師有一個約定,要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學習目標)寫在黑板上,並且要拍下來,曬在微信群。

在這一要求的背後,有著一種權利義務關係的對等。那就是,你要求別人呈現教學目標(學習目標),那你做什麼呢?你總不該給別人說完一句話就沒事了吧?所以,在給老師們留作業的同時,也就給我自己留下了作業。我要每天給老師們呈現的目標做批註,對於好的地方做出肯定,對於值得改進的地方做出說明。

無論是學校領導跟老師們交流,還是老師們跟學生交流,都需要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對面、一對一。也就是說,在說話時,你要有一個明確的說話對象。在對象明確、情境明確的時候,談話才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以下這些,是我跟老師們就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優化、呈現與達成方面進行的單獨交流。這些交流,以公開的方式呈現在信心群,也可以給其他人帶來一些啟發。

2018.1.23,我對老師們說了這些

李景龍

1.時刻保持能力立意。

@訾會菊?:如果把「掌握知識點」改為「形成能力」,可能更好。讓知識為能力服務,是我們時時處處可以為之努力的目標。

李景龍

2.增加正向思維。

@滄海一粟田浩?:對於那些字詞,做出深刻的正面理解,可能比「回憶錯誤」更好。

李景龍

3.讓教學具有階段特點。

@曹文波?:隨著後期接觸試卷的增多,需要帶領學生在知識、思維與表達的視角下進行深度的題目分析。這樣更有利於學生成績的提升。

李景龍

4.難能可貴的是教學中的打通

@崔興華?:你的做法是很好的實踐,體現在理解和想像結合,閱讀和寫作結合。

李景龍

5.記憶誠可貴,思維價更高。

@劉小建?:記憶誠可貴,思維價更高。在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小組通過提問加強鞏固,更要引導學生通過提問引領思維。

李景龍

6.從「落在知識點」到「通過知識點」

@姚彤?:教學中,需要實現「落在知識點」到「通過知識點」的轉變。如果是「落在知識點」,那麼知識點就是目標,如果是「通過知識點」,那麼知識點就是手段。我們需要找到比知識點更有價值的上位內容,並使之成為我們帶領學生為之奮鬥的目標。

李景龍

7.強化常規,淡化技巧。

@韓偉霞?:常規比技巧更有價值。一般說來,「常規」針對一般情況,「技巧」針對特殊情況。如果能夠在教學中確立「強化常規、淡化技巧」的主導思想,做到「寧拙勿巧」,那麼學生的基礎素質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2018.1.24,我對老師們說了這

李景龍

1.貼近考試,以智啟智

@范永安?:眼下的情況是,教學和考試相悖程度較高。我們沒法讓考試適應我們的教學,那就要求我們的教學適應考試。這是我們需要改進的方向。

所以,我們需要最大範圍地在日常教學中增大歷史學習的思維容量和思維質量。

在教學活動中,由於老師處於發動引擎的地位,所以首先要解決的,還是老師自身的思維問題。這個過程,可以稱之為「以智啟智」。

李景龍

2.力求教學行為和學習指導的有機結合

@崔興華?:難能可貴的是在黑板上明確地標註了「突出理解記憶」的相關語句,而且這些語句又是以判斷句的方式呈現的。這就做到了教學行為和學習指導的有機結合。

李景龍

3.有據思考,有序表達

@韓偉霞?:可貴的是,您的目標定位於引導學生「理解並說出」,而不是「記住並說出」。如果再前進一步,我們可以要求學生「有依據地思考」。如果具備這樣的素養,那麼學生表達的語句往往是:「我的結論是……,我佐證結論的依據是……」。

李景龍

4.引領思維,面向未來

@七年級負責人王樹民?:包括培育自己家的孩子在內,如果我們不是在關注思維能力培養這個方向用力,那麼用心培養的孩子都很難適應快速變化的未來社會。

2018.1.27,我對老師們說了這些

李景龍

1.告訴孩子默讀的價值

@王樹民?:王校長,您好!我想需要考慮讀書時的音量控制問題。有時,或者說是在很多時候,默讀是更需要的,尤其是在默讀時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李景龍

2.告訴孩子思維的價值

@吳春偉?:需要加強對於學生的學習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教給他們知識,更要幫助他們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學習。人都有一種趨利避害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他們意識到,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是好的,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是不好的,那麼他們就會主動自覺地向著好的方面去做。

還有一點,就是需要幫助學生調整一種認識,他們可能以為歷史思品等學科就是背誦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記憶固然需要,但比記憶更需要、更重要的是思維,是思維能力、思維品質、思維方式。

在這個意義上講,那些學習的內容,無非就是思維的材料,如同跑步時,鍛煉的是身體,而踩在腳下的是一片土地。對於學生的思維訓練來說,知識就是那片「踩在腳下的土地」。

現在,如果再說「知識爆炸」,我們已經不感到驚訝了,獲取知識、存儲知識的渠道也太多了,存儲知識有「雲」,獲取知識有「網」,可是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代替人的獨立思考。孩子們在學校里學習,就要獲取這些不可替代的部分。這也是我最近一再討論思維訓練的一個理由。

作者:

北京合學教育研究院

國辦校加盟,民辦校託管,

基於更好機制,通過更多人才,

培養更多人才,造福更多百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合學教育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TAG:合學教育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