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8年區塊鏈落地的現狀、阻礙與機遇

2018年區塊鏈落地的現狀、阻礙與機遇

獵雲註:2018年,區塊鏈技術落地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區塊鏈捕手採訪了國內多家區塊鏈領域知名的投資人與創業者,剖析了區塊鏈技術落地緩慢的原因、2018年行業發展的機會和挑戰。文章轉自:區塊鏈捕手(ID:iqklbs),作者:洪麗萍。


01、區塊鏈技術落地現狀

目前中國區塊鏈市場充斥著大量三無項目,無應用場景,無技術團隊,無業務邏輯。雖然ICO被監管機構叫停,但泡沫卻沒有破裂跡象,人們忍不住呼籲區塊鏈技術「脫虛就實」。市場普遍期望,創業者能夠將這一顛覆性技術落地。

「產業落地緩慢也屬正常,這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底層技術有待進一步成熟,智能合約公鏈平台缺乏,各類Token生態兼容不足,政府監管不明等等。」啟賦資本合伙人顧凱對區塊鏈捕手分析。啟賦資本聚焦產業互聯網投資,自2016年作為早期投資機構,已投資布比、巴比特等企業。顧凱預測,在接下來的一兩年行業大環境將趨於成熟,通證經濟/代幣價值將得到廣泛認可,商業級應用將會落地。

如果梳理互聯網的發展,會發現互聯網技術興起於1995年前後,技術落地最早是互聯網原生應用——門戶網站,直到2012年才發展「互聯網+產業」。區塊鏈技術離行業應用尚需一段時間,但區塊鏈捕手從多位投資人處了解到,2018年區塊鏈技術落地將呈加速度之勢。

「2018年將是區塊鏈真正與實體經濟結合併爆發的一年。」點亮資本合伙人郭峰相信,一方面傳統企業擁抱區塊鏈,「單一中心化管理+去中心化協作」的區塊鏈應用將如雨後春筍起來;另一方面,鏈圈與幣圈創業團隊開始融合,傳統區塊鏈應用項目逐步吸納代幣/通證機制,代幣項目逐步與實體經濟融合。郭峰親歷比特幣的跌漲周期、區塊鏈底層技術的起源與發展,早在2012年就與布比團隊共同探索比特幣底層技術及其生態設計機制。

國內最大的第三方中立數據中心運營商世紀互聯創始人、董事長陳升則期望2018年劣質通證將被驅逐出市場。「2018年,大批傳統主流經濟力量進入區塊鏈已成定局。傳統世界裡有資金、有資源、有技術的企業、組織和資本的到來將徹底改變區塊鏈通證的價值基礎,每份通證都有實實在在的產品、服務、資源和權益支撐。」


02、區塊鏈技術落地的機遇

一項新技術能否最終落地,取決於諸多複雜因素,而其中很關鍵的一點便是合適的應用場景。要找到相應的應用場景,需從區塊鏈自身技術特性入手。區塊鏈技術在不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的情況下,可以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的特性保證。

但並非所有場景都需要區塊鏈。從網路節點設計層面來看,當前技術水平的區塊鏈網路為達到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信任效果,會消耗更多資源,在使各方信任成本降低的同時,也導致全網網路運營總成本偏高。那麼,目前什麼樣的應用場景,可以把區塊鏈技術以上三大特點發揮到極致的同時,又可以攤薄高昂的網路運營成本?

分散式資本合伙人沈波在2017年時就曾表示,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應該遵循四大原則。

第一,多信任主體:區塊鏈是信任機器,應用環境最好是相互之間沒有天然信任關係(如不同企業主體之間),需要通過區塊鏈來搭建信任。反之,如果雙方是強信任關係,或已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使用區塊鏈的必要性就不大。

第二,多方協作:如果該場景協作方多,對賬成本高,區塊鏈底層的共享賬本之上搭建的智能合約能夠降低對賬成本,從而提升效率。

第三,中低頻交易:區塊鏈目前的並發性和擴展性還不足以應用於大規模高頻交易,比如股票交易所。

第四,商業邏輯完備:區塊鏈節點之間一定要有完備的商業邏輯,形成多贏局面,參與者才有動力使用整條區塊鏈。

目前,中國只有極少數企業已摸索出特定應用場景,而大多數企業還處於不斷探索和驗證階段。區塊鏈捕手總結,2018年以及更長時間,可能深入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包括:金融服務,尤其供應鏈金融,物聯網,內容版權,資源共享,預測經濟,權屬及徵信管理等等。

金融服務領域長期存在提高交易效率的迫切需求,因為現有的第三方中介機制普遍存在成本高、周期長、流程複雜、容易出錯等痛點。而區塊鏈技術恰恰可為金融服務提供有效、可信的權屬證明,以及可靠的合約確保機制。

在沈波看來,在潛力方面,中國金融業每年的IT投入保守估計高達上千億,足夠誕生區塊鏈獨角獸企業。但金融領域落地將慢於非金融領域,原因有二:其一,金融領域應用對技術要求高,而區塊鏈技術距離成熟應用還有段距離;其二,金融是強監管領域,試錯成本高,各類機構都相對保守,決策速度較慢。

目前,國內區塊鏈底層技術最大最成功的一個應用是供應鏈金融。布比創始人兼CEO蔣海表示,供應鏈金融這類貿易融資在國內是很大的產業。「現在有很多企業規模小、徵信難,到銀行貸款流程慢、利息高,甚至貸不到。一旦運用區塊鏈技術,銀行可以清晰看到鏈中上中下游企業間的合同、協議,並實現多方共同審核,保證真實性,貸款效率也能提高。」

2016年布比完成3000萬元Pre-A輪融資,由啟賦資本、招商局創投、分散式資本等主流投資機構聯合投資。布比戰略定位是區塊鏈技術基礎服務商,旗下設有兩家全資子公司,一家運營行業區塊鏈網路,用於供應鏈金融的貿易融資;另一家運營公共區塊鏈網路,用於各類數字資產和物聯網的價值轉移。

蔣海告訴區塊鏈捕手,目前市場出現的很多「區塊鏈+」應用,很像前兩年O2O火爆的時候,大家都在加O2O,最終發現大多都是假需求。

「對於區塊鏈技術產業應用落地,競爭優勢在於區塊鏈+行業經驗。到最後比的不單單是技術,更重要的是產品化能力。做技術一定要對服務的場景熟悉,這就要求企業對產業要有深入的了解和學習。」

長期以來,物聯網大都以中心化模式建設與管理,建設和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此外由於構成物聯網節點瑣碎,可達百億級,而其產生的價值不像互聯網那麼明顯,變現能力更弱,很難形成生態。區塊鏈技術恰恰可能給物聯網注入「生態設計機制」靈魂,從而再造出既有許可權歸屬,又能價值傳遞的物聯網。

郭峰表示,和以往「互聯網+」模式相比,「區塊鏈+」具有兩大突出優勢:

第一,由於信任與價值傳遞的數字化和自動化,生態內交易處理和協作效率提高,導致生態內摩擦降低,成本降低;第二,一旦物理條件具備,由於其天生的分散式自組織特性,生態增長將是並行、指數級的,直至飽和穩定狀態。「物聯網,即智能硬體和區塊鏈的結合,物聯網和區塊鏈都是P2P的分散式網路,它們天然契合。但要注意其合法合規性。」

Goopal Group發起人孫江濤也看好「區塊鏈+」物聯網,他自2000年投身創業,曾把支付公司錢袋寶作價十幾億賣給美團點評。2016年孫江濤與IDG資本、高榕資本等一起創立Goopal Group,致力於解決區塊鏈技術的場景應用問題,2017年公司估值達1.4億美元。

權屬管理、共享資源這兩類應用場景也被早期投資者普遍看好。其中在權屬管理領域,孫江濤表示版權保護最容易實現,「現在蘋果的音樂、視頻要收30%傭金,運用區塊鏈技術將這部分傭金返還給版權擁有者,可以激勵他們去創造更好的內容,這會對中心化的互聯網巨頭造成衝擊。」

「區塊鏈第一個會改變涉及整合資源的行業,尤其是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區塊鏈能有效提高雙方互信度,成為建立信任的重要工具,同時Token的激勵機制也會對共享經濟、分享經濟產生巨大影響。」蔣海對區塊鏈捕手表示。相比於依賴中間方的資源共享模式,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模式有潛力更直接地對接資源的供給方和需求方,其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有助於減小交易摩擦。

郭峰對區塊鏈技術產業落地持樂觀態度,「區塊鏈+傳統行業」模式是在構建一個新型的行業生態系統。這其中孕育著大量的創新機會,是創業公司實現彎道超車,構建新型行業生態的難得機遇。顧凱對區塊鏈捕手預測,2018年可能最開始突破的是面向特定場景或特定應用的聚焦式區塊鏈,因為短期來看通用型區塊鏈不太可能存在。


03、區塊鏈技術落地的挑戰

區塊鏈技術通過分布加密演算法的底層技術,大規模地把社會上很多人的生產力連接在一起。「區塊鏈分兩層,第一層是基於共識的分散式密碼學賬本,第二層是通證生態系統,只有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稱其區塊鏈。」郭峰對區塊鏈捕手解析,基於共識的分散式密碼學賬本具有技術價值,通證生態具有商業價值,區塊鏈用技術手段實現了生態設計。

在國內,通證/代幣在分別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新融資渠道和投資標的的同時,也帶來圈錢和泡沫,ICO監管落地中。因為該項技術的特殊性,區塊鏈技術產業落地正面臨著除底層技術之外,包括政監管環境、人才匱乏、技術認知等多方面挑戰。多位採訪對象向區塊鏈捕手分享,中國區塊鏈技術落地正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市場亟需支持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監管改革,否則創業者和主流資金難以擁抱該技術。如今正是市場各方玩家,包括監管方、投資人、項目方等等一起努力建立共識機制的時候,比如:在ICO中設立信評機制、交易規則、懲戒手段等措施。

其次,真正具有區塊鏈思想、懂得區塊鏈架構的複合型人才缺乏。鏈圈和幣圈創業者互相鄙視,亟需相互學習,揚長避短。

「鏈圈專註於區塊鏈底層技術,認為機制設計是炒作,沒有意識到通證生態設計的經濟學意義。應用領域創新,更多取決於區塊鏈生態機制的設計,這方面大多數工程師出身的創業者並不擅長。然而幣圈團隊思維靈活,長於生態機制設計,而90%幣圈的團隊對底層技術沒有布局。概念已成過去,若要實現通證生態,需要底層技術支持。這就需要雙方用歸零心態學習,同時找到互補夥伴加入。」郭峰相信,兩圈將在2018年實現聯手。

最後,底層技術存在瓶頸,基於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建設亟需與現行行業標準相容才能實現大規模商用。

「其一,規模和效率,分散式系統只要規模一大,效率就低,目前比特幣系統的去中心化程度最高,效率也最低;其二,數據共享和隱私保護,在區塊鏈上共同記賬,既要設置許可權,又要保護隱私,衝突如何解決;其三,交易自動化的安全性證明,因為智能合約的前提是合同一旦執行就不能被單方停止,傳統的系統一出錯可以停下來,但分散式系統就停不了,而且還不能將合約刪掉,否則信譽就丟失。」蔣海正視以上技術困境,但由於對技術前景的樂觀,他認為並非要等到基礎設施全好了才開發應用,肯定是相互促進的。

而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早期投資者則持不同觀點,「區塊鏈技術作為分散式賬本,通過代碼解決信任機制,無需第三方背書。與其他技術鏈接在一起後重構生態。如今公共資料庫技術尚未成熟,與其它技術鏈接進行產業應用為時尚早。大規模商用一定要解決大規模網路節點之間的信任機制問題。底層共識機制這種基礎性探索將是長期的,並且常人無法理解,也很可能沒有結果,甚至失敗。在底層技術研發上,國外無論有技術實力的個人還是機構都在潛心研究。國內則在喊各種落地,很難找到做基礎研究的項目和公司,主要都在推廣拿錢。」據他觀察,全球有價值的區塊鏈項目,很多是社區類型,沒有公司,沒有基金,自發參與,全球協作,甚至核心團隊都匿名。

或許,正如孫江濤對區塊鏈捕手坦言的那樣,「區塊鏈未來會怎麼發展誰也說不準,除了能看得到的一些方向,其他都要去嘗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科技獨角獸研究報告:估值偏高成「泡沫陷阱」,入局者脫身時恐一文不剩
MIT發布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中國黑科技上榜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