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人何時才能不做「冤大頭」

中國人何時才能不做「冤大頭」

這些年,中國人逐漸富起來,利用各種假期往海外跑,去旅遊,去購物,有美國媒體甚至打出「中國遊客接管全球」的標題。但是另一方面,中國遊客在海外購物時卻時常遭遇不公對待,被當成「冤大頭」。

其實,到國外旅遊,順便大採購一把,買許多「多餘」的東西,這還是中國目前發展階段下許多國人展現的狀態。中國人過去窮,沒有辦法去發達國家旅遊。現在富起來後,喜歡去發達國家看看,在那邊買東買西,然後帶回國向親戚朋友們秀一秀,甚至分點「洋物」給大家,這多少都有面子的因素在裡面。不少嚮往「摩登生活」的人還有這樣的心理:購買發達國家的奢侈品,就自覺得過上了「摩登生活」。

西方發達國家的商人很清楚發展中國家這些「金主」的心理,於是專門在發展中國家開一些高端品牌專賣店,價格標得高高的,比發達國家的本店價格貴許多。這就像釣魚一樣,把「金主們」的胃口吊了起來。而等這些人到了發達國家旅遊,發現同樣的名牌在那邊比在國內便宜這麼多後,便經常「不問青紅皂白」地瘋狂採購,心理上還覺得賺了許多。

幾次下來,發達國家的商家就明白遇上「冤大頭」了:幹嗎不在這些「又傻又有錢」的人身上賺一筆呢?這大概就是那些發達國家免稅店對中國遊客搞「區別對待」,需要達到高得多的消費門檻才給優惠的真實想法吧。

歷史上,歐洲通過工業革命發展起來,又向全世界搞殖民擴張,到處掠奪資源,最先發家致富。歐洲人喜歡、也有資本搞那些有滋有味的上流社會生活,還把這樣的生活做成了品牌,成為支撐它們出售各種奢侈品的基礎。若沒有這些「軟實力」,那些發展中國家的「金主」為何捨得一擲千金,購買那些沒有什麼特殊技術的奢侈品呢?說穿了,無非就是買個形象,買個自我安慰。花幾萬元買一個皮包和花幾百元買的包,使用起來能有多大區別?其實,那些奢侈品供應商已經感覺到了危機。它們認為,在中國,窗口機會不會超過5-10年。未來的中國消費者大概不會繼續在意它們的奢侈品。

中國與一般的發展中國家不同。我們過去曾經富有過,上層人物的生活方式還曾被歐洲人視為典範。只是近代中國弱了,被人欺侮了,自信心也被打壓。因此,富起來後的中國人到外面一跑,容易給人家當「冤大頭」。然而,一回生,二回熟。中國人在海外遇到的事情多了,遇到一種「潛規則」就揭露一個,外國人就會對中國人另眼相待。外國商界也會認識到中國人很精明,能識別他們的「貓膩」。那時,他們也就不敢把中國遊客當「冤大頭」了。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億陽講席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 的精彩文章:

黎明一句話,香港醫學教授急求「高抬貴手」
高階科普貼:領導人的人大代表選區原來有這麼多深意!

TAG: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