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窗花,年畫……最初的年味,你還記得嗎?

窗花,年畫……最初的年味,你還記得嗎?

過春節,每一年都是不同的記憶。

小時候,年味很濃。貼窗花、放炮仗、穿新衣、嘗年貨......這些都是專屬於那個年代的新鮮感和喜悅感。還有那個時候家家戶戶的新年裝扮,現在的你,是否會忍不住回味。

鞭炮掛飾

傳統 ·「年俗物件」裝點了家家戶戶

在孩童時期,放寒假就意味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從一碗臘八粥開始,過年的氣氛便在家家戶戶中暈染開來。

此時,在外漂泊的人們陸續歸鄉,他們利索地打掃起了衛生、置辦起了年貨,對即將過去的一年裡發生的有趣見聞忍不住嘮嗑幾句,逐漸沸騰起來的院子里,年味變得濃重起來。

另一邊,年貨大街上,孩子們興奮地試穿著新衣、炫耀剛入手的玩具、眼饞小攤上的各類小吃……春節的市集上,大人們都格外慈愛,只要孩子喜歡,都會滿足。去幾次年貨市集,新年所需之物就置辦的差不多了。

春節掛飾

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反映的正是當時家家戶戶「貼春聯」的情景。

春節貼春聯的漢族民俗起源於宋代,自明代開始流行起來。據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他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經常鼓勵臣下書寫。某一年的除夕,他傳旨:「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

隨後,次日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出巡,看見交相輝映的春聯倍感欣慰。在他的大力提倡下,春聯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後來到了清代,梁章矩編寫了春聯專著《檻聯叢話》。之後,貼春聯便成為家家戶戶迎接新年的特定習俗。

記憶里,春聯貼上的那一刻,春節才算開始了。有些人家在年貨市集上早已挑選好心儀的對聯,還有些人家習慣在年前提起筆墨自己書寫對聯,字裡行間滿是寄託。

寫春聯

其實,年味的烘托光靠春聯還遠遠不夠,「窗花」的出現,為春節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剪貼窗花迎春的習俗是在宋元後開始興起的,寄託著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新年寓意。

窗花在南北地區還有不一樣的風格,南方以玲瓏剔透的精緻感為美,北方以天真渾厚的樸實為福。除夕夜之前的日子裡,每家每戶門窗上被各種形狀的窗花裝扮起來,讓過年的氣氛更加濃郁了。

貼窗花

除了春聯、窗花,春節的年味里還不能缺少「年畫」。春節前,年貨集市上各類年畫早已鋪擺開來,五顏六色的,甚是好看。

買年畫迎新年,人們多選擇百花圖、松鶴圖、壽星圖等,圖個吉利。年畫透露著吉祥,過年了買幾張貼在牆上,既顯得喜氣,又透著祥和。

年畫

當然,春節必須得掛起紅紅的「燈籠」,才算完整。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刺縫等工藝的中式燈籠,象徵著團團圓圓。大紅燈籠高高掛,不僅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還寓意著新年鴻運當頭、家族人丁興旺。

燈籠

潮流 ·「物」雖變,「味」還在

回味完傳統的年味,對比現代都市生活,年味的確淡了許多。

雖然春節依然是每個人心中的期盼,但剪窗花貼年畫等傳統做法越來越少,「綠植」「吉祥擺件」成為了它們的替代品走進千家萬戶,被重新賦予吉利的寓意。

今年的冬季雖說異常寒冷,但愛熱鬧愛風雅的人家早已準備好了「年宵花卉」,靜待新春佳節的到來。

花卉市場上,濃墨重彩的洋蘭們十分受歡迎,譬如有著綺麗褶皺的「蘭花之王」卡特蘭;嬌艷翩躚的「蘭花皇后」蝴蝶蘭;優雅嬌小的石斛蘭……蘭花是美好、高潔、俊雅的象徵,很多人節前都會開著車去花卉市場走一遭,收穫的不僅僅是植物,更是滿滿的吉祥如意。

蝴蝶蘭

當然,記憶中小時候的春節,家家都要蒸饅頭、炒年貨。調皮的孩童偷咬一口奶奶烙的帶芝麻、軟酥酥的餅,就是幸福。

年味淡了,好些手藝也不再了。街頭巷口雜貨鋪子里就能買到的「堅果」成為時下家人閑聊、走親訪友的伴手禮了。

滿滿的禮盒裡有寓意人們腰包鼓鼓的腰果;有寓意早日立子的栗子;有傳遞闔家幸福的核桃;有預示著生生不息的花生;還有讓人笑口常開的開心果……

堅果

「年」的味道其實一直都在,它是回家的期盼,是團圓的標籤。

雖然從前的儀式感已經漸行漸遠,但無論時代怎麼發展,對家的眷戀、對年味的追尋,始終是所有中國人不變的情懷。

【互動話題】

你心中的最有年味的物件是什麼?

評論留言區,期待你的精彩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利汽車邵陽帝豪4S店 的精彩文章:

TAG:吉利汽車邵陽帝豪4S店 |